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1)

契丹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悍的民族,他建立的辽朝前后历经200多年,一直是北宋时期最大的外患。辽朝在被女真和蒙古人先后征服之后,契丹民族却突然从历史上消失。关于这个民族的突然兴起和突然消失,在历史上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今天小编就在此给大家讲讲契丹的兴衰,分析一下这个强大的民族最后去了哪里?

一、契丹部落的起源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2)

中国对于契丹最早的历史记录,见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契丹传》。里边讲到公元389年北魏对辽东库莫奚人征伐时,击败他的兄弟部落契丹,这或许是中原王朝最早的契丹记载。契丹号称是青牛、白马民族,或许真正的契丹应该是契丹和库莫奚两个部落的融合,青牛和白马分别是两个部落的图腾。

而对契丹最早的记载,则是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这部史书中详细记载了在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契丹人趁朝鲜半岛大旱入侵的事情。小兽林王八年也就是公元378年,这个时候匈奴早已没落,乌桓和鲜卑慕容早已和中原民族融合,而契丹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二、宋之前,契丹部落与中原王朝的交往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3)

公元6世纪左右契丹依然处于部落阶段,在唐朝初年的时候形成大贺氏部落联盟。契丹部落开始一直臣服于突厥,在唐朝与突厥的冲突中,契丹部落酋长大贺窟哥背叛突厥依附唐朝,唐朝设立松漠都督府管理契丹事务。这个时期契丹基本上成为唐朝的子民,每年朝贡、受赏赐,与中原民族进行各种贸易。

南北朝时期就有契丹八部之说,以大贺氏为部落联盟代表。契丹部落在依附唐朝之后,随着突厥的分裂,其势力进一步壮大,在安史之乱时就开始背叛唐朝,自此基本上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创建统一的契丹国,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自称辽太宗。

三、契丹辽朝的兴起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4)

辽朝的建立迅速成为北方统一的强盛国家,它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国土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给辽,使得中原王朝失去北方屏障,几百年面临北方游牧民族铁蹄的入侵。

在军事上,辽朝历代统治者一直想染指中原,并因此与北宋发生了连年的战争。北宋时期一直想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都被辽朝所败。西域各国也都成为辽朝藩属,基本上与宋朝断绝了关系。辽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原文化,启用了很多的汉人为官,辽朝一度非常兴盛,与北宋和西夏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四、契丹的经济与文化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5)

契丹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辽朝建立后也学习汉字,汉字与契丹文字一度成为官方用语。契丹统治者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很多契丹贵族的文学造诣都非常高,精通诗词歌赋等写作手法。契丹语言和汉语经过多年的融合是相通的,同时佛教在辽朝也非常兴盛。

契丹属于游牧民族,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后与中原王朝不断的融合交流,引入了农业、手工业,到宋朝的时候商业已经变得很发达,此时的辽朝已经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国家。同宋朝一样,辽朝也有海外贸易,主要贸易国家为高丽、日本、阿拔斯王朝和喀喇汗国。

五、契丹辽朝的衰亡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6)

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女真人与北宋签署海上同盟联合攻打辽朝。紧接着辽朝内部发生了多起叛乱,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辽朝迅速走向灭亡。公元1125年女真强人完颜娄室攻破应州俘虏天祚帝,强盛一时的辽朝正式灭亡,公元1128年天祚帝病故。

此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召集契丹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部分地区。随后耶律大石率部西征,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夜迷立称帝,史称西辽。西辽一度击败塞尔柱帝国称霸中亚,耶律大石死后,西辽被西征的蒙古人所灭,立国87年。

六、契丹民族的去向

鲜为人知的契丹王朝(浅析契丹王朝的兴衰)(7)

基本上对于契丹民族的去向大体上有几种认定:1、耶律大石部分在西辽灭亡后,融入进了中亚各民族中。2、辽灭后,契丹民族依附蒙古,并逐渐融入蒙古和高丽等民族。3、还有很少一部分汉化的契丹人,进入河北和山西融入到汉民族当中。由于本民族分散融合,民族特色逐渐淡化,到元代契丹作为完整民族基本消失。

对于当今中国56个民族当中,还有没有契丹后裔,历年来 一直受到广泛的争议。随着科技的发展,经过DNA测序证明,东北的达斡尔人和云南阿、莽、蒋姓的“本人”为契丹直系后裔。由于耶律大石西征时期,只带200族人西征,他手下的部队基本上是多民族混合的军队,所以这部分契丹人基本上被中亚民族稀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