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

题记:

初次接触贾平凹大作的是被认为近年最好看的小说《高兴》。

作者用通俗纯朴的接地气的写作方法,生动逼真地描写了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在西安城里拾破烂群体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的喜怒哀乐。

刘高兴他们是城里的另类,在地位卑微薄贱,无钱无权无地位的困难生活中,苦苦挣扎着奋斗着,却仍活的洒脱通透。他们有辛酸,有对命运的无奈,有自卑,有迈不过去的坎。但他们仍秉持做人的自尊,自信,自傲。他们对生活充满憧憬,做不成大树也要做向上的小草。

小说中多种情感重叠交错,令我震惊又感动。

贾平凹作品语言纯净朴素,没有奢华之意,却用摯热情感,真真切切表达了百姓的心声。

我由此深深被吸引,于是渴望把作者的名典精作收集,阅读和学习。

走近贾平凹,走近他的成才之路。

下面,是我阅读他的第二本作品《自在独行》。

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1)

《自在独行》书评:【纺车声声中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

01

一瓣香蕉似的,黄黄的残月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里似罩上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草根的露水不断向上涌着,一个灰发的老人正坐在那里摇纺车。她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曲,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唱着无穷无尽的乡曲,似雾似梦,又似一盘磁音带……

这位没有文化,又裹着小脚的普普通通的山村老人,就是贾平凹的母亲。

这位平凡普通的母亲,文革中,当小学校长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拉到深山劳动改造后,她用赢弱的双肩,扛起了养育四个儿女的重担。

那年,地里庄稼遭灾,日子更难了。一天三顿,半锅水下一小瓢儿米面,再煮一把豆子。吃饭时,母亲总说嫌豆有腥气犯胃,而拿勺捞着豆子倒在孩子们的碗里,自己却撇上边汤喝。

其实母亲不是怕豆有腥气犯胃,她是想让孩子们多吃点。

她没日没夜的纺线常常到天亮,种地养猪,一分一分地为儿女攒学费。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学费,母亲东借西凑,到底还差五元。为了能让贾平凹报上名,母亲急得发疯似的,嘴里起了火泡,热饭根本没法吃。无奈,变卖了家里的一只铜洗脸盆,才让已迟了一星期学的贾平凹上了小学。

母亲为了全家日夜操劳,直到二更天还在纺线。于是身为长子的贾平凹,向母亲提出退学回家下地干活挣工分,母亲吃了一惊,停下纺线说:

“胡说,起了这个念头,书还能念好?” 又说“你说这些话,刀子扎妈的心。你不念书了,叫我怎么向你爸交代呀?” 说着,大颗大颗泪珠滾下来。贾平凹见状连忙说“妈,我再不敢说这话了,我念,我一定好好念”。

妈妈却紧紧搂住了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难过。

父亲来信说为了不连累全家而要和母亲离婚时,兄妹大声哭起来。母亲却大睁着两眼,她的脸像读着一本宣言说道:“孩子,不要哭,咱信得过你爸爸,他就是坐个十年八年牢,咱等着他!”

父亲是族里少有的文化人,忠厚而严历,正直又善良,胆小却嫉恶如仇,办事主持公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甚至可以打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他在贾家家族里德望很高,不论大家小家,族里内外,谁家大事小情都愿意找父亲去给帮助解决。

母亲说:“龙儿,给你爸爸回封信吧,你就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

作者写道:“那一刻,母亲的那眼晴,那眉峰,那嘴角,从那以后,就永生永世地刻在我的心上了。”

就在那晚母亲纺线到鸡叫二遍时,一阵炸雷响起,母亲借着电光,揩去贾平凹脸上的泪痕,才流着泪艰难的说道:“我作难半夜,你父亲不在,弟妹都小,现在只有你退学回来挣点工分,帮妈一把,你把书拿回来抽空自学吧。”

贾平凹知道,母亲说这话时,不知为难多长时间才张口,他怎舍得让儿子缀学回家干活啊。可父亲不在,家境艰难,全家人活下去才是大事!

从此,贾平凹退学回家,每天记四个工分,挣二角钱,但总不白叫母亲养活了,心里很欣慰。靠着他和母亲给别人纺线,养猪,种地,全家总算维持下去。

这年冬天,母亲的纺车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原本每日能纺五两线,而现在只能纺三两。母亲非常发愁,贾平凹也愁,想帮母亲买辆新纺车,可需要的十五元上哪去弄呢?

一天,贾平凹偷偷跑上楼,将父亲藏在楼角的几大包书提下来准备要卖废品,被回来的母亲拦住。

听说贾平凹要去卖书,她脸变了,一个巴掌打在他脸上,“活?活?那么贱着活?”

母亲气得浑身发抖,嘴唇乌青,一只手紧紧抓住心口,她又拿起一根推磨棍向贾平凹打去。母亲骂道:“你爸一辈子,还有什么家当?就这一捆书,他看得命样重要,我跟了他三十年,跑这调那,我带什么过?就这一包袱一包袱背了书走!如今又为这书,你爸被人绳捆索绑,我把它藏这藏那,好不容易留下来你却要卖?你爸回来还用不用?你是要杀你爸吗?”

为这,贾平凹躲在生产队大场上的麦秸堆中鸣鸣地哭了一场,哭着哭着睡着了。

为了能多挣点钱早点帮母亲买辆新纺车,在邻居刘五叔和贾平凹一再劝说下,母亲才同意让他随五叔去深山砍柴。

穷人孩子早当家。

初去深山,人小爬不上山崖,衣服刮破了,腿直打颤碰破流血,但贾平凹仍咬牙坚持。终于在攒够十五元钱后,全家一起去为母亲买了一辆新纺车。

那天母亲高兴坏了,一会儿把纺车放这屋,一会儿放那屋,一会儿放院里,挪来挪去,像捧个奇珍异宝样舍不得放下。贾平凹知道,那是母亲给全家人生活的主要来源啊!

有一次,贾平凹进山不小心砍了一棵漆树,全家人都中了毒,脸肿得发亮,眼晴都几乎看不见了,母亲还是忍着痛继续纺线织布。可是当他拿着母亲织好的布去集上卖时,却被民兵小分队说是资本主义妖风没收了,他和弟弟妹妹哭作一团。

母亲没哭,她去了镇上民兵小队部一夜没回来,孩子们都提心吊胆害怕极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却兴高彩烈的回来了。她告诉孩子们布要回来又卖出去了,并给贾平凹买了一本语文书。

母亲说道:“ 孩子,日子能过得去了,就要把学习捡起来。“我说学那有什么用场?”母亲生气了:“再不准你说这没出息的话,文化还有瞎的地方!” 我问布是怎么要回来的,母亲却只是笑而不答。

后来我打听旁人才知道,那晚母亲去小分队部要布,被人百般训斥,拿难听的话骂她,她只是不出声执拗的不走。小分队下令母亲,要取回布,必须把分队部门前的一条排水沟挖通。

可怜瘦弱单薄的母亲,为了那些布,为了全家人生活,咬着牙,在那里整整挖了一夜……

这些辛酸,母亲至今没有告诉孩子们。

这就是贾平凹的母亲,一个小脚的,平常的,瘦弱的山里女人,却给了贾平凹一个伟大的胸怀,一个温暖的家。她虽大字不识,却挣点钱就积极给孩子们买钢笔买课本,鼓励孩子们学文化!

读到这,我的心在泣血。我想起了高尔基笔下的母亲,想起了从小养育我们姐弟六个孩子长大的母亲,想起无数深夜扔下嗷嗷哭叫的儿女仍外出打工的母亲,不禁泪流滿面。

这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02

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2)

有了笔和书,有了母亲的鼓励,贾平凹开始了自学之路。白天干活,晚上拼命学习。为节省煤油灯钱,母子俩便分头忙起来。房间里儿子秉烛苦读,月光下,母亲躬腰纺线织布,母子俩互相依靠,互相鼓励。当贾平凹学累疲倦时,站在门前台阶上看着月光下母亲纺线的身影,听到那“嗡嗡”的纺线声,仿佛吹响冲锋号,立刻浑身一震,又脑瓜清醒血气满满的回屋继续学习。

就这样,在母亲言传身教影响下,贾平凹自学完中学,高中课程。粉碎四人帮及父亲冤案平反后,在恢复高考时,一举考入西北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的里程。

宝箭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贾平凹的小学是在破败不勘的村寺庙里上课;他的初中高中是在月光下母亲纺线“嗡嗡”声中自学渡过的。他在三年西北大学校园里,始终带着母亲做的土布印花被,拖着一只破绿皮箱子,在没蚊帐的夏季被咬得全身都是包。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挡贾平凹求学上进的脚步。

他从山村走到城市,他的作品从国内走到国外。他从一个山窝窝里的穷娃子,成长为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卓然,斐声海内外。

03

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3)

原生家庭,是滋润他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这方充满着爱的土壤,是他栖息成长的大树!

他欣慰着自己的父母亲,低微却崇高,平凡而伟大。父母亲的言传身教,给贾平凹童年留下深深烙印。

心理学家阿尔佛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人的一生,不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性格都可以改变,唯一不能改变的是我们出生的,我们与之血脉相连的家庭。

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人,这样思考、这样说话、这样行走于人世间,其实都是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不可忽视的影响

贾平凹的童年是不幸的,生活拮据,甚至因为贫苦而被迫缀学回家。然而他又是幸运的,日子虽清苦,但却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的父母,有指引他走上文学之路的老师。这些,对他影响至深至切!

他先后发表许多著作,如《废都》、《商州》、《浮躁》、《白夜》、《高兴》、《秦月定》、《暂坐》、《古炉》、《带灯》、《老生》等。他曾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及矛盾文学奖等数十个国内外文学大奖。

被称为文坛上“鬼才”的贾平凹,极具叛逆又不失纯朴本色,笔锋锐利又平和,他敢于谈社会弊端,又倾心呵护底层人群的自尊和渴望。

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4)

结语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的散文精粹。在这本书里,作者低调睿智,文章短小精悍,笔触幽默诙谐,内容广泛而深遂,实为值得一读的精品!

他深情款款的谈及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父母;谈及启萌自己走上写作之路的女教师;谈及自己的爱好。他谈孤独,谈自在,谈人生点滴及感悟。一花一草,一树一物,都凝聚了贾平凹浓浓深情。他爱故乡的人和物,爱粗旷拖着长音的秦腔,爱浑厚广袤无埌的黄土高原。他爱得那样纯净,自然,深沉。他已把自己彻底融入故乡的泥土里,作为护花使者,忠实的捍卫自己内心的那方净土和灵魂。

纺车声声中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一位清醒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

文学中的贾平凹(自在独行书评:)(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