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识对话问答(特殊儿童问答25)

家长问:孩子3岁多,他的肢体语言需求指物多,分享指物很少。指物时配合眼神欠佳,一般是边指边啊啊啊叫。偶尔会摇头表示no,点头需要提示。喜欢拉大人手去这去那表达需求。

黄老师回:这里说的肢体语言是指孩子的表达方式。通常把孩子的表达分成需求表达、分享表达。从您的描述可以推测:孩子的语言理解基本未开窍。

家长说,语言很差,也就会说二十几个词和短语,发音很不标准,有强化物时教他会仿说。会叫爸妈爷奶姥,但很少主动叫。看见想吃的会说。看见妈妈洗澡会说“妈妈没有鸡鸡”。坐车到家附近的路上会说“回家”。爸爸开车时问他谁开车呢会说“爸爸开车车”。出发前说去姥姥家,路上问他咱们去哪啊,回答“找姥姥”。发音都很不标准。

黄老师说:您这里主要说的是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包括说话技能和说出话的思想内容。孩子发音是否清晰准确属于说话技能。说话技能属于精细运动能力,单项技能包括了口型动作精细运动、舌头动作精细运动、声带动作精细运动、气息调控的精细运动四大方面,组合技能则包括了这四方面的两两之间的协调,以及从两两到三个到四个到五个部分高度协调。所以说话不清晰不准确的时候就要从说话技能这些方面去找具体问题。

语言的思想内容即语言理解,语言理解是分层次的,首先是认知理解,然后是词汇理解,进一步是句子理解,主题理解等等。而这些理解都是建立在信息深度加工编码的基础上的。

有了语言理解才可能有语言表达。

大家都以为通过模仿说话就能提高语言能力,以为通过仿说就能让孩子拥有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多么错误的认知,但是多少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模仿说话的神经回路,只是从耳朵听觉直接联接到嘴巴说话动作的简单回路,并没有联接到认知环节。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认知不足的时候,所有的仿说都只会走最简单的听觉-动作反应这条路,仿说得越多越灵活,这条简单回路的通达就越容易,将来你再想让他听到后再走认知环节,那个难度相当于你不用脚蹬车就能顺畅下坡,你的脚力已经退废了,然后这时候让你上坡,你说你能不能做得到呢?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凡学过普通心理学知识,但凡懂得认知发展原理的人都应该能懂得仿说与认知之间的这种关系,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在用仿说的方式教自闭症孩子语言,多年之后他们才会发现:都教了那么多年了,仿说那么了半年一年了甚至两年了,孩子仍然没有主动语言!

儿童常识对话问答(特殊儿童问答25)(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