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1)

遥想当年,你雄心豪迈,凭借着周围人对大城市的描述,再加上自身对于大城市向往,与未来成功人士的一脸决绝,离开生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家”,踏进光怪陆离的大城市。

至于为什么选择到大城市打拼?回答版本不外乎三种:

文艺版: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理想版: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示自己的价值;

委婉版:就是看看大城市与小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就这样;

现实版:大城市肯定比小城市工资高,赚钱是王道。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2)

当你从小地方走入大城市,一切充满新鲜、可期待,内心还有那么一丝小嫉妒,内心充满了一百万个不服气,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留在这个城市给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看。

事实结果是什么呢?

你留在了这个快节奏的大城市,还是去了一个安逸的小城市呢?

每个人都怀揣“黄金梦”

当第一次流传出有人从沙子中找到黄金的时候,听到传说的人全都蜂拥而至,开始了自己的“淘金梦”,电视剧《闯关东》中也有关于淘金的故事演绎,与其说是对于梦想的执著,不如说是对于金子的渴望。

很多人就如同“淘金”者一样,带着激动的心情走入了大城市,因为所有到过大城市的人,都会说城里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怎么去捡。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3)

每一个步入大城市的人都有一个这样的黄金梦,在这个城市中交融,只是每个梦的寓意不同:

对毫无牵挂的年轻人来说,年轻就是资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他们需要的是经历社会的摔打与磨练,最终蜕变成熟;

对于有家有口的中年人来说,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负债情况下,付出减少对家人的陪伴的机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获得一份稳定满足的薪水,改善家庭中的生活。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地方,内心会涌出一股不安。不安的来源是不确定性,既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同样也不知道自己的安全感怎么获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怀揣梦想”跑到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依然是物质基础,是银行卡上每月的数字,只有切切实实看到,内心才会有一丝放松,才会感觉这一个月没有白忙活。

大城虽好但不是家

宋丹丹黄宏的小品《小保姆和小木匠》,宋丹丹塑造的小保姆说“北京虽好,但没有家的舒适”,最终他们还是达成一致,绝对回家,不再北漂。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5)

随着时间推移,对比刚进城的状态,打工者变得从容不迫,就像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一样。一年到头,可能在家的时间不足一月,但在外的时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

人是感性动物,慢慢地对城市拥有了感情,甚至它可能见证了打拼者的所有的重要阶段,恋爱、结婚、生子等等。

但当我们步入到某一个阶段,可能真的是一种顿悟,突然发现哪怕自己习惯了大城市的节奏,习惯了每日的忙碌,但在大城市中依然享受不到很多权利,一张暂住证也只是证明你是临时过客,对比当地土著,你自认为地地融入大城市只是浮于表面,真正的能够融入的也仅仅是少数人。

春节期间,一部《你好,李焕英》票房高出天际,也让贾玲这个名字霸占了热搜和各大屏幕。但往前回看,贾玲高考落选北京电影学院,本着自己的不放弃,再加上姐姐的成全,北漂租住在带着霉味狭小地下室里面,继续努力,最终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阴差阳错的进了相声班。

对于贾玲来说,事业上的成功非常难,特别是相声行业的受众面。所以她到处跑龙套、跑剧组,维持自己的生活。一直到2010年,在冯巩的推荐下,贾玲与白凯南的《大话捧逗》走入大众视野,才算是红火起来。

贾玲无疑是成功的,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北漂成功典型,但是能有多少个北漂可以杀出一个贾玲呢?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6)

大城市中,我们拥有朋友,但总感觉隔着距离,至少没有乡音的熟悉缠绕;有住所不管是一居室还是两居室,内心感觉不到归属感;拥有一份外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也只是各取所需,互赢互利。

这个时候你清醒认识到,其实你一直也没有真正的走入这个奋斗的城市,你只是见到了不一样风景见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经历。每每听到同学朋友总是提到有事情回家倾诉抱怨,当初的嗤之以鼻,现在变成了满眼的羡慕。

大城市再好,可能却不是家。

更现实的选择

老话常说,落叶归根。我一直以为是上了年纪的感叹,其实这是包含了对现阶段的不赞同,内心出现的矛盾分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是有个家,内心才会充满踏实与安定。大城市生活成本要远远高于小城市,物价上涨,薪资不变,生活拮据很多,大城市想要拥有一套自己的稳定住房是难上加难,哪怕拼尽全力买房也可能是遥远的郊区甚至周边。

对比而言,小城市虽小,但五脏俱全,物欲低,生活节奏慢,想要拥有一套房是简单不过的事情,并且还有足够的薪资为自己的生活爱好买单。

在北京某大型网站做运营的白领小茹辞职了,回到了家乡湖南,自己创业加盟了一家早教机构,开得风风火火,目前已经2年多,盈利已经上百万,忙里偷闲,既带了孩子也提升了自己的格局。

她说,为什么离开北京,离开自己的行业,就是因为不想太累了。为了在北京买一套房,她和她老公两个人能节省的节省,生活质量过的一地鸡毛不说,再加上有了孩子,教育上变得捉襟见肘,夫妻关系都变的紧张兮兮。

对于小茹来说,生活更重要,赚钱的目的不就是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吗,如果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和老公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城市的打拼,可以为小城市的生活做基础,做后盾,在小城市也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刘昊然的《一点就到家》,北漂失败但不放弃,跑到云南获得新生。

一套房还是一张床,是我们的生活态度,亦是我们未来的规划。

给你一套北上广深房子又怎样(北上广深的一张床)(7)

最初我们选择大城市凭借的是内心的不甘心不服输,认定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在大城市的舞台才能展示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大城市再好,也不一定是适合每一个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生存,需要经济支持。

若有一天,我们步入到婚姻家庭行列,准备为人父母,是否“一套房”,会比“一张床”来得更合适呢?

作者:刁蛮小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