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孙中山先生从小就非常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的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非常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的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不仅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而且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其实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以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的植树造林的功绩。

扩展资料:

树木不可替代的作用:

1、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

2、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在丰水期滞洪蓄洪,枯水期调节水源。

3、吸收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4、减少噪音污染。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5、减温、加湿。炎炎夏日,躲到树荫底下纳凉,那叫一个爽~

6、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