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奇怪的名(气氛组里八座山)

中次五经:朝歌山、槐山、历山、尸山、良余山、蛊尾山、升山、阳虚山

成侯山向东五百里,就来到了朝歌山,山谷之中盛产造型精美的垩石。朝歌山向东五百里,就进入了槐山,山谷之中遍地都是金矿和锡矿。槐山向东十里,历山映入眼帘。山上槐树茂密成林,向阳面随处可见玉石。

历山向东十里,尸山岿然耸立。山上盛产苍玉,麖(jīng)兽在山中繁衍生息。尸水在山中发源,向南汇入落水。河水之中随处可见精美的玉石。尸山向东十里,良余山赫然在目。山上榖树和柞树生长茂盛,没有石头。余水在山中背阴处发源,向北流入黄河。乳水从向阳面流出,沿着东南方向汇入落水。

山海经奇怪的名(气氛组里八座山)(1)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在良余山东南方向十里的地方,蛊尾山直入云霄。漫山遍野都是砺石和赤铜。龙余水在山中酝酿而出,沿着东南方向流入落水。蛊尾山东北方向二十里的地方,升山矗立其间。山上的树木以榖树、柞树、棘树为主,藷藇、蕙草寇脱等杂草遍地都是。黄酸水从山中流出,向北注入黄河。河水之中富含璇玉。蛊尾山向东二十里,就是中次五经山脉的最后一座山:阳虚山。山上富含金矿,玄扈水在山前流过。

山海经档案:朝歌山、槐山、历山、尸山、良余山、蛊尾山、升山、阳虚山分别是中次五经山脉的第八到十五座山。这八座大山既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异兽,也没有独具特色的花草树木,都是凑数山脉,小编在这里就不没话找话的评论了。

山海经奇怪的名(气氛组里八座山)(2)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jīng)。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山海经奇怪的名(气氛组里八座山)(3)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

《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

歪念山海经节选

歪念山海经:喜欢大场面的无名山神,祭祀的供品要满足一百的整数

歪念山海经:平平无奇四座山,金银遍地无人烟,有吃有喝很安全

歪念山海经:鸾鸟飞出女床山,振翅翱翔不一般,四海升平天下安

歪念山海经:鹿台山上凫徯鸣,又是人间起刀兵,天下从此不太平

歪念山海经:神兽朱厌本领高,白首赤足真霸道,四海九州战火烧

歪念山海经:三皇山里无皇者,莱山林中食人鸟,迷失山中无路逃

歪念山海经:十七个山神有十个在摸鱼,大家都是踏踏实实的干饭神

歪念山海经:花臂巨猿撕虎豹,比翼双飞恩爱鸟,奇珍异果山中草

歪念山海经:天地灵气玄玉膏,黄帝吃了都说好,祭祀鬼神不可少

歪念山海经:山中飞禽有来头,天神死后精气化,曾与黄帝战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