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2)

徐诚之传略选自《功彪青史·铁道兵领导传略》。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3)

书法家、诗人倪进祥书写标题。

徐主任老八路,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时期,历任铁道纵队、铁道兵团、铁道兵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师政委、铁道兵政治部主任等职,为铁道兵的建军之魂“三荣思想”的创立、宣传身体力行、竭诚工作,命名嫩林铁路“西里尼”(死地”)为“三荣岗”,一时广为流传,对铁道兵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全面建设做岀了贡献。直到耄耋之年,仍然积极参与、指导铁道兵精神的弘扬、传承工作。

徐主任逝世时,北京媒体曾以“杨子荣的老上级去世了”为题报道,披露鲜为人知的历史:徐诚之、杨子荣同在胶东军区海军支队,1945年开赴东北剿匪,徐诚之任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杨子荣为连队战士。杨子荣成为著名的侦察英雄,牺牲后的追悼会由徐诚之主持,并组织宣传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 ——梅梓祥

徐 诚 之 (1921-10-15~ 2017-1-21 )

徐诚之,原名徐崇信,山东省招远县人,中共党员,1975 年8月至1978年5月,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

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警卫连政治干事,参加了多次战斗。1939年4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招待所主任,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 月调支队机要室当译电员,由于刻苦钻研,成为业务骨干,在抗日游击反“扫荡”战斗中,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1940 年9月,入胶东抗大一分校三支校学习。1941年4月毕业后留校,先后在训练处和学员队任政治教育干事、副政治指导员兼政治教员。1944年9月任山东省胶东军区学兵团政治教导员,同年11月调刘公岛起义的伪汪海军改编的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政治处任俱乐部主任,在支队和政治处的领导下,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活动,为改造起义部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为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所在部队于1945年10月攻克即墨后,奉命开赴东北,改编为辽东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二支队,徐诚之任支队政治部宣传股股长。当时东北各地的敌伪残余及惯匪多被国民党委以“先遣队”、“特派员”等名号,占地称霸,残害人民,妄图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进入。第二支队由吉林开进,经白旗屯、乌拉街、榆树、舒兰、五常,直到牡丹江,经过了多次激烈的战斗。部队解放五常后,徐诚之被委派担任五常县县长。1946年6月部队与牡丹江军区合并,徐诚之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此时,正是巩固东北解放区自卫作战和进行轰轰烈烈土改运动,建党建政、反霸、剿匪、动员青年参军、支援战争等最艰苦的阶段,徐诚之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了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

1948年夏,东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保证野战军物资运输需要,1948年7月5日,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同年8 月,徐诚之调铁道纵队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部队组建初期,部分干部战士对铁道部队的性质任务认识不清,认为铁道部队不如作战部队光荣,甚至把修路看作是“劳工队”,不安心工作,要求上前线杀敌报仇。徐诚之在政治部领导下,深入部队宣传铁道部队的性质和任务,稳定思想、鼓舞士气,极大地调动了部队的工作积极性,迅速修复了战区被破坏的铁路,保证了军运,配合野战军夺取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胜利后,铁道纵队立即抢修北宁铁路,保证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1949年5月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徐诚之任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在政治部领导下,认真贯彻兵团提出的“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战斗号召,在部队中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开展立功创模活动,鼓舞部队斗志,圆满完成战区铁路抢修任务。

1950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铁路工程计划联席会议,朱德总司令到会作重要讲话,对铁道兵团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徐诚之在大会上宣读了全国铁路工程会议给毛泽东主席的致敬电。

1950年8月,任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朝鲜战争爆发后,铁道兵团部队奉命于1950年11月陆续入朝参战,遂行铁道保障任务。1951年3月,徐诚之入朝参加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的工作。他随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司令员李寿轩亲赴志愿军总部请示联系,沟通上下级指挥关系,协助领导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政治部、志愿军 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忘我工作, 在部队中广泛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在战地积极协助领导组织了两次英模庆功大会,表彰在反轰炸抢修中涌现的功臣模范,为志愿军铁道部队创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朝鲜战争结束后,部队陆续回国。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并于1954年3月在北京成立铁道兵领导机关,徐诚之任铁道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此时,正值铁道兵部队为打破封锁、巩固国防,以战斗姿态全力投入黎(塘)湛(江)、鹰(潭)厦(门)铁路抢建的关键时刻,徐诚之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紧跟形势,搞好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前完成两条铁路修建任务,铁道兵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

1956年3月任铁道兵第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先后参加鹰厦、河茂、贵昆、嫩林、呼中等铁路干支线的修建任务。这一时期,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在部队中深入开展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教育,在带领部队开发大兴安岭林业资源、修建嫩林铁路过程中,将第六师师部驻地定名为“三荣岗”,对部队进行了现实而生动的“三荣”思想教育。所有进入大兴安岭林区腹地的部队克服 各种困难,不仅在摄氏零下50度的“高寒禁区”站住了脚,而且圆满地完成了铁路修建任务。1965年12月任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政治部主任,经常带领政治机关干部下部队,狠抓 部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为开发林区做出了贡献。

1969年12月任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副政治委员,1974年8月 任长沙铁道兵军政干校筹建组组长,对铁道兵院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8月任铁道兵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总结经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部队建设。1987年1月离职休养。

徐诚之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共和国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

(吕连亭、樊鸿锡、刘贤福、刘忠杰、唐飞撰稿;梅梓祥选配图片)

徐诚之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4)

1948年,铁道纵队宣传科的“全家福”:前排中徐诚之,左一王玉良,后排由左至右,张健,孔庆智,王学俭。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5)

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徐诚之宣读全国铁路工程计划联席会议给毛泽东主席的致敬电。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6)

徐诚之的任命书。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7)

“三荣思想”激励铁道兵指战员奋战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战斗在大兴安岭修建嫩林铁路的铁道兵六师将叫“西里尼”(意为死地)的地方起个漂亮的名字叫“三荣岗”。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8)

1974年在长沙组建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徐诚之为筹建组组长),1978年改称铁道兵学院。图为1981年5月1日长沙铁道兵学院举行授旗阅兵式。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9)

1976年1月,野营拉练队伍开到山西昔阳县白羊岭,生产大队领导(中)向部队介绍开荒治坡,发展农业生产的事迹。图为(右起)铁道兵副司令员亓谦斋、副政治委员李际祥、政治部副主任邱子明、主任徐诚之等领导同大队领导合影。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0)

1977年8月18日,铁道兵机关举行“雷峰式的好干部”梁忠孟命名大会。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左3)、副司令员何辉燕(右3)、别祖后(左1)、亓谦斋(右2)和司令部参谋长龙桂林(2排左2)、政治部主任徐诚之(2排左1)、后勤部长尚志功(2排左3)等领导,接见梁忠孟的妻子卞玉琴( 前排左4)和青岛荣成县代表。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1)

2014年,徐诚之出席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首映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铁道兵的功勋及影片的拍摄、制作。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2)

徐诚之题词。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3)

吕连亭铁道兵(铁道兵领导传略)(14)

编辑:乐在其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