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

赵倜(1871年-1933年),北洋军阀,河南省督军兼省长,执掌河南长达八年。他是怎样从一个贫困农家的穷小子,做到威震四方的地方大员的呢?本文就说说他的发迹起点,挺有意思的。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1)

赵倜

1871年,赵倜出生在河南省汝南县一户一贫如洗的农家,父亲好赌嗜酒,在外游荡终年不归,家中几亩佃田,全靠母亲一人耕作。赵倜兄弟姐妹共有七人,二个兄长都早夭,他就成了家里的长子,长到十几岁就去财主家当长工了。

财主的小儿子要入塾读书,中午要在塾馆吃饭,再加上去塾馆的路上有一个大水坑,怕掉进去淹死,财主就把伺候儿子上学的差事交给了赵倜。赵倜自然非常乐意,这样一来比在田间劳作活轻,二来接近塾馆能认些字。

自此,每当私塾先生在授课,赵倜就在窗外偷听。后来先生发现了,询问了他的情况后很可怜他,叫他进来跟学生一起上课,不但不收学费,还赠送了书籍纸墨等。就这样,赵倜认了些字,拥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此事后来被财主知晓了,财主大为不悦,就把赵倜辞退了。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2)

赵倜又托亲戚介绍,进了上蔡县某店当学徒,自以为可以学会记帐和打算盘了,哪知当学徒比当长工还苦,根本摸不到算盘和帐本,每天只是打扫院子担水劈柴等,夜里就睡在柜台上,连被盖都没有。有天冬天夜里天冷异常,赵倜冻得要死,就把门板取下来一块,压在身上当被子。结果店主当晚来查店看到了,大怒,把他逐出了店。

回到汝南,赵倜又托人谋事,得知本家有个叫赵子俊的在开封做事,便去开封投奔。没过多久,赵家有封急信要送给北京一个大官家里的某幕僚。赵子俊安排赵倜去送这信,并说会在信后加以介绍,在北京谋个当差没有问题。赵倜自然是万分高兴。

赵倜带着信紧奔急赶来到北京北池子大官家,刚巧不巧的是,那大官刚刚去世。收信的人自己都难以自顾,无法替赵倜谋事, 要他自己设法回去。

赵倜身上已经没多少盘缠了,有人指点他以剩余的一点钱可先到天津,那里有去安徽的运粮船,一般可免费搭乘,等船到了安徽,离家就近了。

哪知人倒霉时吃藕片都塞牙,赵倜赶到天津,运粮船却因河水太浅无法起航。这下赵倜傻眼了,身上已经空空如洗,不说怎么回去,就这吃饭睡觉,就是个难题呀!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家客店的老板可怜他,让他当了伙计,没有工钱,只管吃住。赵倜只得先安顿下来再作打算。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3)

一日半夜,赵倜睡得正香,忽听店主急敲房门喊他起来。他急忙下床开门,只见店主身后站着几名兵勇,不由大惊,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又见店主满面笑容,兵勇也无凶相,才稍觉放心。店主叫他赶紧穿好衣服,随这几位老总去见马玉昆马大人。

马玉昆是当时著名的武将,灭捻军,平回乱,抗日寇,战功赫赫。这次凯奏回朝,急性子的马玉昆嫌文案师爷们乘坐的轿、车速度太慢,就带领一队亲兵,身携奏折,骑快马先行于前。到了天津后,天色已晚,人马俱疲,就歇息在这家客店内。

到了半夜,马玉昆忽然想起有件事在奏折中忘写了,可自己及部下都是大字不识,就命店主速找一个有学问的人来作补充。店主知道赵倜认识些字,就推荐了他。

赵倜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手足无措,磕头恭立。马玉昆见他身材魁梧相貌端正,顿时有了好感,问道:“会写小楷吗?”

“会写,可是写不好。”

“会就说会,不会就说不会,少说那些没用的话,我最烦文人这一套。”

赵倜赶紧说:“会写,会写。”

店主拿来了笔墨纸砚,赵倜就坐在一旁写着,马玉昆怎么说,他就怎么写,毕竟文才有限,不懂得修饰啊!写毕,呈给马玉昆看。马玉昆看着这些密密麻麻却又还整齐的小字,觉得满意。赵倜念了一遍,全是白话,浅明易懂,马玉昆听了更是满意:“不但字写得好,文词也好,我一听全能明白,不像我那些师爷,写得跟鸟讲话一样,听不懂。”

说罢,马玉昆命人取出一个紫檀木盒,拿出奏折,要赵倜就按刚才写的补在折子后面。赵倜见那奏折上的字工整清秀,岂是自己那几个字能比的!而且这是给皇上看的,万一写不好,头都难保,又要推辞。马玉昆有点不悦:“读书人就是这样,酸不拉几叫人难受。一点都不痛快,你只管补写,要不了你的命。”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4)

马玉昆

赵倜只好将字工工整整地补写在折尾,写毕,马玉昆哈哈大笑,对旁边的属下说:“我看,他写得比我那几个文案师爷都好,你们认为呢?”属下们都点头称是。

然后,马玉昆问了赵倜一些他的情况,赵倜如实相告。马玉昆感叹说:“你也不容易啊,你也算是个人才,以后就跟着我,如何?”赵倜喜出望外,急忙磕头谢恩。

次日赵倜就跟随马玉昆进京了。马玉昆进宫面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躬请圣安毕,将奏折呈上。慈禧打开奏折,一眼就看到折后那段密密麻麻的细字,就像小孩写的一样,且全是白话,连马玉昆的口头禅“这光景”、“那光景”等都原词写上,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按说此举本属不敬,换了别人,慈禧当场就会慈颜大怒,但马玉昆就不一样,马玉昆是朝廷的重臣,立有大功,又是大文盲一个,叫人替写很正常,怎能为一点小事去责怪他呢!想到这,慈禧反觉得这些补写的话很可笑,于是风趣地对马玉昆说:“宫保,你这折子写得很好,尤其折尾的补奏写得更好,连我都写不了这么好。”说罢叫太监把折子递给光绪,光绪一看,不禁一笑。

马玉昆这大老粗哪知道听话外音,还以为慈禧真夸他呢!便朝上跪了一步,叩头触地奏道:“臣虽然是粗人,但也会识人才,一遇人才,决不放过。此人一肚子学问,而且年轻,甚是难得。”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5)

马玉昆和同僚

慈禧几乎憋不住想笑了,又打趣说:“宫保,你这回可算遇上诸葛亮了,你还得好好提拔他呢!”马玉昆再次叩头奏道:“臣谨遵圣谕。”

赵倜的发迹之路就此开始了。他先是给马玉昆当文案师爷,后来实在跟马玉昆以前的几个师爷合不来,而且自己也不喜欢做文案抄写的工作,就由文转武,且一开始就按师爷套武官职务,被任命为统领,手下有五百名士兵。后来随着军功积累,逐渐升迁,官越做越大,直到1914年任河南督军,成了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吏。

细看赵倜发迹之前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处处透着巧合和运气,如果马玉昆住的不是这家店,如果河水深可走运粮船,如果赵倜不来天津,如果北京大官没死,如果赵家没有信送北京,如果当学徒没有被逐出,如果私塾先生不可怜他。。。。。。这么多如果,只要一个成真,就没有赵倜以后的飞黄腾达。所以说,成功是需要靠运气的。但前提是自己要有才华或能力,没有的话,多大的运气都白搭。赵倜的能力就是他会写点字,没有这个能力,便没有一切。

慈禧朱批奏折用朕吗(他替人在奏折后加了一些话)(6)

另外,赵倜有几次看似是遇到了困难,甚至有走投无路时,但从事后来看,这些困难却又是他成功路上必不可缺的一环。所以古人说的“祸兮福所倚”,真乃至理名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