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

在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个有福之人,虽然人们对福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总还有那么一点规律可循。有福的人一般具备什么特征呢?末学总结了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一,孝敬父母。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国之本。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那他怎么还会去爱其他人呢?

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1)

所以在汉代,孝廉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国家选拔人才,首先要考察这个人是不是孝敬父母,要派官员去他的家乡考察,向周围四邻了解一下情况。如果有人反应他在家不孝敬父母,那就完了,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政府也不会录用了。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根,子女是枝叶,父母这个根要是浇灌不好,那枝叶就不会茂盛。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社会的尊重,这样的人才会有福。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更要养父母之心,关键在这个“敬”字,如果没有这个“敬”字,那就和养马、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2)

二,感恩一切。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别人的付出,才会愿意为别人付出,这样的人才是厚道之人,才是有福之人。

但往往我们并不懂得感恩。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们习以为常,总觉得这都是他们应该为我们做的。我们不但不会去感恩,反而还会去挑剔他们,他们做的有一点不合我们的心意,就会闹情绪,发脾气。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变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走到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到时候不知道反省自己,还会怨天尤人。

真正懂得感恩的人,不但对父母、亲人、朋友等等身边的人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就是对天下众生、世间万物也都抱有一颗感恩之心,甚至对自己的仇人、憎恨自己的人,也同样抱有感恩之心。这样的人胸怀才会广大,懂得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大众付出,为天地万物付出,他的福报自然就越来越大。

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3)

三,积德行善。

古人讲:“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积德行善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往往做不到。古人常说要积阴德,就是做好事不宣扬,不是为了行善而行善,不是为了求福报而行善,不是刻意而为之。用佛家的话讲叫“随缘”,不是刻意找善事去做,那就夹杂了,属于攀缘了。真正的积德行善,是自然而然的,完全出自于自己的良知,没有什么企图和动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人危难,生怜悯心,这是随缘行善。

行善不在大小,关键在发心,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周围那些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的人,虽然平常也看不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但过上十年、二十年你再看看,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这就应了《易经》上那句话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我们真正发心去积德行善,福报终有一天会降临。

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4)

四,知足常乐。

人们烦恼的根源,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要求的太多。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物质已经相当丰富,温饱早已经不成问题了。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烦恼却越来越多,得到了星星,还想要月亮,欲望是无穷无尽,总是无法得到满足。

反观古人,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和现在无法相提并论,但人家过得却有滋有味。这一点,我们通过古人的诗词歌赋就能看出来,没有好的心情,他是写不出那种意境来的。为什么人家心情好?不是物质享受的多,而是人家懂得知足而乐。

孔子就曾经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人家这心境,要什么没什么,过得还很开心,很快乐。我们现在人终日奔波苦苦追求的,不就是快乐二字吗?其实很简单,只要懂得知足而乐的道理,你马上就快乐起来了。每天过得很快乐,心情很好,这就是最大的福报。

真正有福之人都有这五种特征(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5)

五,活在当下。

在《列子.天瑞》里有一篇寓言,叫“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整天就担心天会塌下来砸到自己,又担心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立足。以至于吃饭也吃不香,睡觉也睡不踏实。

这个寓言看起来好像是个笑话,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经常为过去发生的事而懊恼,也经常为将来还未发生的事而忧虑,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其实这些忧虑都是多余的,不但于事无补,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这一刻,这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