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1)

每逢年节,我的老街是另一番景象。

大年三十,年饭过后家家户户不约而同,通街打扫。左邻右舍临街大门上都挂上醒目的彩灯,如大红宫灯、走马灯、金瓜灯、鲤鱼灯、如意灯、莲花灯等等。一些生意门面还用松柏枝条结扎成半圆拱门,上面以五颜六色纸花点缀,琳琅满目。

接下来便是贴春联,这是一件很慎重很讲究的事,时间不宜太早,合适的时间是年饭后的傍晚时分。贴得太早,外人进门然后出去容易把主人的财气带走,因为贴上春联就象征新年开始了。特别是穷苦人家,更担心贴了春联,债主接着上门讨债。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2)

手书春联

对联分上下联,上联在大门的左边,下联在右。贴的时候,上下联都要竖直平行、两端要平齐。要分清上下联就要懂得对联的平仄音韵,对联押韵的规律是上仄下平。如果贴错了边,有失体统,外人会笑话某某人家没读书不识文。有些粗心大意的甚至把春联贴倒了头,这种不吉利的荒唐之事不仅大煞风景,被外人所耻,视之为没有传教,更使家人在新春佳节诚惶诚恐,郁郁寡欢。

至于春联的内容,一般是迎春接福之类,比如,“春到门前添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也有根据家境自撰直抒胸臆的联语,我曾经撰了一副自用的春联:“父属猴子属猴金猴奋起,国当运民当运好运行来。”那一年是属猴人的本命年,以此激励父子在新的一年更加发奋地工作和学习,紧跟时代脚步,开拓美好前程。

所以贴春联不仅是一项传统文化习俗,老百姓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更是过年的一项重要的文明礼仪,不可轻率。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3)

秦叔宝尉迟恭画像门神

大门的门身上还要贴古代秦叔宝、尉迟恭二位武将的像作为“门神”。它们是为主人除恶、守财,为家室大业保驾护航的。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大将护卫宫门,太宗平安无事。门神像系唐太宗命画工所绘,一直流传延用至今。

在室内,每一家都要贴“家神”,它贴在堂屋上方中央的位置,所以又叫“中堂”。家神的书写,要饱蘸浓墨,字体必须像颜体那样端庄大气。一律用繁体字,在正中竖直写上“天地國親師位”七个大字,左右写上诸如“寳鼎呈祥香結彩,銀臺報喜燭生花”或“衣食不忘天地德,箕裘常念祖宗恩”,“紙上字爲先人面,爐中香是後人心”,“入世须才更须節,傳家積德還绩書”之类的联语,最后写好横披“如在其上”。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4)

手书传统家神

现在有一些人用黄色或金黄色的颜料写中堂,貌似悦目,实不可取。自古以来“墨”引申为规矩、准则,木工有“绳之以墨”之说,写家神不用墨是有失规矩,是华而不实的形式。

写传统的家神很有讲究,主人必须请先生到家里来,请来的先生要子女双全,家室要圆满,还要事前沐浴净身。写毕,还要打发礼物,以答谢先生的润笔与操心,以至于此,家神的地位与功能就不言而喻了。

在厨房,还要在灶台上方贴灶神,就是灶王爷,他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有的家庭,在室内醒目的地方贴上红纸条签,例如“大吉大利”、“五谷丰登”、“百无禁忌,万事如意”等等。根据用度所需,有的农户牛栏贴上“六畜平安”、猪圈则用“槽头兴旺”、鸡笼用“鸡鸭成群”等等条签。

此外,讲究 人家,还采来一些苍翠的松针,铺满庭房堂屋,不知是何规矩。我揣度,要么是净化环境,不让拜年客弄脏崭新的衣服和鞋袜;要么是图个富贵长青的吉祥。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5)

大年的夜幕降临,老街一时灯火辉煌,满街的春联、花饰彩门、彩灯相辉映,喜气荡漾。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大年夜终于来了,他们三三两两走上街道,手持香头开始点燃鞭炮,开启了除夕谈年的不眠之夜。

春节,伴新年随着拜年探亲的脚步,民间的舞龙、舞狮、龙船、高跷、打岔灯、花挑等等文艺演出先后接踵而来,他们走上街头,不分白天或夜晚,轮番游街团拜。

最隆重的是舞龙,在春节街坊们用舞龙来祈求龙的保佑,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成。为了龙的到来,家家户户事先打扫街衢,在门前临街摆放一张方桌,沐浴净身后点好香和蜡烛,桌上供奉着各种食品佳肴,黄表纸、鞭炮一应俱全,以备祥龙享用。龙头每临一户门面,顿时鞭炮咋起,锣鼓齐鸣,烧纸敬神烟雾缭绕,场面既肃穆庄严,又激越震撼。

自古以来,人文始祖伏羲缔造了中华龙图腾,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它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对龙的尊崇、虔诚与敬畏是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心性。

舞狮也是老街春节文艺之一。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驱赶邪气,给百姓带来好运。老街舞狮的领头人,是我家对门药店的李凤亭先生,这位先生会太极气功,用推拿给患者正骨。舞狮和舞龙一样,每到一处,主人都要郑重其事地供奉狮神。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6)

舞狮人武艺高强,从方桌上跳上跳下,如履平地。舞到兴致高涨时,方桌叠加,由一张到两张,两张到三张,舞狮人举止轻飘,从第三张凌空而下,能驾轻就熟,其动作惊险万分。观者惊心动魄,舞者安然无恙。和舞狮搭档的还有一位武士,手拿绣球引领狮子起舞,是所谓“狮子滚绣球”。舞狮班子也配有锣鼓队,器乐伴着舞狮动作节奏而变化,时而激越,时而舒缓,高潮迭起。舞狮一般两人相配合,一人事头,一人事尾,共四条腿,他们相互默契如同一人,没有丝毫的破绽和闪失,堪为绝技。

千年舞狮,集中华武术之精髓。儿时依稀可见的老街舞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矫健的形象时而亮相国际舞台,赢得世人的瞩目。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说到花挑,北街的程老先生就是制作花挑的艺人。我和族兄李承运常往他家,看他扎花挑。他的花挑造型精致美观实用,用纸颜色清新淡雅,花挑的扁担单薄很有弹性,表面打理的特别光洁圆滑,两头的花篮体态轻盈便于舞动。

麻城附近特色乡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乡情民俗)(7)

麻城双庙关春节花挑、莲湘彩排

花挑初始于福田河北乡的双庙关。

挑花挑的第一人是大别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双庙关能歌善舞的民间闺秀,芳名张孝馨。她身段苗条匀称,稍事打扮就亭亭玉立,宛如出水芙蓉。挑起花挑,在七彩花挑的掩映和烘托下,美得醉人,纤纤舞步,精妙无双。两个搭档一男一女拿着手绢分别在主角两旁,他俩伴随着花挑,走着娴熟的舞步,边说边唱。

说词和唱词,大多是即兴的,出口成章,脍炙人口,很有韵味。我记得两句开场白;“麻城有个双庙关,正在河南界岭边。高山流水分南北,九里那个冲来是李山……”。唱词的内容视演出的对象而定,也述说一些笑话趣闻、民间故事、美好姻缘。

他们绘声绘色的说唱,灵活机动的舞步,幽默诙谐的对白,博得街坊们阵阵喝彩,加之铿锵的锣鼓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场面一时沸腾起来。主人频频散糖果、散香烟,声声道谢。满街穿着节日新装的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一九五八年,全国文艺会演,张小姐同搭档们一起坐上京汉铁路的列车,把花挑挑到了北京城,他们挑着福田河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向毛主席献礼,向祖国汇报,一时间闻名全国,成为福田河文化史上光彩的一页。

二零二零年六月八日

【作者简介】李承元,1944年生,湖北麻城人,1963年麻城一中高中毕业后,插队落户务农,1979年受聘于福田河双庙关中学任教。业余爱好写作与书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