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

深度文娱导读:

无论是宫廷剧还是近两年文化节目引发的“故宫热”,宫廷二字给现代人带来的神秘感从未减少,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想要去“窥探”有关于宫廷文化的一切。而宫廷饮食文化,对于热爱美食的中国人来说,更是极具吸引力的存在。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1)

由今日头条和上乘优品联合出品,苏有朋、惠英红、黄圣依、刘钧、曾黎、张佳宁担任明星嘉宾的首档互联网宫廷饮食文化传承探索节目《我在宫里做厨师》于2019年06月21日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线首播。每期节目意在通过文化研究员寻访讲述宫廷饮食文化和嘉宾沉浸式剧情演绎,真实还原鲜活的宫廷饮食风貌,让观众通过一道道宫廷膳食感悟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2)

节目目前在豆瓣评分为7.0,比开播时的7.4有所下降,但在微综艺领域也算得上优良。如今第一季节目已接近尾声,口碑中正面及中性评价比重较多,认为这档节目“短平快、有新意”,“题材新颖,制作有诚意”,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它“文不对题”,“更侧重于闲闻逸事和广告推广,美食反而变成了点缀”,距离“精品”还仍有距离。

精益求精,剧情演绎的“神仙选角”

为创造一种全新的视觉饮食表达,节目主打纪录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其一是带有纪录性质的美食探索,其二便是明星嘉宾的沉浸式演绎。在《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诸多综艺作品将“剧场化”、“影视化”搬上荧屏后,观众对于这种表现形式似乎已经缺少新鲜感,想让他们继续“入戏”,就需要在剧本打磨和选角考量上更加精益求精。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3)

值得一提的是,总制片人马新将剧情演绎的选角放入了此次明星嘉宾的选择标准,其一是要与真实历史人物的设定相符,其二是有清宫古装剧的成熟演艺经历,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观众能有强烈的代入感。

例如曾扮演过“五阿哥”的苏有朋,在前两期节目中饰演了他的“皇阿玛”乾隆,节目组还邀请了当年《还珠格格》中“小桌子”来饰演乾隆身边的大太监李玉,满足了观众的“回忆杀”。还有曾黎饰演的“白月光”富察皇后、惠英红饰演的慈禧太后和张佳宁饰演的“继后”乌拉那拉氏……无一不符合历史人物的自身气质。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4)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5)

为保证观众“不跳戏”,节目组还非常注重剧情演绎的连贯性,在之后的节目中,曾黎版的“富察皇后”和张佳宁版的“乌拉那拉氏”都需要跟“乾隆”有对手戏,苏有朋也通过声音的方式与她们“隔空搭戏”。

此外,不知是否是节目组有意为之,虽然没有在节目中“同框”过,但观众仿佛是在收看由苏有朋、曾黎、张佳宁包括上一期饰演乾隆母亲的黄圣依合作出演的一出宫廷剧,甚至是历史宫廷纪录片。可以说,这档节目率先凭借精良制作和“神仙选角”,在上线后迅速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

“干货满满”,科普第一手权威史料

乾隆养生御膳八珍糕、苏造肉,富察皇后最爱的孙泥额芬白糕,以及慈禧太后喜爱的的菊花火锅……这些在节目中出现的宫廷美食及制作方法都是取材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宫御膳》以及《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这也是节目一直所宣扬的“坚持使用第一手权威史料”。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6)

以曾黎演绎的富察皇后为例,众所周知,她是乾隆皇帝的挚爱,因此也衍生了许多戏说,让很多观众难辨真假。但在《我在宫里做厨师》里,一切演绎都是“保真”的。例如富察皇后因爱吃奶制品,乾隆为她定制了每天25头奶牛供用,且从她开始,每位皇后配置都是如此。再比如,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著名的“断发事件”被人所熟知,但她被废之前的最后一顿御赐早膳“攒盘肉”却鲜为人知。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7)

在每期短短1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无论是食谱还是剧情演绎,都在历史上有所记载。节目还特意邀请到了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博士后杨原先生担任御膳寻访人,在跟嘉宾的聊天过程中,通过分享和讲述的方式更加深入地挖掘当期的历史人物。

例如杨原与苏有朋谈到的乾隆“自创养生操”,在古代帝王平均只有40岁左右寿命的情况下,他能到89岁寿终正寝,证明他在养生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十常四勿”中的“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对如今的我们来说,也是实用性强且极易入门的养生良方。

比起娱乐性和趣味化,科普性逐渐成为这两年综艺节目的重中之重,观众更愿意在节目中学到“硬知识”,这也让《我在宫里做厨师》能更加有效地击中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受众圈层。

互动性弱,微综艺社交属性开发不足

由于其碎片化的特点,每一档微综艺都往往聚焦一个主题,从抓住用户喜好这一角度,《我在宫里做厨师》无疑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在制作这档微综艺的时候,制片人马新专门考虑到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平台受众的喜好,选择了国人热爱的美食领域。事实证明,“故宫”的神秘再加上“美食”的吸引力,二者的融合的确是大部分观众最初选择观看这档节目的原因。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8)

节目组的初衷原本是想打破观众对宫廷饮食的刻板印象,但从整个节目的最终呈现来看,这一设想却并没有实现。还是以第一期乾隆的“八珍糕”举例,科学证明,八珍糕制作过程的考究及食材与乾隆的长寿原因有直接关联,并且是根据乾隆的身体状况量身定做。

但对其他观众来说,如何按照自己的喜好酌情用量,做成一个“家常版”,才是真正打破刻板印象的关键。可镜头仅仅是给了原材料一个全景镜头,对药材、食材的用量配比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只是简单带过。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9)

除此之外,最初看到《我在宫里做厨师》这个名字时,很多人都会将重点放在“做”字,是谁去宫里做厨师?如果是明星嘉宾,那他们必然会在节目中学习每道美食的烹饪方法,但如果指的是御厨传承人,那他们就应是节目中的核心人物。

可事实上,嘉宾没有亲自动手,只是负责“座谈”与“验收”,而御膳传承人的大部分出镜都更像是“广告担当”,只在嘉宾聊天中穿插着一些制作过程的镜头,对他们的着墨寥寥无几。

怎样制作皇家御膳(我在宫里做厨师能否让)(10)

对微综艺节目来说,由于其娱乐属性较重、话题度高,因此有着较强的社交属性和高传播度,这也是它逐渐改变受众观看习惯的原因之一,但明显《我在宫里做厨师》并没有利用好这一属性,介绍了美食的“前世”,却没有让演播室中的“今生”拥有它应该有的存在感,真正做到“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这也是这档节目无法成为“精品”的最主要原因。

现今的年轻人都以“圈层”划分,故而垂直细分领域的微综艺便成为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必需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在宫里做厨师》的确为文化类微综艺迈出跨越性的一步,但若想成为与长综艺并驾齐驱的“破圈”微综艺,它还需要一个让宫廷美食文化“出圈”的创新突破,在精品微综艺领域中“创造流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