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

连日来,天气晴好,在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通组路旁,一片山坳里,长条状排开的黑色薄膜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薄膜覆盖下的地垄上,海花草如饥似渴吸收着流淌过的山泉水,肆意生长。

这100来亩的海花草,在总种植规模达3500余亩的紫林山村只是冰山一角,但却是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韦世贵的心头宝。

“这是我们村海花草提质增效示范种植基地,也将成为我们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科技’。”话语间,韦世贵毫不避讳心中的得意与自豪。

喷灌设施遍布整个基地,整齐划一的钢架结构覆膜棚,宽敞的机耕道连接基地各处,巨大的蓄水池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走了一圈,记者不免感慨,这是迄今见过最为规范,标准最高的海花草基地。

韦世贵介绍,示范基地的建设,得益于该村对口帮扶单位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在国家林草局资金、技术的支持下,该村不仅建设了100亩示范种植基地,还建成海花草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有力推动了该村海花草产业提质增效。

“你看路边的标识标牌,每一块后面是一个海花草品种,我们整个基地共计试种了12个品种。”望着整齐排开的标牌,韦世贵介绍到,今年三月开始,该村积极到龙里、都匀等周边地区及东北、湖南、湖北等进行引种试种,推动海花草品种改良。

“在国家林草局的帮扶下,我们的示范种植基地得到了国家林科院、省林科院、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院校的技术支持。”韦世贵说,在海花草品种的试种过程中,有关专家会定期到基地实地查看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参数,取样检测并提出指导意见,为基地的科学试种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明年4月进行采收测产。

据悉,目前整个海花草行业还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而这,正是韦世贵和紫林山村想做和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有丰厚的技术支撑,和年轻、敢闯敢拼的村两委团队,希望能探索制定海花草从种源、种植到加工的行业标准,在紫林山村构建起海花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韦世贵坦言,紫林山村多年推广种植海花草,目前能用于种植的田土已然饱和;同时,多年耕耘,群众已经熟练掌握了种植技术。在越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唯有掌握源头与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取得新的突破。

“这段时间,时常有客商打电话来订购种苗,有点忙不过来了。”采访不时被订购苗订单的电话打断。韦世贵挂掉电话,望了一眼黑油油的示范种植基地说:“说不定再过两年,我们村3500亩田地都要变成海花草优质种苗基地嘞,那时候,每年的产值要比现在翻几番。”(贵州日报 莫宇)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1)

产业路纵横交错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2)

鸟瞰示范种植基地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3)

工作人员查看海花草生长情况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4)

不同品种的海花草标识牌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5)

试种的海花草生长良好

独山农业生态园(独山紫林山村百亩试验田)(6)

不同品种的海花草生长情况与颜色对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