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地真篇(抱朴子长生何处寻)

最近算是把《抱朴子内篇》看完了。

抱朴子·地真篇(抱朴子长生何处寻)(1)

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这种观点也挺有市场。

但是讲这话之前,其实要先问一个问题,什么叫宗教?以前看过一本书,作者认为儒教、道教都可以叫宗教,因为他对宗教采取一种“家族相似”的理解,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宗教的定义,所以更准确的讲法,是中国不存在像西方那样的宗教,但是有着自己的宗教体系。

像葛洪,就是对神仙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在《抱朴子》里,也形成了非常系统的成仙的方法论。

抱朴子·地真篇(抱朴子长生何处寻)(2)

在前面我们曾讲过,庄子主要靠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逍遥无我,忘却生死,而葛洪是有实实在在的成仙的物质手段的。

葛洪在《抱朴子》中也确实批判了庄子这种“齐死生”的思想。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东晋时期,老庄思想是士大夫的思想主流,但是葛洪明确指出“齐死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能够从死亡中解脱出来,就把生存和死亡看成是一回事,死就是生,生也是死,虽然看上去旷达乐天,却是实实在在的回避了死亡的问题。死和生毕竟是不同的,只有追求“长生”,才能确实地摆脱死亡的焦虑。

而如何追求长生呢?之前讲过的炼药,是核心手段。

除此之外呢,还包括清心静虑,放下世俗的欲望,有点儿像现在讲的躺平,还有行气(一种呼吸训练方法,练到最后可以不呼吸)、辟谷(练到最后可以不吃饭)、房中术(这个就自己看书吧)等等辅助法术,进入深山老林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葛洪倒没有讲为什么一定要进入深山老林,可能也是为了躲避现实的纷扰,能专心求仙?而且葛洪还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要成仙,行善也很重要。

报应这个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般人总感慨善人没有善报,恶人也没有恶报,葛洪作为一个宗教家,对善恶报应如此笃信,看到这部分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感动的。可能报应最关键的,不是现实是否应验,而是我们就要信它吧。

除了以上种种,葛洪在很多篇章还特别强调寻访名师的重要性。这大概也是因为当时欺名盗世之徒甚多,葛洪看到很多人都走了歪路,才如此痛心疾首吧。但是这里也显示出了宗教的恶排他性,虽然没有西方一神教那么明显,但很显然葛洪是把自己这一脉作为正统自居,才能够去批判其他人歪门邪道。

抱朴子·地真篇(抱朴子长生何处寻)(3)

当然做到以上,还不够,能不能成仙还要看“所遇”。

葛洪这个地方的论述,是为了应对别人的责难,就是为何没见孔子等圣人成仙?葛洪便用了一点命定论的思想,说孔子生来是要成圣人的,故而自然不能成仙人,人能不能成仙,要看到天生所禀之“气”,这个“气”也是中古时期流行的观念,人是禀气而生的,如果你天性中就有“仙气”,自然能成仙。但是同时他也强调长生是可以通过学习达至的,这个地方就有点矛盾了,一会儿看先天,一会儿看后天,到底看什么呢?

我感觉这是为了应对两个问题,一是应对前面讲的孔子等圣人为何不能成仙?二是为了呼吁更多人能加入到寻求长生的队伍来,结果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点矛盾。

可以看到,葛洪的神仙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西方宗教比,有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被突出了。清心寡欲,寻访名师,踏览山水,这都是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而不是跟着某个“神”后面俯首跪拜。

所以前文用躺平来解读,也是稍有不恰当的,只是在某个局部像,但从整体来讲,要修仙,也得卷起来啊,葛洪自己也确确实实是个大学霸,可以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当时的所有知识基本为他掌握,而且整本书文采都很棒。

虽然从现实角度讲,葛洪没能长生,但是他留下了这本书,可以说“名垂青史”,所以长生何处寻?卷起来就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