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1)

烹饪界有一批“无名英雄”受人追捧,为食客们提供味道的支撑。

我把能够给菜品调味的原料分为了三类:

调味料,像酱油,蚝油,盐,糖一类经过深加工的产品。

香料,花椒,八角,香叶,干辣椒一类,常常以脱水后的形态出现,通过存储在自身或者油囊里的味道,为菜品调味。

小料,最常用的葱姜蒜,新鲜食物食材,身体中的硫化物或者芳香醛,在高温的催促下变得温顺,从而给菜品调味。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2)

从获取的难易程度来说,小料的种植范围和产量都是相当可观的,受众面也相对更广。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炝锅技巧”的文章,主角是葱姜蒜,我戏称它们为香味三兄弟。

还写过关于“味道”方面的文章,葱姜蒜也是主角之一,我又给它们起了外号,“去腥三兄弟”。

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葱姜蒜最为最基础的调味组合,承载了菜品的基础味道,把食材本味推升,另其突显。

不得不说的是,会有很多朋友对葱姜蒜其中的一员或者一对有一些望而却步,毕竟它们本身鲜明的味道,会招惹很多人的味蕾,让人产生厌恶。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3)

甚至在开店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葱姜蒜统统讨厌的顾客,只不过大部分讨厌它们的人,只是不喜欢它们在厨师处理前的味道。

通过一些烹饪技巧,让菜品中只留其味而不见其形,也算得上是厨师们的妙笔了吧。


干货开始之前,先送大家一个小技巧——“葱姜水”。

烹饪中有很多“食其味而不见其形”的手法,葱姜水算是这种手法的巅峰之作。

我们知道葱是不耐高温的,接触高油温时,葱会很快变黑糊化产生苦味,而且很多不喜欢葱姜的朋友,大部分是不喜欢葱姜本体那种爆发力过足的味道。

鉴于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发明了葱姜水这种神器。

葱姜水制作起来非常简单,葱姜用刀拍一下,然后切成细丝,加入水后静置一会儿泡出汁水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4)

用葱姜水去腌制肉类,会让食材去腥的同时增加淡雅的葱姜味。尤其是在炸肉丸的时候,如果把葱直接打入肉馅儿,炸出来的丸子肯定会有黑点,就是葱被炸糊后的形态。

葱姜水的进阶形态是“葱姜酒水”,在葱姜水中加入黄酒或者花雕酒,能够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功效。

葱姜酒水其实还有提升空间,加入胡椒和八角后能够增加料香味儿。

葱姜,黄酒,八角胡椒,分属不同派别,植物类,发酵类,香料类,各自去腥增加的能力虽然在本质上殊途同归,但又有各自的特色,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葱姜酒加胡椒八角的方法,非常适合腌制白肉,尤其是鸡肉和水产品。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5)

开店的时候,做虾之前我就把虾泡在大量的“料水”里,料水里就包括葱姜,花雕酒,胡椒粉和少量的八角,当然了,还要加一点盐入底味。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再把虾泡进去,随用随取。

制作小朋友都喜欢的可乐鸡翅这道菜时,必须先用料水浸泡,别看鸡翅不大,但是残留的血水可不少,如果不提前浸泡,等鸡翅做熟以后,在白嫩的肉丝纹理中会夹杂已经变黑的血水,非常影响就餐体验。

先用清水泡鸡翅,换水后用料水再泡,料水中的乙醇分子会起到渗透和牵引作用,帮助血水出来,带领味道进去。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6)

葱姜水的进阶,其实就是葱姜在烹饪中使用的缩影。

葱姜作为最基础的味道支撑,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加入同是植物类的小料,例如大蒜,香菜,洋葱,芹菜等等。

加入发酵类的黄酒和酱油,可以增加霉菌作用后的产物--游离氨基酸,提升鲜味,并且可以增加味道的厚度。

香料的加入又会有奇特的作用,香料同样是植物类产物,但是他们与小料相比,味道上的爆发力虽然略有逊色,但是非常持久。


01 葱姜,最基础的味道支撑

味道其实是需要支撑的,我们把食材的本味推的越是靠前,它们的味道就越清晰,换来的结果就是这道菜越好吃。

这一点跟演唱会上用和声支撑主唱歌手的方法很像,让味道有厚度,是菜品好吃的关键点之一。

而这个厚度的大小,要取决于食材本味的浓郁程度。

例如大部分的蔬菜,本味并不是那么浓郁,如果支撑他本味的厚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就把本味遮盖了。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7)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炒绿叶菜的时候,炝锅用到大量葱姜蒜不说,还会扔进去一个八角,哪天高兴了还要掰一块儿桂皮炝锅,别管什么油麦菜,空心菜还是小白菜,吃起来永远是一股料味儿。

大部分的食叶类蔬菜,用葱炝锅来支撑味道就够了,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一点点姜或者蒜来增加风味。

距离大地越近的食用部位,相对来说土腥味会更大,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花椒或者辣椒来去腥或者遮住土腥味。

植物类食材中,有一个特殊的嘉宾,就是豆腐。

豆腐是有一些豆腥味儿的,提前焯水可以去除,在烹饪时在葱的配合下再淋入一点点酒也能起到很好的去腥作用。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8)


02 葱姜酒,酱油

食材升级,菜品中出现白肉或者少量的红肉时,在葱姜的基础上,需要增加酒和酱油。

最普通的家常荤菜中,为凸显肉香,就要先去掉腥味,白肉中腥味其实并不算太大,但是只用葱姜的话,功力还是略显不足的。

葱姜酒用来去腥,同时增香。提升味道的厚度,酱油则是最后一点助推剂。

提鲜的同时,酱香味会把厚度进一步拉伸。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9)

给大家分享一个家常荤菜的万能做法吧,一种容错率很高的方法。

以猪肉为例,我个人推荐前腿肉,肉嫩而且相比小里脊来说,价格也便宜。

根据需要搭配的素菜,决定肉切丝还是切片,或者切丁。

原则上是丝配丝,片搭片,保证食材形态的一致性。对于就餐体验,熟成时间和入味都有好处。

就以香芹肉丝为例,肉丝切好之后,加盐,胡椒粉,酱油,花雕酒和一点点葱姜水,用手指轻轻的反复抓,一直抓到发黏。

然后加一点淀粉,继续抓,淀粉在熟化后可以帮助锁水。

最后放入一点香油,继续抓匀。香油能够去腥,也可增香。

放油的效果是肉丝下锅后可以快速滑散,帮助每根肉丝表面的淀粉全面接触油脂,迅速熟化锁水。

油温四五成热的时候下入肉丝,滑散变色后放酱油,酱油炝香以后把肉丝称出来备用。

就用锅里炒肉丝的底油炝锅,葱姜爆香,少量花雕酒下去炝香,少量酱油炝香。

切段的香芹下锅,翻炒断生以后加盐,胡椒粉调味,再加一点酱油提鲜。

把炒好的肉丝下锅,干的话可以放一点热水,持续翻炒成熟后出锅。

香芹可以替换为蒜苔,土豆,四季豆,等等蔬菜。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10)


03 葱姜酒,香料

我个人比较喜欢简单烹饪,追求食材本味。对香料的使用比较谨慎,有时候更是无奈之举。

如果把味道量化,同等体积内,香料中含有的味道因子可以说是海量的

这也就决定了香料最基本的食用原则,宜少不宜多。

在葱姜酒的基础上再加入香料,分两个场合。

添砖加瓦,少量且搭配适宜的香料,会给菜品在味道的层面上增色不少,但这种情况下,香料是绝对的配角,切不可喧宾夺主。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11)

八角是一种万能香料,因为它味道相对淡雅,不刺激。几乎可以搭配各种肉类和水产食材。

白胡椒粉,之所以被厨师们广泛应用,是因为它超强的去腥能力,以及本身微弱的辣味,可以帮助刺激食客的味蕾。

花椒已经在中餐烹饪中,在香料的使用上占据了几乎第一的位置,我就不再多嘴了。

无论哪种香料,切记要把握用量,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关于“胡椒粉”的文章,很多朋友说做菜放了胡椒粉会臭,其实就是用量过了。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没看到文章的朋友,大家转告他们一下吧。

香料的另外一个出镜场合,就是压制异味,像是牛肉这类的红肉,血水残留较多,单纯靠去腥很难彻底去除干净,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大量且多种的香料出场了。

不过我并不推荐大家在家里备太多香料,从使用频率和经济上来说,都不划算。

类似白寇,草果,肉寇这类香料,价格高,使用频率低。像毛桃,荜拨,栀子,在家做菜更是几乎没有露脸的机会。

打葱姜水调料配方(从葱姜水到)(12)

酱牛肉


这篇文章,其实更像是一本说明书,一本家庭烹饪中用料说明。

也从侧面表达了我的一个观点,对于普通家常菜品来说,最简单的葱姜蒜支撑味道,在适当的场合加入酒和酱油,香料给菜品增加亮点。

我师傅做了一辈子的厨师,现在退休了,家里的调料很简单,盐,糖,酱,酒,胡椒粉。别的倒是也有,只不过很少用。

用手机打了这么多字,手指头都抽筋了,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最近更新有点少,希望大家体谅。

觉得文章有所受用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别错过后面的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