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1)

正月初五,无锡有接路头神的习俗。据说这一天是路头神的生日,路头神又称五路神,古时祭为行神,以求利达。所谓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但后来民间误作财神,因为迎合了一般百姓的求富心态,所以也就以讹传讹,路神变为与万民同乐的财神爷。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2)

不过在无锡一带的吴地民俗里,五路神的来历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和明代抗倭英雄何五路有关。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江浙一带,民间纷纷组织义军抗敌,其中何五路最为勇敢。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进犯无锡,在知县王其勤的带领下,何五路和很多无锡人一样自发组织抗倭。阴历五月初八那天,城内军民在张守经、何五路、苗子白的带领下出城袭击倭寇。他们从西水关乘船杀出,出了西门,倭寇却一个都不见,这时恰遇天下大雨,义军衣甲尽湿,正当准备回城时,忽然倭寇伏兵齐出,猛扑义军。义军在雨中匆忙应战。战斗十分激烈,何五路等三十六人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人称“三十六义士”。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3)

老百姓崇敬何五路的英勇事迹,后来把他当作武财神关羽一般的英雄来供奉。不过按照封建社会的规定,百姓是不能进入正庙的。有资格进财神殿供奉的财神,一般认为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另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沈万三、准财神刘海蟾等多种说法。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4)

何五路是没有官衔的草民,不能进财神殿,老百姓就在庙外大门旁边设立路头堂祭祀,所以也算是一位偏财神。有点类似于警察与协警,一个有编制,一个则没有。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5)

对老百姓来讲,并不关心财神菩萨到底有没有编制,关键是大家都认为接到路头神就是抢到了财神,所以一定要早早行事。初五凌晨,家家户户就迫不及待地敲响金锣,燃放爆竹,争先抢迎。接路头的祭祀仪式,照规距要布置在门首左侧地上,但一般百姓都在家中设供桌祭祀。请路头要点三支香,一对蜡烛,上陈的祭品有荤有素,荤的包括一块肋条肉,在清水中煮好后放在盘子里。切开一个煮熟的鸭蛋,旁边再放一杯清水,象征有财有势。还要买条鲤鱼,可以红烧,也可以是活的,祭毕后放生。此外,还要放置算盘、银锭、天平诸物,放一柄小刀,上撮食盐,谐音为“现到手”,即现钱到手,财运亨通之意。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6)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7)

无锡纸马是无锡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一个源头,接路头的民俗仪式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供奉和祭祀印有路头神的纸马。以上两幅纸马就是过去无锡人供奉祭祀的路头神像。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8)

接路头神这天全家人还要食用元宝糕制成的汤,以讨口彩。元宝糕状似元宝,加黄糖制成的为“金元宝”,加白糖制成的为“银元宝”。老百姓对接路头神寄予深切的期望,民谚有“接接路头,吃着勿愁”,“请请财神,多粮多银”,“请请路头,赚钱用斗”等等。既然是财神,当然是接得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所以发展到后来唯恐接得晚,路头神被别人抢去,竟然抢在初四晚上就祭供路头神,因此叫“抢路头”。对于这种近乎疯狂的“抢路头”心态,清代诗人蔡云在《吴歈百绝》中有描写:“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更有甚者,乡里农民在正月初四就抢先到自家田里去行“加田财”的习俗,拿着铁耙在农田四角坌开一块土,好请财神同时在田里加财,使稻麦丰收。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9)

清朝无锡城中小娄巷里有座财神殿,叫金胜神庙(现已重建,见下图),正月初五商贾都要齐集庙中祭拜财神,祈求发财。初五一过,店肆便又恢复开张营业。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10)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11)

初五这天中午,店肆老板要请伙计们吃路头酒,酒杯必须要斟满,酒桌上有一只整鸡,老板如果把鸡头夹给伙计吃,就是要辞退他。此前老板并不会透露信息,所以老板请的这顿酒不是好吃的,大家都提心吊胆。不过常常也会是虚惊一场,鸡头自始至终一直没动,此时伙计们无不喜笑颜开。

民间初五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五接路头无锡风俗)(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