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姓的由来和历史(天下王氏本姓姬)

关于王姓的由来和历史(天下王氏本姓姬)(1)

(王姓始祖太子晋像)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家天下的意识和传统,家的概念是中国人生存发展延续的核心概念,“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深入人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修为的至高追求。在世界上,恐怕没有比中国人更讲究“家”的观念的国家了。从黄帝尧舜禹时代至今,姓氏是一个家族区别于其他家族的标志性代号。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需要深入了解、研究中国远古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远古时代,至少上自黄帝时代,下至夏商周时代,最初的姓氏主要是按照出生地或生长地名为姓,后按分封地命为姓。由于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姓氏十分复杂,这里仅就王姓的得姓及其演变略作阐述。当然,王姓得姓有多种说法,这里仅说其一。

黄帝像

黄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帝王,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县),国号有熊,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有熊氏直系第79代帝,被尊称为中华始祖,为第一世。据《索引》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黄帝姓姬。从黄帝时期到商周时期,因实行分封制,有些姓是根据封地而得姓。《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都是将分封地名作为姓氏。“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侯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史记》)

黄帝“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姬姓无疑是第一大姓,到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十四个儿子分别得姓,此后黄帝子孙历代繁衍,姬姓无疑演变成很多姓氏。据史料分析,中国绝大大多数姓氏都起源于姬姓。换句话说,中国绝大多数姓氏原都姓姬。(在此不赘述)

这里单说王姓的起源及其演变。

黄帝为第一世,传至第十九世为姬昌,即周文王,第二十世为姬发,即周武王。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关于王姓的由来和历史(天下王氏本姓姬)(2)

周灵王姬泄心

传至第四十一世周灵王,即姬泄心(?―公元前545年)。

第四十二世姬晋,字子乔,己卯年(公元前565年)五月生,灵王即位立为太子,史称太子晋,又称王子乔、王乔或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之子。

关于王姓的由来和历史(天下王氏本姓姬)(3)

太子晋,王子乔

《列仙传》中记载,太子晋天性聪明,善吹笙。有史料记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十分器重他,诸侯也都遵从他。然而,一次对父王灵王的顶撞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发大水,眼看将要危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塞的方法堵住洪水,太子晋进谏说万万不可,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治理洪水,并用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以古说今对灵王讲明利害。没想到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灵王一气之下将其废为庶人,就是将其太子身份贬为普通百姓,在讲究门第身份的古代社会,这一身份的变化非同小可,实质上也就意味着太子晋跟帝王家没有了关系。前后可谓天壤之别。太子晋由此郁郁不乐,不到三年就死了,年仅十七岁。

太子晋死后,周灵王十分难过,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的某天夜里,周灵王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灵王不久驾崩。次子姬贵嗣位,这就是周景王。

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得了个名为司徒的官职,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辞了官职,退避太原。当时人们仍然称呼宗敬家为“王家”,意为帝王之家,于是,就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成为“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著姓,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太原于是成为了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成为了为王氏之总号。

关于王姓家族由山西太原开始,后裔迁移各地及至遍布全国的情况,另文再说。

[说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参考文献:汉代司马迁著《史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