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看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

曾国藩看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1)

每个人都有两面或多面,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有杰出的一面、狞厉的一面,但他毕竟是个凡人,也有普通的一面、狭隘的一面。他有超过一般人的反省气质,只要他有错,认识到了错,他就会反省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曾国藩身上宝贵的品质。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为了一点小事,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事对曾国藩的震动很大,以至过了好久,他还表示深深的悔憾。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此事,曾国藩就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并且,他以此事教诫儿子纪泽,希望他能体谅自己这番苦心。

这番心意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希望纪泽引以为戒;二是我有对不起弟弟的地方,你做儿子的应该代替父亲去弥补;三是你做下辈的在叔祖父和各位叔父面前应多尽一些敬爱之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常存休戚一体、利害相关的想法,而不存有彼此歧视的念头,那么老一辈的人必定会很器重你、喜爱你,兄弟姐妹必定会以你为学习的榜样。这样,大家越处关系越密切,越处相互越尊重,其情切切,其乐融融。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如果曾氏家族和乡亲们都说纪泽的度量比他父亲的度量还要大,那么曾国藩应当会感到非常欣喜。俗话说,望子成龙,曾国藩也不例外。他不仅教导儿子尽孝行道,而且也敢于以自己的失误去教导儿子,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孝经》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又云:“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意思是说,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

孝是德行的根本。在这里,孝有两层意思,一是晚辈对长辈永远只能百依百顺,儿子对父亲只能言听计从;即使长辈犯了错误,晚辈也要对他的错误毕恭毕敬。另外一层意思是,如果长辈在晚辈面前犯了错误,晚辈应该规劝他,这才是孝。前者是愚孝,后者才是真孝。曾国藩之所以向儿子抖落自己的错误,显然是希望儿子引以为戒,切勿重蹈覆辙。《孝经》云:“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就是说,假如父亲做了不义的事,儿子就应当规劝他,这时候还随顺父亲的意思,又哪里算得上孝子呢?

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作者 文真明,用简介的话语刻画了曾国藩的一生,值的大家好好拜读一番。喜欢 曾国藩的 读者,请动动您有爱的双手,帮助 评论、点赞、关注,谢谢您的观看。

曾国藩看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曾国藩-一个人的朝圣路)(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