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

子以母贵,策储继位

汉明帝刘庄本是光武帝刘秀的四儿子,在其上有长子刘疆。刘庄由初恋情人新野阴丽华所生,刘疆则是定恭王的外孙女郭氏所生。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刘秀倾心的阴丽华生刘庄,初名刘阳,得刘秀的宠爱。少年时代,刘阳从经学大师恒荣学习,10岁时,就能背通和理解《春秋》。刘秀觉得儿子很了不起,简直是神童,而较早地在光武帝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活动,增加了刘阳的才干。刘秀于是有了以刘阳为帝位继承的打算。

郭后由于失宠,亦增加了怨恨之情,时时言语讽刺阴丽华和光武帝,更促成了刘秀废长立幼的决心。于是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的罪名,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皇太子刘疆觉得母亲被废,大势已去,不得已上书光武帝;请求让位,出镇藩国。但皇太子刘疆毕竟没有什么过错,刘秀不忍心批准,刘疆又拜托亲近大臣,为其表白诚心。于是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下诏封刘疆为东海王,四子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庄。刘庄16岁封太子,30岁即帝位,是为明帝。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1)


整肃纲纪,内外皆修。窦固平定北匈奴,班超建功于西域。

刘氏汉家天下在前汉后几位皇帝的时候,大权旁落于外官手中,终于导致王莽专权"新"政。经过王莽改制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动乱,国家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光武帝刘秀去世以后,诸王及大臣们前来奔丧毫无法度,朝代里一片乱哄哄。明帝的兄弟们在宫殿中与明帝并肩而坐,一点也不把这个新皇帝看在眼里。为了树立戚信,明帝命令秉性刚直、举止威仪、执法如山的太尉赵熹主持丧事。赵熹不负重托,辩明君臣之别,整顿宫卫制度,朝廷的秩序这才逐步安定下来。此外,明帝不论对身边的下级官员还是对三公九卿这些重臣,都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永平朝的吏治,为后世的史家所夸奖,称"明章之治"。

明帝继大统后,对阴、郭二皇后同等礼敬;对前太子也关怀备致,其待遇高于一般的王侯。在人事上,任开国元勋高密侯邓禹为太傅,同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光武朝太尉赵熹保留原职,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已的政治代表,增加了政权的稳定力量。与此同时,明帝还发布诏令,赐天下民爵,安顿流民,减免刑罚,照顾鳏寡孤独,核案冤狱,释放无辜,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矛盾,朝野上下安定。

在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恢复,明帝一改光武朝的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永平八年(公元65年)和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北匈奴先后进攻河西诸郡,而且胁迫西域小国随同入寇。面对北匈奴势力的猖狂侵扰,耿秉上奏说:"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圣王之道。"明帝有志于北伐,十分赞同耿秉的意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命令屯兵凉州(东汉治陇县,今甘肃清水县北)窦固和耿秉同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出塞北征,揭开了东汉王朝同北匈奴战争的序幕。这次出征,窦固西出酒泉,在天山(今新疆吐鲁番城北)击败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占据了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2)

为了巩固军事活动的成果,窦固令假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到西域诸国开展外交活动。班超和郭恂率领36人,先到鄯善,在鄯善国击杀匈奴派往该国离间的100名使者,迫使鄯善王声明从今以后依附汉朝,永无二心,并且纳子为质。班超随着质子回到首都洛阳,明帝下诏提升他为军司马,命令其继续经营西域。从此以后,西域遂成中原统一帝国的一部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3)

修制守礼,崇儒纳佛,夜梦金人,遣使求佛

汉明帝崇尚儒学,他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眀帝在"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对礼仪制度,明帝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明帝还十分提倡尊师重道。眀帝为太子时,曾跟博士恒荣学过《尚书》,即位以后,仍尊恒荣以师礼。恒荣寿终,眀帝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其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道的风气。

在明帝时期,佛教渐渐传入中土。传说明帝有一次睡觉,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正要开口诘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临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博士傅毅进言:"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都。今天陛下所梦见的,也许就是佛的幻影呢!”一席活引起了明帝的猎奇思想,于是派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西往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蔡愔、秦景等人一路风尘,吃尽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遇到著名的佛教学者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得到佛经和释迦佛像,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国都洛阳。明帝就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储藏佛经,讲授佛教,从此佛教在中国逐渐传开。这就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它比我国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要早五百七十多年。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4)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秋,明帝染病,不久病逝于洛阳东宫前殿,享年48岁。当年,葬于显节陵(今孟津县送庄一带),谥号"孝明",庙号"显宗"。史家称汉明帝时期"天下太平,百姓殷富。”故明帝与光武皆属东汉王朝一代名君!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5)

丝路东起点洛阳东汉都城

东汉的京都是在周代成周城和西汉河南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城址位于今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东起偃师市寺里碑村,西到洛阳白马寺,南起伊滨区大郊村,北至孟津县金村。它南临洛河,北依邙山。如登上邙山向南俯瞰,故城墙垣如带,清晰可辨。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6)


整个东汉洛阳城为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据文献记载,宫城建筑是城内的主要建筑群,当时分为南北二宫。"秦时已有南宫",公元前202年"高祖置酒南宫"隆重庆功。当东汉正式定都时,光武帝首先至南宫却非殿。说明南宫在东汉以前即已存在,很可能是秦文信侯吕不韦在周成周城基础上修筑的,西汉刘邦初都洛阳继续沿用,到东汉则进行全面整修扩建,正式作为皇宫。

即有南宫,亦有北宫相对,不过汉以前北宫规模较小,到汉明帝时扩建,北宫与南宫间筑有长廊式的大屋,并筑三条复道,供皇帝和从官南北往来。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皇城,建筑布局整齐有序。经考古调查得知,今龙虎滩西北高岗处,就是东汉南宫故址。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宫内有崇楼高阁十余座,而且是风景秀丽,花香鸟语的地方。关于北宫的豪华,读一下张衡的《二京赋》就会融入其情景。南宫、北宫亦于东汉末被董卓烧毁。其后,南宫即废弃,曹魏,西晋,北魏均在北宫基础上扩建为宫城。

关于都城内的街道布局,《汉宫典职仪》说:洛阳有二十四街,每道街设有二街亭。至于城内的官署,寺狱和里宅,自然一定星罗棋布,还有河南郡、洛阳县的治所、东宫和西宫都设在都城以内,宫城以外。

城外主要建筑,"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高庙即明堂、左边筑辟雍,是皇帝行礼的地方、右边筑灵台,是祭祀天地之神,观测天象的所在。东汉灵台是我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在城南建最高学府……太学,此学堂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所学堂。后因洛河河道北徒,这些建筑遗址现位于洛河之南伊滨区佃庄镇,大郊寨村、岗上村、太学村之间。

中原王朝最后一个朝代(洛阳历朝帝王传)(7)

东汉洛阳都城的建筑规模是极其宏伟壮观的。它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座都城自公元25年汉光武帝定都至公元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先后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