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

地名往往是一个人对一个地区的第一印象,因此地名所代表的意义与人的名字有着相似的作用。

在书面语中地名的定义是人们赋予某一个特定地区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的一个专有名词。

不过现在对于地名的敏感度已经与古代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古代社会一个地方的地名与这个地方的历史、人文、语言等等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

因此研究地名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地区的起源、历史、文化、语言等等问题。

可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成都”这个地方,所有的研究都证明了“成都”由来已久,可是对于“成都”的具体源头却是含糊不清的。

一、中国古代地名的命名方式的特点

根据史料的记载可以知道“成都”这个名字确实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古蜀国就已经出现了“成都”字样。

据推测之所以会有“成都”一名的出现是因为在古蜀国有一个“滇池”,古蜀国又有以河流湖泊为标志命名的文化。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2)

于是在“滇池”附近的古代“成都”地区就有了“成都”这个名字。

所以根据这样的一个推测,“成都”的名称由来就是因为“滇池”的水体名转化而来,而且在上古读音中“成都”“滇池”也是非常接近的。

1、想要研究中国古代地名要从哪些方面出发?

其实上述关于“成都”地名由来的推测只是众多推测中的一种,但是研究一个地名的由来不能仅仅是依靠推测,要有更为专业的方法,因此以下总结出了几点研究古代地名含义的切入点:

1.第一个切入点就是这个地区的语言系统,就像现在想要深入地研究上海那么就要先从上海话入手,想要研究陕西就要先从陕西话入手一样。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3)

一个地区的语言系统往往是这个地区最古老也是兼容性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很多书面用语无法表述的含义。

不过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是没有文字的,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系统。

可以相互之间交流,但由于没有文字,不能够记录下来,因此很多地方都选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

其实这一点在现代也是一样的,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无法用文字表述,只能口口相传。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4)

因此研究古代地名含义的时候不能明确这个地区的语言系统,就等于失去了正确认识这个地区的语言学基础。

2.要弄清楚这个地名在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就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在战国时期,古蜀国“成都”与“滇池”的发音就是相似的,但是现代汉语中它们却有着天壤之别。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不同汉字如果读音相同,很大程度上也许就是相同的含义。

比如说“通假字”的出现,所以由此来看弄明白古代汉语发音也是研究的一大重点。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5)

3.要深入分析这个地名的文字构成形式,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是一种顺序排列,汉字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意,在于它的象形魅力,所以研究文字构成也是研究一个地名的重点。

4.要联系分析地区名称和地区地理环境的关系,尤其是河流湖泊等具有标志性的地理因素,上述根据“滇池”而推测“成都”由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关于“成都”的几种由来介绍

有了这样的研究切入点以后对于地名的研究就有法可循了,不过在分析“成都”之名由来以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些已经出现的几种推测:

第一乐史说,《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6)

第二个李金彝、王家祐说,主要来源是《山海经》中有山名“成都载天”认为这个山就是“成山”位于蜀国,由此得名。

第三个温少峰说,这是利用了古今汉语读音的方法,认为古代的蜀国属于氐羌系,而在氐羌中“成都”的意思就是“蜀族人聚居的地方”

第四个是李殿元说,这一推测是从字体结构来分析,认为“成都”之所以名为“成都”是因为秦国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者心态。

首先“都”在古代是城市人口聚居的地方是毋庸置疑的,而李殿元认为“成”就是秦国用“丁”和“戈”这样的具有军事色彩的语言来表现征服者姿态的结果。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7)

这些猜测都有其不同的出发点,最后也都回到了解释“成都”由来的目的之上。

二、关于“成都”一名由来的现代解析

根据上述所言,如果想要对“成都”这个名称的由来做一个研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提到过的四个方面入手,以下将简单地从语言系统和字形结构简析。

1、从古代成都语言体系角度浅析原因

在童恩正所著的《古代的巴蜀》中说到“巴蜀地区的语言和秦、晋、齐、楚一样,基本上是属于一个系统,仅方言有所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巴蜀文化在整体上和古代的华夏文化没有太大的差异。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8)

那么想要确认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有两个标准,一是研究清楚这个族群的由来,二是研究这个族群的词汇构成模式。

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太喾,封其支遮于蜀,世为侯伯。”

从这可以看出蜀国人是从中原西迁而来,这一点最好的证明就是三星堆文化的发现。

根据史料推测三星堆是夏末商初由迁入成都的夏朝遗民和当地土著结合之后所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这正好也可以证明蜀国人就算不是纯正的中原人,也一定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9)

而在词汇构成方面也有史料可循,《蜀都赋》中有“是时蜀人始通中国,语言颇与华同,故言开国于中古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蜀国人的词汇构成和语境方面是与中原文化相同的,也就是研究蜀国文化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古汉语来分析。

除了这两处的记载以外,还有很多史料都提到了相似的内容,比如说《华阳国志》中记载“……惠王怒。群臣贺曰:‘天奉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

从这段记载也可以看出古代蜀国与秦人,楚人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而且还可以面对面地直接交流。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0)

这就从侧面证明了蜀国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中原文化相似的,只不过在某一些特定的需要情况下才会出现不同,这与现代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说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都”并没有非常复杂的民族含义,而是可以用通俗的中原文化解释,也就是说“成都”就是古代汉语中的地名意思。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断除了上述的蜀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似以外,还有一个根据,那就是蜀国虽然在日常用语中与中原有些许不同。

但是根据史料研究发现蜀国并没有其本民族的文字出现,也就是说蜀国在进行文字记录时使用的也必然是中原的古汉语。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1)

因此“成都”一名经常见于各种历史材料之上,这就说明了“成都”二字就是古汉语,其意思即便不是现代汉语理解的意思,也不可能与之相差太大。

2、“成都”二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简析

从字形结构来分析“成都”就要讲“都”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在《广雅·释诂三》中记载“都,聚也。”在《水经·涑水注》中也有记载“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曰潴,盖即水以名城也。”

从上述的材料中可以看出“都”在古代汉语中有聚落城邑的意思,也有河流汇聚的意思。

总之“都”都有聚的意思,所谓“聚”也就是多,因此人多了的城市可以称之为“都”,河流汇聚的水系也能称之为“都”。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2)

知道了这些以后,在结构之前提到的成都境内有一条水系“滇池”来看,这个地方命名为“都”就有了解释。

而在古代的西南地区的蜀国之地,“滇池”这两个字的发音与“成都”非常地相似,所以说在对聚居在“滇池”附近的聚落命名时就用了相似的“成都”。

上述也提到了蜀国虽然有语言体系,但是他们却没有专属的文字,因此在记录时还是会用汉字,这样一来发音和汉字就有了意义上的出入。

根据众多的史料分析来看,“滇池”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庄橋王滇时期,而那时的在记录时习惯性地会将水体名称以及聚落名称用同音异字的方式书写。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3)

所以根据这样的线索推测无论是“滇池”还是“成都”,它的记录者都不是土著的蜀国人。

因为他们并不懂文字记载,所以能将这两个名字记录下来的就是中原西迁而来的懂得中原文字文化的人。

因此可以推测出“成都”的由来其实与蜀国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所有的文明都是从河流开始的,也就是说蜀国文明自然也有水系的影响。

那就是“滇池”,再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成都”的名称由来很可能就是因为“滇池”的延伸以及文字与语言系统之间一些奇妙的反应,在经过历史长河的催化形成的一种演变。

天府成都的由来(水泽所聚谓之都)(14)

参考文献:

[1] 《谈地名学与历史研究》 史为乐

[2] 《古代的巴蜀》 赵振铎 重庆出版社

[3] 《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汉字古今音表》 李珍华 周长楫编撰 商务印书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