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秋风至、草微黄、层林染、叶落霜,佳节又重阳。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传统的节日总是蕴含着不同的情愫。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那么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又有什么习俗呢?

重阳节由来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2)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01 赏秋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3)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02 登高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4)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03 吃重阳糕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5)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04 赏菊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6)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05 饮菊花酒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7)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06 佩茱萸

被遗忘的重阳节:PARK199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8)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岁岁今朝在金秋,又逢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敬老孝亲在秋天,适合把一切都染上温暖的颜色

当岁月磨白棱角,别让陪伴再次缺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