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赤子心的电影(电影钢铁意志硬气)

侠骨柔情赤子心的电影(电影钢铁意志硬气)(1)

侠骨柔情赤子心的电影(电影钢铁意志硬气)(2)

国庆档电影《钢铁意志》中,当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自鞍钢的高炉中如岩浆般涌出时,观影者无不感到硬气、聚气、提气。

电影《钢铁意志》讲述的是在解放初期,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在环境极端艰苦的背景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广大工人克服重重阻力,仅用半年时间实现复工复产,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的故事。“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了!”片中主人公——由连长变为厂长的赵铁池为了早日恢复生产,立下军令状。工人们在他的感召下,把钢铁般的意志融入生产中,不舍昼夜连续奋战,直至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咱们工人有力量!”电影中,如此有力量的歌声几次唱响。此时,它不仅仅是一句歌词,更是新中国建设者的冲天硬气。

刚解放的鞍钢,百废待兴。当时一些专家认为,恢复重建困难重重,至少需要花费20年时间。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鞍钢工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电影中有个令人落泪的小插曲:在食堂吃饭时,技术专家们坐一桌,当他们看到赵铁池和孟泰等人坐在另外一桌,便认为“领导肯定会吃小灶”。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们走过去,非要跟厂长一起吃饭,却遭到拒绝,于是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结果当饭盒打开时,他们傻眼了,赵铁池等人的饭盒里全是粗粮野菜,而技术专家们的饭盒里都是大肉片。镜头随后转向孟泰的家里,他的媳妇流着眼泪说:“孩子们挖野菜养起来的小猪,你就这么给杀了……”

就是在这种物资极度匮乏、敌特频繁破坏的条件下,技术专家与工人们凝聚在一起,大家众志成城,汇聚起磅礴力量,这就是新中国人心所向的聚气。

当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后,鞍钢人并未停滞,他们不断革新,继而又炼制出特级钢材;当朝鲜战场急需战斗机的副油箱时,鞍钢成功攻克副油箱拉杆的技术难关;当看到我们用自己炼出的钢铁造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时,赵铁池的眼眶红了:“我们的人生,已经与祖国融为了一体”……影片中,多个细节令观影者热血沸腾、振奋提气。

《钢铁意志》的导演宁海强是一位深耕军事题材创作的导演,从《弹道无痕》《百团大战》《歼十出击》《中国蓝盔》等,到此次拍摄《钢铁意志》,他将镜头从军人转向工人,但同样“非常有激情”。

“当辽宁省委宣传部把《钢铁意志》的剧本给到我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拍好这部电影。”宁海强说,“我就是要将这口气传递给中国观众。”

沈报全媒体记者:张萍

摄影:李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