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面做几斤馒头(馒头的由来)

1斤面做几斤馒头(馒头的由来)(1)

馒头,又叫馍。吃起来味道甜美,松软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在食品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馒头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发明,距今已有l700多年的历史。还有一段震撼心扉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尽心竭力,倾心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家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造发明馒头的故事,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

1斤面做几斤馒头(馒头的由来)(2)

相传,在三国时代,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于是诸葛亮就亲自带兵去征讨,采取了攻心战术,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正当汉军大获全胜,士气高昂,凯旋而归,大军行至泸水时,这里人烟稀少,瘴气很重,泸水有毒,瞬间云遮雾障,狂风骤起,水势汹涌,巨浪涛天,无法渡河。使的本来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也非常熟悉的诸葛亮,此时此地却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1斤面做几斤馒头(馒头的由来)(3)

诸葛亮心急如焚,便找来部下了解情况。手下人说,根据当地习惯,大军渡河前,应该用人头来祭祀河神,方保平安。建议杀掉南蛮俘虏来祭祀河神,诸葛亮听后没有采纳。

接着又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此地,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军队,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个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大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若再用49个人头去祭供,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越来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此时诸葛亮虽然心急火燎,但认为绝不能生灵涂炭,用人头来祭泸水。当他来到泸水边看个究竟时,只见阴气四起,恶浪翻滚,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恐之中,看来不祭祀是不行的。这时当地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晚上到天明从不间断。”诸葛亮听后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的将士和南蛮俘虏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肉块儿剁成肉酱,搅拌成肉馅,用面粉和成面团,再切成面块,揉擀成面饼,装入馅后,做成人头模样,入笼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瞒头”。并将"瞒头”拿到泸水边,亲手摆在供桌上,祭祀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祀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利渡过。

1斤面做几斤馒头(馒头的由来)(4)

事后,部下问诸葛丞相用称为“瞒头”的食品祭祀河神,究竟用意何在?诸葛亮说:“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充分利用“瞒头“的瞒字和"蛮″是谐音的有利条件,巧妙的解决了大部队过泸水这个棘手的问题。这里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假人头瞒过了河神;二是用“瞒头”俩字替代蛮人头,即保全了南蛮俘虏的性命,又鼓舞了队伍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士气,总之我们成功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经常用"瞒头″作贡品,祭祀后被食用。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流传下来。时间一长就把"瞒头″改写成了"馒头″,并愈来愈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如今的"馒头″早已遍布全国,还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青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