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介绍兰州牛肉面(曹亚梅杜星莹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从余秋雨到李子柒

余秋雨的成名作是《文化苦旅》。李子柒的成名作是《兰州牛肉面》。余秋雨《文化苦旅》之“五城记”里的兰州,用厚重的笔触重点描述了兰州牛肉面。李子柒《兰州牛肉面》短视频,用唯美的画面展示了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兰州牛肉面,从余秋雨笔下到李子柒视频。余秋雨,不同程度上讲,他笔下的兰州着实给兰州牛肉面扬了名。李子柒,一定程度上讲,确实从录制兰州牛肉面视频而迅速走红。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1966年,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他陆续出版《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先后获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1990年出生在四川绵阳,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2016年11月,凭借短视频《兰州牛肉面》获得广泛关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17年,她正式组建团队创立李子柒个人品牌,同年6月,获新浪微博超级红人节十大美食红人奖。2018年,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在海外运营后相继获YouTube平台白银和烁金创作者奖牌。2019年8月,成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同时获超级红人节最具人气博主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年底获《中国新闻周刊》“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2020年1月1日,李子柒入选《中国妇女报》“2019十大女性人物”;5月,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8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2020新浪微博之夜,在上海获微博年度热点人物。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位40后大作家,一位90后大网红,一位来自浙江,一位出自四川,一老一少两位南方人,年龄相差四五十岁,他们两位,一位在上世纪末,一位在本世纪的今天都受到广泛关注,拥有海量粉丝。

《文化苦旅》写作的时候,李子柒或许尚未出生或许刚刚出生,但两位的作品都关注到了兰州,都描述了兰州牛肉面,尤其是后者因拍摄《兰州牛肉面》而走红。但我们依然要肯定地说,前者“五城记之兰州”中的牛肉面,应该是迄今为止,在所有描述兰州牛肉面的文章中,无疑都能视为最重要文章之一。对于兰州牛肉面,两者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重大和广泛的。

余秋雨,不得不承认,他是当代中国散文家中最优秀的作者之一,他创作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作品都是能称得上的当代优秀作品。作为当代散文的精品之作,他早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出版发行之时,真可用“洛阳纸贵”来形容其火爆场景。家长们,都会到书店抢购这本书给自家的孩子读。很多人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余秋雨,知道中国有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

《文化苦旅》1992年首次出版。依照余秋雨的说法,这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成名作。

实际上,余秋雨在没有创作《文化苦旅》之前,他是一名教授,在艺术院校教书,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选择了离开,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为了写好《文化苦旅》,他前后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据他自己说,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差不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凡是涉及到他散文里的地方,他都要亲自去走、去考证,也正是他的这份真诚和态度,才使得《文化苦旅》一面市,便受到大众欢迎,成为一部畅销书。

《文化苦旅》是一部大气的作品,此书对拓宽散文的领域,其贡献不言而喻,可以说此书开启了大散文时代,让人们真正见识到了散文的格局。余秋雨的散文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文化苦旅》在大陆,一印再印,在台湾,一年内就重印11次,使台湾出现了“到缘光咖啡屋听巴赫、谈余秋雨”的社会时尚。在新加坡等华人地区同样也出现了争读余秋雨的热潮。

余秋雨后来在《千年一叹》中写到自己在兰州创作时,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写完文章之后到楼下去,找一家餐厅吃一碗牛肉面,拉面条和汤是最主要的,面吃起来劲道,汤喝起来带味儿,面条的粗细都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去做,再配点小菜,吃的可真是人间美味。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五城记”,分别写了开封、南京、成都、兰州和广州五个城市。其中“兰州”篇描述的兰州牛肉面给人影响深刻。分享如下:“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兰瓜。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皮干切牛肉,无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面时,投以轻轻一笑。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恰恰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瓜吃时须剖成长条,入口即满嘴清凉,味不浓,才嚼几下就消融在咽喉之间,立时觉得通体润爽。据说白兰瓜是外来品种,兰州接纳了它,很快让它名扬中华。兰州虽然地处僻远的西北,却是闻名的瓜果之乡。只要是好瓜好果大多都能在兰州存活,而且加添上一份香甜。火车经过兰州站,车厢里会变戏法一样立即贮满了各种瓜果,性急的旅客立即取刀削食,于是满车都是甜津津的清香。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与想象中的西北神貌略有差异,这儿的风气颇为疏朗和开放。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观众看戏的兴趣也洒脱得正常。京剧、越剧、秦腔都看,即便是演一个外国话剧,票房价值仍然很高。去敦煌必须经兰州,因此在兰州的外国旅游者很多。兰州的一大缺憾,是机场离市区实在太远,极为不便;但兰州机场女播音员的英语水平,在我听来,在全国机场之上,这又给国际友人带来了一种舒坦。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给西北高原带来平抚,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中华民族能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挖出一口生命之泉喷涌的深井,可见体力毕竟还算旺盛的。有一个兰州在那里驻节,我们在穿越千年无奈的高原时也会浮起一丝自豪。”

余秋雨散文确实加深了人们对兰州牛肉面的影响,他笔下的兰州牛肉面深受人们喜爱。在他之后二十多年过去,四川乡村横空出了个李子柒。这位与他相差四五十岁的年轻女孩,相比余秋雨,李子柒来的更直接,李子柒直接就凭《兰州牛肉面》走红。

说到李子柒想必许多网友肯定都知道,她是一个非常火的知名博主,时至今日,依然火的一塌糊涂。

据说,李子柒早期生活在农村,后来到城市独自打拼,爷爷走后再回农村,照顾奶奶,2015年开始拍摄美食小视频。她将自己农村的家打造成世外桃源,仿佛人间仙境,自己像是流落人间的仙子,穿着仙气逼人,在田里自己种植蔬菜水果,用纯天然的食材烧出一手好菜,她所拍摄的作品清雅脱俗,被称像是“舌尖上的中国”。2017年她亲自走访、学习研究,历时3个月拍摄的作品《兰州牛肉面》面世。作品里面主要记录兰州牛肉面的精湛和出名历程,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兰州牛肉面这个流传至今的美食文化,李子柒从此走红网络。之后便有专业团队出面打造,一跃成为2017年网红第一人。

兰州牛肉面,被誉为“面文化的活化石”,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蒜苗、香菜绿)、五黄(拉面微黄),缺一不可。

做兰州牛肉面是一项技术活,川妹子李子柒虽然了解一些皮毛,但真正去做的话,技术相差太大。这样拍出来的视频效果差强人意,该怎么办呢?恰好,李子柒有个朋友认识在本地开牛肉拉面馆的甘肃师傅,李子柒二话不说就奔去了。结果,这师傅丝毫不顾及李子柒朋友的面子,硬是没理他们。李子柒软磨硬泡了一上午都不行。最后,李子柒说了一句:“我拍的视频会有上千万的播放量,我能帮你把兰州牛肉面发扬光大!”就是这句话,这位师傅居然答应教李子柒了。

接下来几天,李子柒密集地学习制作牛肉面的各种门道和实际操作。后来的一个多月里,只要有空,李子柒就会揉团面练习,每天拉面拉到胳膊发酸,第二天几乎抬不起来。

直到有一天,李子柒完整地拉出了细面,拍摄制作方才开始。开拍以后,李子柒才发现,学习拉面还不是最痛苦的,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李子柒手里的东西是面粉、面团,要避免相机进粉尘,操作好一个镜头,就得先擦干净一根手指,关掉拍摄键,再将手洗净,擦干,才可碰架子和相机。就这个视频,李子柒记不清自己洗了多少次手。因为,从选粉、加水、加盐、和面、揉面到醒发、加灰、适温,各有各自门道,一个步骤错了,或者时间没卡好,就会直接导致失败。当时的李子柒还不会用定焦,全部是自动对焦,一大堆纯白色的面粉给特写的时候,连焦都对不上,只好重拍。2分钟的拉面镜头,李子柒足足拍了200多个镜头,最后只用上了50个不到。为拍好兰州牛肉面,李子柒每天只吃一顿饭,拍了整整3天,浪费了20多斤面粉,一直在重新揉面,重新拍。废掉的面团李子柒后来做成大馕饼,她和奶奶整整吃了近一个月。吃到后来,李子柒看见圆圆的饼状物就害怕。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终于完成了。2016年11月13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李子柒在新浪微博上传了她的作品《兰州牛肉面》视频。

在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黄色野菊花旁,李子柒穿着白色上衣,一如既往的清淡素雅,盘着头发。泡三个小时牛肉、牛骨头……从田里拔起新鲜的碧绿的蒜苗、香菜,还有白萝卜,清水洗净……准备各种香料,小火煮肉吊汤……和面、揉面、醒面、拉面,面团随她的力度不断变换形状,成了细长的拉面丝,下锅。最后,一碗汤清、萝卜白、辣椒油红、蒜苗、香菜绿、拉面微黄,散发着诱人香气,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面被端上了桌。

看了李子柒的作品,很多人惊呼,一碗十来块钱的兰州拉面居然可以做得这么精致,制作过程这么讲究。甚至兰州人自己都赞叹道:“这面做的是120分!”

《兰州牛肉面》是李子柒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个视频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从此,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李子柒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人被李子柒的美食轻生活所吸引。《兰州牛肉面》视频让李子柒迅速火了起来,全网播放量达到5000万,点赞数超60万,明星刘烨也为她点赞。2016年11月,李子柒粉丝超过了30万。今天,李子柒粉丝量近五千万。

一碗兰州牛肉面,余秋雨、李子柒。一老一少,两位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相差四五十岁,前者《文化苦旅》写作的时候,后者尚未出生或刚刚出生。两位相隔千里外,可以肯定的说,两位在创作各自作品时,互不相识。但两位前后来到兰州,品尝兰州牛肉面,美言兰州牛肉面。从余秋雨笔下到李子柒的视频,两位通过作品,都刷新了人们的感知,使更多的人再次认识兰州牛肉面,向往兰州牛肉面。撰写本文过程中,除辛勤付出外,经反复甄别考证,我们还引用参考了一些网文的相关记述,在此,一并感谢网络上发文的每一个人。最后,在文章结尾的时候,我们最想说的还是:两位,真实的艺术家。两位,真正的美食家。让我们一次次重新定义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永远的美食。

余秋雨介绍兰州牛肉面(曹亚梅杜星莹兰州牛肉面)(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