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个年代最纯真的情感(纯真的友情和爱情)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早晨的村道上,一辆中巴徐徐驶来。车外,蓝天白云,稻浪翻滚,一派秋收的场景。车内的几十位老人,不时探头望向窗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片土地他们无比熟悉,他们青春里最美好的年华就在这里度过。稻田里挥洒汗水,田埂上追逐打闹,茅草屋内笑声阵阵……虽然,时隔50多年,但回到这里,回忆便像潮水一般涌上每个人的心头,令人百转千回。

10月31日,海盐县望海街道兴隆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曾在这里插队的50多位知青。当天,老知青们参观了知青馆、乡贤馆,还接受了村里邀请的嘉兴市第二医院医生们的义诊,体验了做尺糕的乐趣。“一天时间,走走看看,我们好像又重新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都精神百倍。”该村乡贤也是历次知青活动组织者的费国粱表示,大家都很放松,很开心。

1964年,86名现海盐县武原街道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带着简单的行李就来到了兴隆村。虽然农村条件艰苦,但因为年轻,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有着一股无所畏惧的劲儿,很快在这里扎根。相互扶持,互相帮助,结下深厚友谊,也有暗生情愫喜结连理的。在乡村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着纯真的亲情和友情而变得熠熠闪光,成为一辈子最美的回忆。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感,历经其中才懂得珍惜,50多年后再相聚,一个个美好的片段重现眼前。

致那个年代最纯真的情感(纯真的友情和爱情)(1)

先结婚后恋爱 照样幸福一辈子

肖桂生家最近有件喜事,在兴隆村的“小破旧”自建房要拆迁了,可以拿到一套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亲朋好友都说他福气好,当年娶了漂亮的小娇妻,现在还能享受到农村发展的红利。肖桂生一个劲儿地笑,连声说自己福气真的好,功劳最大的是老伴石小花。

说起老伴,憨厚老实的肖桂生还有那么一丝羞涩,“我们相差9岁,她长得可漂亮了,又勤劳又能干,我真算是走了‘狗屎运’。”肖桂生说自己跟老伴算得上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典型,“过得很好,小花她真的是个好女人。”

出生于1946年的肖桂生,18岁那年下乡插队来到兴隆村。他跟另外两个知青一起,住在生产队给他们搭建的茅草屋内,离石小花家有100多米的距离,他们常去石小花家玩。当时石小花才9岁,还是个黄毛丫头,肖桂生跟他的伙伴们都把她当小孩子,他们去主要是跟石小花的父亲聊天。

一来二去,肖桂生跟石小花一家都很熟悉了。下乡之前,他曾在镇上的粮管所工作过两年,常跟农民们学习干各种农活,来到农村后,肖桂生很快就上了手。石小花的父母生了3个女儿,有时家里要干重活需要帮手,都会去找肖桂生他们。而去帮忙最多的便是肖桂生,“我力气大,也会干活,再说老石跟我关系也好。”

岁月流逝,石小花的两个姐姐先后嫁人了。石小花的婚事成了爸爸最大的心事,其实他心里早有人选了,就是肖桂生。肖桂生话不多,干活勤快,最重要的是他人品好,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夸他。于是在一次干完农活后,石小花的爸爸便开门见山问已经30岁的肖桂生,愿不愿意娶自己的女儿。肖桂生沉默不语,“我心里也喜欢小花的,她长得那么漂亮,人又活泼。”但想到年龄差,再加上自己的前途到底如何还没定数,他不敢对石小花的父亲许诺什么。

早把肖桂生当女婿看待的石小花爸爸又找来了生产队长当媒人,再次找到了肖桂生。这次,他答应了,“人家真心诚意想把女儿嫁给我这个一穷二白的大龄青年,我再不答应也太不识抬举了。”

确立恋爱关系后,肖桂生和石小花连一次像样的约会都没有,“大家都忙着干农活,哪有时间谈情说爱。”不过肖桂生往石小花家里跑得更勤了,主要是帮忙干活,嘴巴笨又害羞的肖桂生想到面前这个娇滴滴的姑娘将来要做自己老婆,反而更不好意思跟她聊天了。

石小花看似活泼,但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两人的恋爱关系确定后,她也只是偷偷给肖桂生洗衣服、做鞋子、翻棉衣。回忆往昔,肖桂生说,自己做的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去参加长山河的开挖工作回来时,给石小花买了一盒百雀羚雪花膏,可把她高兴坏了。

肖桂生32岁那年,跟石小花结婚了。其实,那时候已经有了知青返城的政策,身边的伙伴们陆续回城了。石小花犹豫了:“要不咱们就算了吧,不能拖累你。”肖桂生告诉她,既然选择了她就一定不会辜负她,“哪怕不能回城,我也要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胜过世间所有海誓山盟。

就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二年,依据有关政策,肖桂生回城了。就剩老婆和儿子在农村,他心里很不放心,便说服石小花放弃乡下的土地和农活到城里跟他一起生活。石小花担心自己走了,没人种地,老父亲没人养,肖桂生说:“我来养他!”从那以后,石小花与儿子来到武原镇开始一家三口的城市新生活。而肖桂生戒了烟,每个月给乡下的老丈人寄钱,每次拿到钱老丈人就跟人说:“我就知道桂生是个实诚人,跟着他小花不会吃苦。”

来到城里后,工作比在乡下时轻松了许多,肖桂生和石小花这才真正开始互相了解,越深入了解,越发现两人三观一致,非常合拍。

他们的恋爱是在结婚后开始的,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衍生出了两个人互相理解与包容的爱情。43年相守,他们努力往生活里加糖,让平凡的每一天,因爱而幸福美满。

男知青“骗婚” 苦尽甘来都是爱

18岁的范巧珍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在对象许忠强的催促下,与他匆匆领了结婚证。而此时,离他们确定恋爱关系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我觉得被他骗了,趁我年轻不懂事,就让我去登记。”今年69岁的范巧珍轻轻捶了老公一拳,“你说,当初你是不是骗婚?”

“我这叫先下手为强,你看看,我们俩现在生活得多好。”一旁的老公满脸笑容,说起两人的爱情故事,眼里泛着欢喜。

许忠强是范巧珍哥哥的“好哥们”,许忠强常去范巧珍家里找她哥哥玩,两人也算是老早就认识了。许忠强对漂亮的范巧珍有好感,但“乖乖女”并不怎么搭理他。

许忠强和范巧珍的哥哥是在1964年一起到兴隆村插队的,两人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1970年,范巧珍也下乡了,当时她被分派在于城的一个生产队里。得知这一信息,许忠强的心思活泛起来,成天从范巧珍哥哥这里了解她的情况。“我喜欢她,如果能够娶到她,那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你也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他终于忍不住向自己的好朋友求助了。

妹妹长得漂亮,也不缺人追,范巧珍的哥哥心里明白,“不过忠强人品好,身体好,再说还是我的好朋友,肯定得帮他一把。”就这样,在范巧珍哥哥的牵线下,乖巧的范巧珍答应了跟他处朋友。

“当时他们村有个知青正四处托人做介绍,他们朝夕相处,我可不能让那小子抢了先。”谈了三四个月后,范巧珍满18周岁了,许忠强便使出浑身解数说服了女朋友去登记。

一年后,范巧珍也调到了兴隆村。两个年轻人住在了一起,3间茅草屋便是他们最大的财产,时间一久,往往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两人忙着在家里接水都来不及。不少人疑惑,年轻漂亮的范巧珍为啥会选择许忠强,毕竟他外表不算出众,家庭条件又不好。

“那时候谈恋爱,哪像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讲那么多物质条件,我就认准了他人好。”范巧珍说起那些往事仿佛仍在昨天。一次,邻居家的小孩掉进了水井,许忠强二话不说便冲出去救人,见到的村民都说他勇敢。朋友家的茅草屋倒了,他把朋友接回家,在厨房边搭了个床,让他安心住下。“回城后为了能照顾小家和父母,他没去信用社报到,而是选择了给豆制品店送货的工作,可辛苦了……”

艰苦的过往历练了他们的同时也考验了他们的感情。“同是知青,总有说不完的话,感情也更稳固。”许忠强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人们都在回忆知青的艰苦生涯,他却说这是最好的安排,因为自己找了个好老婆,此生足矣。

打过毒蛇斗过流氓 姐妹情坚不可摧

背着行囊,摆脱父母管束,来到广阔田野时,很多知青的内心是窃喜的,毕竟自己将开始独立自由的生活。当年,庄瑞玉、李季芳和王菡芬3个花季姑娘便是这样想的。

“我们啥都不懂,就知道玩。”17岁的庄瑞玉当时是3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住下没多久的一天晚上,她听到外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点起煤油灯才发现茅草屋被扒开了,有人张大眼睛往里面看,吓得她瘫坐在地上。“快来抓流氓,抓贼啊!”3个姑娘的惊叫声传遍了村庄,等村民们带着家伙赶来时,几个小流氓已无影无踪。惊魂未定的庄瑞玉报告队长后,还逃回家住了几天,“我第一次知道要保护自己。”

凌晨2点起来“拔早秧”,种田时蚂蟥钻进小腿肚,时不时还要拿着锄头与毒蛇“斗”,等所有的农活都干遍了,她们发现乡村生活并不好玩。不过,无忧无虑的她们倒也没觉得有多苦,只感觉在日复一日中,三姐妹的情谊更深了。谁家送来了菜,必定是大家共享;谁干活慢了,也总有人体贴帮助;谁想去地里砍甘蔗,到河里采几个红菱,总会分工明确。“在农村待久了,我们也习惯了。”王菡芬说,虽然那时候没有现代人的游戏、奶茶和电影,但她们不断在生活中制造快乐,“现在想想,我们想到的都是快乐的事,年轻真好。”

如今,已经年过七十的她们,还时不时会聚会,一起遥想当年。3个人都说,如果没有那段经历,她们的人生会少很多乐趣。

致那个年代最纯真的情感(纯真的友情和爱情)(2)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