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在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中,这是经典桥段之一。

文字的细腻描写直击人心,而影视化的可视化能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

《神雕侠侣》的影视改编,已经有几十个版本,而对于这一经典桥段得演绎也各有不同。

以近30年内的几个版本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还原这一经典桥段的。

01 古天乐版

无可置疑,数十次影视化改编中,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

而其中在风陵渡口的经典程度,让不少观众抛出“古天乐之后再无杨过,李绮红之后再无郭襄”绝对定论。

这不是空穴来风。

1995年,古天乐还未“黑化”,白古的神仙颜值加上对角色不同时期性格的精准把握,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杨过化身。

对于风陵渡口一段,杨过已经完成从机灵顽皮到沉稳痴情重大义的蜕变,身上散发出的魅力自然不仅是颜值,更有一位大侠的狭义气概和一位成熟男人的稳重气质,只有这样的男人,才是少女们无法拒绝的。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

痴情一位江湖大侠,也许是很多姑娘心中的幻想,这样姑娘在金庸笔下是娇憨可爱,活泼动人的,李绮红饰演的郭襄则完美还原了这一性格特征,将面对杨过时怦然心动的忐忑演绎的入木三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爱慕杨过的少女心。

于是到了最经典的一幕,杨过揭下面具……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3)

95年的古天乐演技其实还很青涩,但他的杨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精准地把握了书中杨过的内心,以至于表现出神态行为完全与故事发展融为一体,怎会不精彩?

古天乐的杨过揭下面具的动作,没有过多的表情和动作,因为此时的杨过面对郭襄只是因为她的“可爱”而满足他陨落给她的愿望,早已心有所属成长为一代狭者的杨过,此时心如止水,仅仅只是在满足小妹妹想要一睹真容的要求罢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4)

没有过多表情,表现的越平常则是越生动的表现。

杨过波澜不惊,但郭襄内心对杨过的爱慕却掩盖不住。在杨过揭下面具的时候,李绮红的睁大了眼睛,眼中泛着光亮,把内心的期待表现的十分生动。对人物内心的精确把握不仅如此,她在与杨过的对话中,时而低头时而侧身,少女羞涩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拍手叫绝。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5)

这样的表演,其实是95年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中大部分演员贯穿始终的,也正因为演员对角色的深入了解,加上导演及剧组对简单道具的精心策划,才造就了这一经典。

就如同周星驰在《食神》中表达的,只要用心就能做出好菜,人人都是食神一样,无论硬件条件如何,只要用心,才能创造好剧。

02 任贤齐版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6)

1998年,中国台湾翻拍的《神雕侠侣》开播,杨过由当时人气颇高的任贤齐饰演。

尽管任贤齐的歌在当时几乎无可挑剔,并且主题曲《任逍遥》和片尾曲《伤心太平洋》都成为经典之声传唱至今,但任贤齐的表演实在差强人意。

而妆容上与原著的巨大反差是导致该剧口碑垮掉的很大原因,人物服饰没有江湖人士的感觉,精致的服饰倒像是官宦子弟们的一场时装秀。更难以接受的是,白衣翩翩的小龙女,在该剧中全程黑衣,有侠的意却没有仙的本质。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7)

任贤齐的古装剧本来不讨好,尤其是武侠剧,人物必须有大侠气质,显然任贤齐不具备这一点。

所以揭面具这一段,可想而知,也不会好到哪去!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8)

蝙蝠式面具揭下来的表演,微表情从前一刻的热情突然严肃起来,揭下面具,表情全无,表演极为“刻板”。

由蔡君茹饰演的郭襄,也如同追星的小迷妹一样,在杨过揭下面具的时候,几乎是要惊呼出“哇”的表情,过分夸张。

其实这也不怪演员,本来台湾版的改编就没有以完全遵循原著为指导,毕竟珠玉在前,怎么拍也拍不好。因此该剧在服饰上做了改编,重要的是编剧发挥了自己对人物内心细腻表现的特长,改编了很多情节,导致整部剧面目全非。

03 李铭顺版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9)

同样是1998年,新加坡翻拍的《神雕侠侣》其实是在台湾版之前约两个月播出的。

该剧由李铭顺、范文芳领衔。奇怪的是,该剧播出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口碑上也好坏参半,表现的相当“平静”。

就演员而言,李铭顺和范文芳饰演的杨过和小龙女并无多少吐槽点,两人荧屏默契感很足,尤其是范文芳的美是高挑轻柔,使得她饰演的小龙女在气质上很接近原著。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0)

李铭顺当年的颜值也不差,如果说古天乐的杨过时在还原原著中的精髓而存在,那么李铭顺的杨过则是依托原著让杨过更具魔力,这种“魔力”大概就是编剧压住自己大刀阔斧改编之后在细节上下的功夫,所以李铭顺表现出的杨过,身上的江湖浪子气息更加多些。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1)

该版本的郭襄由林湘萍饰演,没错就是《宝莲灯》中的丁香,当年22岁的林湘萍少女感不足,在杨过说要揭下面具时,傻傻地点头等待,演绎出了“痴迷”却没有把握郭襄本人的少女羞涩。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2)

李铭顺在全剧中的表演并无太多瑕疵,揭下面具这一段,单看或许不太容易接受,略显深邃的眼神,下颌底下30度,好像在给郭襄放电。但实际这样的表演是符合全剧杨过的表演的,就如前面说的,杨过的“浪子”气息比较重。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3)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4)

总体而言,李铭顺版的《神雕侠侣》也创造了荧屏经典CP,李铭顺和范文芳的搭配互相依存,应该算的上“甜剧”的萌芽吧!也正因为这份荧屏默契感,成就了两人现实中的夫妻,令人羡慕不已。

04 黄晓明版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5)

谈及黄晓明的演技,总是叫骂声漫过叫好声的,毕竟霸道总裁式的演绎不是每一部戏都适用的,就好比《神雕侠侣》中的杨过。

黄晓明的杨过在前期有开朗小青年,后期变成霸道总裁,吐槽声不少。真正拉起该剧叫好声的应该是刘亦菲饰演的小龙女。毫不夸张地说,内地演员中,刘亦菲是最适合小龙女的人选,神仙姐姐的称谓不是白叫的。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6)

当然,拉起张纪中版《神雕侠侣》收视率的,应该还是张纪中的招牌和拍摄手法。

如同张纪中以往的金庸剧一样,该剧的特色仍旧是俊男美女 华丽服饰 唯美画面。剧情上主线完全重视原著,支线能该淡化则淡化,必要的时候就省去。

最终电视剧让人记住的是刘亦菲的小龙女和电视剧的唯美画面。

没错,灵魂人物之一杨过几乎被忽视了。

因为黄晓明的表演的确没有太多出众的地方。风陵渡口与郭襄的这一经典桥段,同样没有让人留下太多印象。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7)

带着面具的他,有丝丝傲气,看看郭襄思虑一二变“潇洒”地揭下面具,而后转头嘴角抿起微微一笑,尽显总裁的帅气潇洒……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8)

慢着。

这不是古装武侠吗?

是的,只是黄晓明在表演者的现代都市剧痕迹太过明显罢了。

郭襄呢?

摘面具之前,一副害怕的表情;摘了面具后,张嘴捂口,哇,内心应该是终于见到偶像想要惊呼的冲动了吧?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19)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0)

事实上,杨幂饰演的郭襄有着原著中机灵活泼的性格特征,20岁的她演绎16岁的郭襄并没有违和感,加上她在演绎中用眼神传达出的少女的清纯和灵动,与原著在一定程度上很贴合。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1)

只是,在这一段表演中,杨幂用追星迷妹的惊讶状来表现“一见杨过误终生”显得很浮夸,少女的羞涩全然不见。

哦,对了,全剧中杨幂塑造的郭襄好像没有对少女的羞涩有所表现,只是尽力呈现了敢爱敢恨的一面。

05 陈晓版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2)

陈晓、陈妍希联袂出演,大陆的“夫妻档”版,质量上却媲美不了新加坡版。

黄晓明版尽管总体差强人意,但起码还有张纪中的唯美画面和刘亦菲的小龙女撑场子,但到了陈晓版本,就没有可以“吹”的地方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3)

选角上就被无数观众狠狠地吐槽着,最难忘莫过于当年风靡网络的“小笼包”,至今都记忆犹新。至于“美感”,大概都要归于李莫愁的扮演者张馨予了吧?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4)

选角失败已经足够可怕,可怕的是剧情的“颠覆”。

大概是编剧导演也知道,完全忠于原著就是换人拍一遍,体现不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创造力,于是对原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改编。

剧情大概就成了都市恋爱剧,李莫愁强势抢镜。

配角抢镜就算了,主要是主角还不给力,“小笼包”直接是在给配角加分的存在。

看看的导演的作品,其实也不难理解她能接受这种改编。

导演李慧珠,主要作品是《美人天下》、《宫锁心玉》、《陆贞传奇》等等,大概她是很想把狭义的江湖变成一个爱恨交织争风吃醋的后宫吧!重要的是,编剧是于正,一切也就“释然”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5)

该剧的郭襄由张雪迎饰演,拍摄该剧时也正好16岁,少女感与生俱来,只是在服饰的压迫下,全无少女的清纯。

再看揭面具这一段,则全然无感。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6)

一见杨过误终身几个版本(一见杨过误终身)(27)

陈晓的表情充分表现了对自己颜值的自信,其实这样也无可厚非,只是突然他就抿嘴笑了,像是一个大哥哥跟小妹妹逗着玩(还挺符合设定),但是大侠气就全然不见了!

06 结语

大部分导演其实是过于想要表现“一见杨过误终身”不同凡响,但往往想要刻意为之并用慢镜头去呈现这一幕的“盛大”却总是弄巧成拙,最终都不如最平静的表现。

对于金庸剧,有一条定律很多观众知道,但很多“创作者”都不愿意承认,金庸剧改编认认真真忠于原著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当然,经典剧往往离不开经典形象,而经典形象需要剧本给予丰富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需要演员自身对角色的了解,尤其是金庸剧中,各个角色都已然有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生活背景,如果演员只是以剧本按部就班,自然就演绎不出经典形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