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

谈起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它与山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欣欣子在为《金瓶梅词话》作序时,落笔第一句话就是:「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今山东峄县,古称兰陵,是故不少学者,认为这位化名笑笑生的《金瓶梅》作者,必是山东人无疑。

有的说他是章丘的李开先;有的说是临朐的冯惟敏;还有的说与诸城丘志充一家有关,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

众多研究者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从明代山东籍作家群里去寻找《金瓶梅》的作者,实在是因为《金瓶梅》与山东的关系太密切了:小说故事发生地在山东;

《金瓶梅》的艺术描写中,大量使用了山东方言,举凡切口声嗽、市廛隐语,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山东色彩;作者对山东的风物民俗,诸如礼仪典章、婚丧嫁娶、饮食服饰,也极为稔熟。

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1)

《语言词典》

难怪郑振铎先生说:

「我们只要读《金瓶梅》一过,便知其必出于山东人之手;那么许多的山东土白,绝不是江南人所得措手于其间的。其作风的横恣、泼辣,正和山东人所作的《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同出一科」。(〈谈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无论在题材内容、审美意识,还是艺术表现方法、形象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力度上,都为古典小说创作开阔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如一座丰碑,矗立在明代文坛。

如果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金瓶梅》也早已跻居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名实相符的。

小说前八十回对山东各县地理位置的描述,大致是不错的,唯后二十回较为错乱,可能是来自南方的一个钞本。

《金瓶梅》的故事,长期在山东流传,至明隆庆始有钞本出现,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方才刊刻问世。

《金瓶梅》使用的方言,以山东方言为主,间杂北京方言。最有鲜明地方特色,而且至今仍在民间使用的,要算鲁西南一带的方言。

譬如:「达达」一词,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里解为「哥哥」,实误。「达达」就是「爸爸」。至今在鲁西南一带仍然这样称谓。

至于外祖母称姥娘,对小孩的爱称为「小羔子」,鄙称为「尿泡种」,饺子称「扁食」,吵架称「合气」,(合,音ge)这些带有鲁西南方言特色的词汇,在《金瓶梅》里屡见不鲜。即便明代使用的一些市廛隐语,今人已不可解者,亦莫不如是。例如第三十二回:郑爱香儿道:「不要理这望江南巴儿虎,汗东山斜纹布!」

作为南方人的李渔,不明白这句话的含意,于是在《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对此评论道:方言隐语,含讥带讽,如枝头小鸟啾啾,虽不解其奇,娇婉自可听也。

而作为徐州人的张竹坡,一读便知,他在《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写道:「讥」作「王」,「巴」作「八」,「汗」同「汗」,「斜」作「邪」,合成「王八汗邪」四字,盖婊子行市语也。

此例足以证明,尽管《金瓶梅》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如果不懂得一些鲁西南的方言俗语,也是难以全部读懂的。

《金瓶梅》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与山东地方的风俗相符,无论是娶孟玉楼,还是李瓶儿,尽管是大白天,也要四对红灯笼开道;第四十八回西门庆升官生子,前去祭祖,场面尤为壮观。

就山东风俗而言,在红白喜事中,祭祖最为隆重,一应亲朋皆要请到,所以书中写了不仅重砌神道明堂,而且新盖房屋;但祭祖又与出殡不同,必须一天了事,故西门庆家及其官客亲眷,也至晚归家。

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2)

介休本《金瓶梅词话》(1931)

《金瓶梅》整整用了四回篇幅,描写了李瓶儿出殡,细致入微,是小说中的一大关目。

很多细节描写,亦与延续至今的山东习俗相合,如为死人擦洗修整面部,谓之「开光明」,「西门庆要亲与他开光明,强着陈经济做孝子,与他抿了目」;

按照山东民间俗礼,女婿是绝对不允许充当丈母娘死后做孝子的,然而李瓶儿死后,西门庆未有子嗣,故「强」要陈经济充当假孝子;

入殓时要忌生肖,六十二回阴阳徐先生批书时谓:「入殓之时,忌龙、虎、鸡、蛇四生人外,亲人不避。」即凡属龙、虎、鸡、蛇的外人皆不可在场;棺材从家中抬出,行将入土之前谓之「发引」,《金瓶梅》第六十五回就详细描写了发引的境况。

擅长描写山东风俗人情的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俚曲《琴瑟乐曲》中,就多次引用了《金瓶梅》的文字。

这部俚曲,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婚嫁迎娶的具体经过,清新活泼,风趣横生。

蒲松龄在篇末〈留仙自题〉中云:「……清闲即是仙,莫怨身贫贱。好月初圆,新篱倾几盏;好花初开,《奇书》读一卷。《打油歌儿》将无遣,就里情无限。……」[1]

这里所说的《奇书》《打油歌儿》,皆指《金瓶梅》而言。

清康熙年间的张竹坡,把《金瓶梅》称为「第一奇书」,而「打油歌儿」,就是《琴瑟乐曲》末尾的〈打油诗〉两首,全系从《金瓶梅》第四回抄录而来。

由此不难看出,蒲松龄对大量描写山东风物民俗的《金瓶梅》相当熟悉和喜爱。

山东在明代出现了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的鼻祖《金瓶梅》,清代则出现了「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

它们不仅展示了山东作家杰出的创造力与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山东地区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

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3)

《<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

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刘辉金瓶梅与山东风俗(4)

注 释:

1 见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所藏天山阁旧钞本。

文章作者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文选自《刘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