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1)

蛇是肉食荤腥动物,全世界的蛇都不例外。可是医圣李时珍故乡蕲州的蕲蛇却喜欢吃一种气味又辣又苦还有微毒的花草——石楠藤。除了吃素以外,蕲蛇还有三大怪。其一,长相怪。天下所有的蛇鼻子都向下,唯蕲蛇鼻孔朝天,故又名褰(qion)鼻蛇。其二,身形怪。生长在鄂东蕲州地域的蕲蛇,很少见到又长又粗身形,绝大多数只长如筷子,粗如手指,黑质白花,蛇身斜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颗长牙,俗称龙头虎口。蕲蛇尾巴上有一类似人指甲一样的坚锐之物,俗称佛指甲,长1-2分,肠子形如串串连缀的珠子。其三,性格怪。蕲蛇具有武士道精神,甚是罕见。只要发现有人捕捉它,而且又跑不掉,就会乘人不备将尾部的佛指甲竖起来,剖腹自杀,肠子瞬间泻地而死。再就是蕲蛇死了后,眼睛是睁开的,谁要是将它带出蕲地(古代蕲地包括今安徽安庆、太湖以及鄂东地区五县市)地界,紧陷(闭)的双目,就会张开一只,形成一开一陷(闭)的奇特之状。

民间相传,蕲蛇的奇异与奇特,是禅宗四祖爷道信大师少年时期的妙手所为。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2)

四祖爷八九岁的时候,他家的大白猫特别喜欢捕青。啥叫捕青呢?捕青就是春天百草旺芽,百花盛开之季,猫子在野外逮回蛇呀、蛙呀、松鼠呀,还有黄鳝、乌龟之类的动物。捕青的猫对鱼以外的动物,一般都不会吃的。它将这些东西捕回以后,摆在主人的堂前或者是门口显能摆阔一样。有的捕青猫还当着主人的面对逮回的蛇、蛙予以嬉戏摆弄以搏主人欢心。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3)

有一天,四祖爷的大白猫从外面一口叼回两条蛇。这蛇不算大,筷子般长短,身子也不算粗,比成人的大拇指粗不了多少。这两条蛇刚开始还是活的,大白猫将蛇一着地,它就往外溜。捕青的猫最痛恨与它作对的动物。那蛇一开溜,大白猫的“火”就上来了,“哧哧”一个箭步上前,爪子一扒踩在蛇头上,一扒啦,将蛇扒翻了几个滚。爪子一用力,蛇身上立马就拉了几条口子。那两条蛇呀也真的不识趣,身子扒脱了皮,鼻子上的肉被猫爪子给撕掉了,仍然一个东一个西地往外游动。大白猫是“火”冒三丈,一爪子将一条蛇往怀里一扒,一爪子将另一条蛇捞到一块儿,双爪按住蛇身左一爪右一爪地一气横扒竖抓,将两条蛇揉搓成面条样,一身的皮都脱了,尾巴被抓断了,尽剩下一点点筋连着。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4)

大白猫见两条蛇弄得再也不动弹了,心里的气似乎发泄得一干二净了,尾巴一甩,对着双爪一气猛舔后,瞪着眼珠子看着地下的蛇不睃眼,那虎视耽耽的样子,只要地下的蛇还有半点动静,就会一跃而起,置蛇于死地而后快。

刚从塾师那里下课的四祖爷,夹着书本正兴冲冲地往屋里走,一进门看到了被撕裂了皮的两条蛇,急得大哭起来。那大白猫见四祖爷一哭,赶紧不声不响地开溜。那两条蛇虽皮被扯脱了,鼻子上的肉被撕掉了,但是还没死,听到四祖爷的悲泣声似乎感到自己有救了,于是顽强地在地上蠕动起来。四祖爷见蛇还是活的,一边抹眼泪,一边喊厨娘。

司马家的厨娘平日吃斋念佛,从不杀生,可以说对四祖爷有很大影响及帮助。厨娘正在柴坊间忙活,听到四祖爷的哭喊,手中的活计一丢就跑了出来。看到地下奄奄一息的两条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厨娘问四祖爷:“少爷,你是不是想救救这两条脱皮的蛇?”四祖爷连声回答:“是呀,是呀!快告诉我怎么才能救这两条蛇呀?”

厨娘说:“少爷呀,这蛇一身的皮都扯脱了位,尾巴也断了,鼻子肉都掉了,只是心没死,救不救的活很难说。少爷,你只有先尽慈悲之心了。我这就到灶间给你调些面浆糊,你先给蛇的皮复原,再用面浆糊给蛇糊上,看它能不能黏住,只有这个办法了。”厨娘很快将面浆糊弄好送了过来。四祖爷先是用鸭毛蘸着浆糊往蛇身上抹。可抹一下,蛇痛得就要抖动一下。四祖爷是菩萨心肠,看到它如此疼痛,好不忍心,他眨巴着眼睛想了一会,心里有了主意。这两条蛇不长也不粗,装面浆糊的盆子也有很大,干脆不用抹,将蛇放入盆子,让面浆糊整个儿将蛇全部浸泡起来,既快多了,又减轻了蛇的痛苦。

四祖爷将脱了皮的蛇轻轻地放入面糊盆里。不想,盆里的面糊干了些,不能浸过蛇的全身。四祖爷就给盆里加了些水。没想到,水又加多了,又太稀了。小家伙很有心窍,端起盆子到灶坊里,用小手抓了几把粉子掺了进去。

厨娘的浆糊是用面粉调的,四祖爷后加抓的几把粉子,不是面粉而是糯米粉子。这阴差阳错正好歪打正着,糯米粉子黏合力比面粉强多了。脱了皮的蛇在浆糊盆里一搅动,浑身都黏上了浆糊。那快要剪断了的尾巴,在盆里一甩一搭的,如果不用东西给连上就会断脱落的。怎么办?四祖爷咬着手指正思考着用什么东西将蛇尾巴衔接上。正想着想着,一较劲,居然将手上的指甲给咬了一块下来。四祖爷马上来了灵感,莫若用这指甲给蛇尾巴先连起来。说来也巧,那片小指甲正好与蛇尾巴的断处大小差不大,稍用劲一插上,就吻合得严丝合缝。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5)

那脱了皮的蛇在浆糊盆里翻滚成了两条白蛇,浑身上下比原始粗壮多了。四祖爷院子里有好几棵长着青叶子开着淡黄花的石楠藤,那叶子又辣又苦,小家伙就摘了一堆叶子盖在浆糊盆的蛇身上,这样既遮住了蛇身子,免得父亲大人看见又会批评他。再就是这样可以减缓蛇身上浆糊的干裂速度。

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蕲蛇由来的趣味故事)(6)

打那以后,四祖爷每天到塾师堂上课前,要掀开石楠树叶看一眼,下塾师堂后也要看几眼。眼看过了十几天,蛇身上的浆糊都干裂了,蛇也活了,在盆子里翻动时,浆糊壳敲得盆子“噹噹"响。四祖爷的心慈悲得很,心里总在琢磨:这可怎么办呀?这样小蛇不痛吗?给浆糊壳浇点水吧,他又怕水将浆糊都给化了,两条蛇会黏在一起。正好,那天晚上,父亲家里来了两位浙江的贵客,带了两箱绍兴黄酒。四祖爷就让厨娘悄悄拿了一罐子黄酒,一罐子白酒。用黄酒、白酒一兑掺后,浇在蛇身上。说来也巧,干裂的浆糊一沾上酒,蛇就不动弹了。就这样,浆糊一干,四祖爷就用鹅毛燕酒往蛇身上的浆糊壳上抹,再盖上石楠藤的叶子花。给抹酒时,石楠藤一掀开,盆子里一股香气就往外飘,裹着浆糊壳的蛇在盆子里欢快地蠕动起来。

看看又过了个把月,两条蛇身上的浆糊壳经四祖爷每天用酒的浸润,气温又不断地升高,蛇的身子也似乎长粗壮了。有一天,四祖爷自垫堂下课回,掀开石楠叶一看,天啦,四祖爷惊呆了。两条蛇身上的浆糊壳彻底脱落了,蛇身上的皮皆长圆满了,一身的白色花纹,形成了一条条的斜线状,特别地好看。蛇腹部的纹路像一串串珠斑。蛇鼻子上的肉原被白猫给扒掉了,变成了鼻孔朝天。尾部上四祖爷用衔接的指甲长在蛇身上,仅露出一点点指甲尖,用手一摸,像个小钩钩,那就是被后世人称之为佛指甲的东西。

四祖爷见被他救活了的蛇,长得太好看太好看了,舍不得送到外面放生,便干脆留在那盛浆糊盆里养着,天天摘些石楠藤的叶子与花丢在盆子里。那两条蛇过了休眠期,就要吃东西。可一年四季躺在盆子里别无他物,只好吃石楠藤叶和花。动物的肠胃由装荤腥到装素食,非得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这就是蕲蛇的肠子为啥像串珠,为啥吃素(草药)的原因所在。

四祖爷怕蕲蛇长大了,盆子里装不下。于是天天早晚掀开盆子时就不停地祈祷:蛇呀蛇呀,你别长大,长大盆子装不下。因四祖爷是佛祖,他的祈祷就是佛旨。故此,凡正儿八经的蕲蛇,无论怎么长,也只有筷子般长,拇指般粗。

四祖爷十五岁那年,被禅宗三世祖僧粲正式收为弟子,带着他离开蕲州司马府四处讲经传佛。离开蕲州之家时,四祖爷也忘不了他所养的蕲蛇。他将蕲蛇装进一条特做的布袋子,带在身边。有一天,三祖爷带着四祖爷来到位于长江边的蕲州圆丰山万全寺,准备择日过长江到豫章,即今天的江西南昌讲经。动身前的晚上,四祖爷做了一个梦。梦中,背袋里的蛇对他说,佛祖爷,你老人家要过大江,我们不想过江离境怎么办呢?

这蛇怎么能说话呢?第二天天未亮,四祖爷打开蛇袋子,对着蛇说道:“蛇呀蛇呀,你若真的不愿随我过江离开蕲地,就一目睁,一目闭,当是显威灵,我就依你而行如何?”

说完后,四祖爷将蛇袋子的蛇倒于地下。只见两条蕲蛇一着地,真的是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四祖爷赶紧打坐于地念诵了九十九句佛号,再睁开眼看那蛇时,两条蛇双目都睁开了。四祖爷知道这是天意不可违。遂悄悄地将养了七八年的两条蛇放入江北蕲地。被四祖爷放入江北蕲地的两条蛇繁衍的后代,皆是龙头虎口鼻孔朝天,腹部有念珠斑,背部有二十四条方胜纹,尾部有佛指甲,食素不食荤,死后,双目不闭,离开蕲地,一目张开一目紧闭。

现如今,叫白花蛇与蕲蛇的蛇有好多种,只是,真正由四祖爷从猫口救下的那两条蛇的嫡传裔孙太少太少。也正因为太珍稀罕见,故而,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专门写过《蕲蛇传》。李时珍也还亲自在蕲州的龙风山捕捉过蕲蛇,并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巴蛇凡百类,惟褰(gion)鼻白花蛇,人常不见之……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