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王伯华拿手戏(宁死舞台不歇一日)

一、艺术特点

王伯华先生嗓音宽厚,略带沙音。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他在继承银达子唱腔风格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老生的演唱技巧,吐字归韵很为讲究。吸收京剧花脸的唱法,合理地运用炸音。唱腔多以中低音区为主。行腔委婉细腻,善于运用声音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来刻画人物。

他除那独特的演唱风格、潇洒的身段极端引人入胜以外,还通过刻苦努力,遍访名师,如:京剧大师周信芳、丝弦艺术家王永春、蒲剧艺术家张庆奎等。练就了一身惊人的绝活儿,比如“帽翅儿”功,“髯口”功等令人拍手叫绝,赞不绝口。

河北梆子王伯华拿手戏(宁死舞台不歇一日)(1)

二、尊师敬道,敬重观众

王伯华先生尊师敬道的精神是有口皆碑的,他对老师非常尊重,“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银达子老先生在生前不但得到了他的悉心照料,而且死后银达子的遗像与他的生身之父并排摆放在客厅中央,时常祭典,刻不忘怀。

在演出中,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是一丝不苟,他有一个信念:要对得起观众。在教学生时,讲剧情、讲人物,做起示范一会儿就是一身汗。他所教授的学生均成为梆子剧院的骨干力量,如:黄长明、郝长利、张四刚及他的儿子王少华,都是各自剧团的台柱子,并多次获奖。

河北梆子王伯华拿手戏(宁死舞台不歇一日)(2)

三、先生的生命定格在了舞台上

2000年的正月十五刚过,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伯华,应邀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郊曹庄子,按计划为当地群众演出四天,共四场戏。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九)的下午,是他此次下乡的最后一场演出,戏码是他多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跑城》。

他在这出戏里扮演徐策,不仅有繁复的形体表演,而且有很多的唱,和以往一样,他把一个唱念做舞并重的衰派老生演得游刃有佘,数千名观众为他精彩的表演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岂料,正当他唱到:“……但愿得此一去定能大功成……”,舞台上下一片沸腾的时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王伯华猝然倒在台上。后台的同行赶紧过去搀扶,只见他双目紧闭,浑身抽搐,说不出一个字来。

这位视艺术为生命的河北梆子艺术家,就这样的他为之奋斗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兑现了他宁死舞台,不歇一日的诺言,是年67岁。

河北梆子王伯华拿手戏(宁死舞台不歇一日)(3)

四、天津留音像,观众有念想

就这样,这位德高望重的河北梆子艺术家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舞台,永远地离开他喜爱的观众。有幸的是1999年5月由天津电视台录制了他的代表剧目《寇准背靴》、《徐策跑城》、《打金枝》等,被收入中国戏曲精品库。天津音像出版社将《寇准背靴》、《徐策跑城》、《举鼎观画》、《打金枝》、《走雪山》等剧目录像光盘出版,总算给喜爱他的观众留下了永久纪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