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六穿什么(北京过去有什么老例儿)

“皇宫大内晒龙袍,宣武门外洗象忙。胡同小巷大酱香,农田小庙祭虫王”,在文献记载里,老北京的六月初六丰富多彩。不论是皇家贵族的皇宫大院,还是普通老百姓胡同小巷,抑或是人潮拥挤的宣武门外,这一天人们都会在他们各自的空间里,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个特殊日子。

农历六月六穿什么(北京过去有什么老例儿)(1)

元代前选绘《洗象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胡同小巷大酱香,农田小庙祭虫王

农历六月初六,是宋真宗时期的官方节日天贶(kuàng)节,天贶是上天恩赐的意思,传说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上天赐予宋真宗天书,因此这一天被宋皇室定为天贶节。民间还相传六月初六是玄奘西天取经时,落水经书晒干的日子,再加上这一天是重日,于是人们认为六月六是吉日,并从中延展出了吉日晒书、吉日洗浴,吉日祭神以求丰收,吉日之水有特殊作用等说法,民间因此有了洗晒物品、汲水祭神等习俗,并流传至今

明清时,若天气晴好,皇宫里会有专人将重要档案书卷进行晾晒,以防止虫蛀带来损失。在民间,人们打开谱箱晒家谱,读书人也在这天晾晒典籍。寺庙里,修行者也会把重要的经卷搬出来晾晒,古称“晒经会”。

老北京还有“伏酱腊醋”的说法,说是“六月六汲水,作酱酿醋可防霉”。有的家庭为了做酱,在初六五更就去井边取水,然后回家做酱。可见,在民众心中,六月六日的水是很特殊的,具有特殊功效。

这一天还有祭祀虫王的讲究。之所以选择这一天祭虫王,因为农谚有云“六月六,看谷秀”,这一天谷物开始抽穗,庄稼成长进入关键期,丰收与否此刻颇为关键,故而耕种者在这个重要的时段祈求风调雨顺,无虫无灾,体现了民众农耕对农时的高度关注。

说到六月六,还必须得提一提老北京赏荷的传统习俗活动。每年农历六、七月,什刹海、北海等地的荷花都争奇斗艳,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观赏,真可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六,洗大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中,因“象”与“祥”谐音,故被赋予吉祥、长寿、吉象送财之意。古人云“太平有象”,即有吉祥如意之意。

至少从元代开始,北京地区已有大象,历史上京城及京郊建有多处象房,均为皇家驯养大象之所。而“洗象”也是明清绘画的重要题材,文人多喜欢将《洗象图》悬挂在书房之中,象与相谐音,洗象就有“扫除本相”之意,是一种佛学思想和人生追求,古文人甚爱之。

农历六月六穿什么(北京过去有什么老例儿)(2)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创作的《弘历洗象图》。 画中坐者是乾隆皇帝。

虽说北京在元大都时期就有大象了,但“洗象”活动直到明万历年间才成为京师民俗。清承明制,每年的六月六也是固定的“洗象节”。每到这天,驯象师便会骑在大象背上,引导大象走到护城河里洗澡。每年洗象活动都会吸引不少看客围观,早在大象出场前,宣武门外护城河边就搭起了彩棚。四周聚集起一片临时设立的茶棚、小吃摊,前来看热闹的车轿人马更是拥挤如堵。

此外,清代洗象带来的万人空巷还促进了节令消费的发展。清顺治时期,画家崔子忠作《洗象图》,展现了北京六月六洗象时,在象来街上卖洗象图的流行之风;更有甚者,在当时观象的一等座区域,很多富豪名流一边观洗象,一边看大画家现场作洗象图,画成则争相买之,清时洗象之胜景可见一斑。

农历六月六穿什么(北京过去有什么老例儿)(3)

参考资料

[1] 晒书、洗象、祭虫王[N]. 北师大民俗学, 2016-07-09.

[2] 历史上的象房在哪里?[N]. 北京日报副刊, 2021-08-19.

[3] 六月六,洗象忙[N].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2014-07-0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