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原来是这样被发现的(真实的甲骨文由来)

大殿中灯火通明,商王武丁和大臣们都紧张地看着卜官(负责占卜的官员)用小刀在一片龟腹甲上钻洞。当快钻透时,卜官放下小刀,起身来到卜坛。卜坛上早已燃起了熊熊烈火,卜官把龟甲放到火里烘灼,口中念念有词:“上天保佑我大商,降罪于西戎。我大商必能取胜……”过了一会儿,龟甲发出了轻微的噼啪声,卜官把龟甲取了出来。这时龟甲的正面出现了几道裂纹。卜官仔细观察纹路的走向。突然,卜官高声对武丁说:“恭喜大王,卜兆大吉。”武丁大喜,说道:“太好了,上天保佑我们大商,这次征伐西戎,我军必胜!”随后,卜官用小刀把商王武丁和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时间、内容刻在龟甲上,保管起来。商王武丁率领大军远征西戎,打败了商朝的劲敌,商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甲骨文原来是这样被发现的(真实的甲骨文由来)(1)

后来商纣王昏庸无道,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暴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商朝的国都殷(今河南安阳)也逐渐变为废墟。

不久,乡亲们都知道这种白片片是药材,能卖钱,纷纷去地里挖掘,然后送到城里的中药铺。龙骨这种药材用量也不大,很快中药铺就不想收了,就挑毛病说:“凡有刻画的龙骨一律不收。”李成等人就用刀子刮掉龙骨商的刻画,再卖给药店。时间长了,药店真的一块也不收了。后来,李成在庙会上摆了个摊,专卖刀枪跌打药,一边卖,一边吆喝:“刀枪跌打药!龙骨神药,生肌止痒,一包就好!”原来他把龙骨捣成了细粉,包成小包。

河南安阳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出土青铜器,各地古董商经常来这里收购古董,再把这些东西带到北京等大城市,高价卖给那些名门世家、文人墨客。

一天,一位叫做范维卿的古董商来到安阳收购古董,无意中收购了几片龙骨,带到了北京。1899年秋,北京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疟疾病,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个药方,上面有一味叫龙骨的药。王懿荣觉得奇怪,怎么还有叫龙骨的药呢?不久他的朋友范维卿来探望他,送给他几片龙骨。王懿荣发现这些龙骨上的刻画好像和字很像,难道这就是古人的字吗?王懿荣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突然,王懿荣发现一片龙骨商的刻画很像“雨”字,再看看其他的刻画,有的像“日”,有的像“月”有的像“山”。王懿荣欣喜若狂,冲出屋子对家人高喊:“我发现古人的字了!我发现古人的字了!”他让家人立即把全京城中药铺的龙骨全都买来,王懿荣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典籍,在《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找到了上古之人占卜的资料,而这些龙骨就是占不用的龟版!这些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终于被发现了。因此这些都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所以后世的学者们把它称为“甲骨文”。

商代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向鬼神询问吉凶,并将占卜的内容、日期和结果等刻在上面,所以甲骨文字又叫卜辞。甲骨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风俗等许多方面,为研究远古时期的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甲骨文原来是这样被发现的(真实的甲骨文由来)(2)

更有近代考古记载:殷墟是在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发现的商朝后半期的文化遗址。该地在商朝时称为殷,从盘庚迁都到纣亡国,共经历了8代12王273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又称商朝为“殷朝”“殷商”和“殷朝”。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殷都被废弃,逐渐荒凉,以至变成废墟。年长日久被埋没在地下,后来人们叫它“殷墟”。从1928年起,这里先后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陶瓷和甲骨(10万多片),还发掘出许多墓葬和宫室遗址。

甲骨文原来是这样被发现的(真实的甲骨文由来)(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