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

朱棣虽然争议颇多,但纵观其一生,说他是一位英雄,也并不夸张,自古以来,英雄配美人,成大事者也需要一位贤内助,而朱棣的贤内助正是他唯一的妻子徐氏。

徐氏的父亲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文臣为李善长),她陪伴丈夫创立大业,开启了永乐盛世的序幕,可是在永乐五年,年仅45岁的徐皇后就去世了,朱棣对爱妻的离世感到十分悲痛,从此再不立后。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2)

影视剧中的朱棣和徐皇后

可是后宫不可无主,英雄也不能缺少美人,在徐皇后离世后,朱棣的身边还有三位重要的女子。

靖难功臣之女,记载寥寥的张贵妃

朱棣在徐皇后在世时没有册立妃嫔,直到永乐七年,徐皇后过世19个月后,朱棣才正式册立内廷。在这次大封后宫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贵妃张氏。

贵妃在明初是仅次于皇后的位分,如今没有皇后,自然是以贵妃为尊。朱棣册立的这位张贵妃出身并不逊于徐皇后,她的父亲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3)

影视剧中的张玉

张玉在建文二年为营救被困的朱棣力战而死,朱棣感其大恩,厚待其家族,其子张辅也是一代名将,被朱棣封为英国公,允其世袭。

致明禋于宗庙,必有相奠之人。正内治于宫闱,必有协宣之职,眷言贤淑,礼用褒隆,尔张氏懿哲徽明,端庄诚一,和惠本乎天性,静顺合于坤柔,率履多仪,益谨佩环之节,含章有羙,不忘图史之规,惟乃令猷宜膺显册,特封尔为贵妃。—《册张氏为贵妃文》

作为张玉的女儿,张氏被册为贵妃可谓实至名归,朱棣在册封诏书中明确提到册立张氏是因为“正内治于宫闱,必有协宣之职”,可见朱棣是让张贵妃管理后宫之事。

张贵妃出身高贵,并且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但史书对她的记载却并不多,连她的出生年月和去世时间,以及她是什么时候开始侍奉朱棣的这些基本信息都没有,但根据史料推测,张贵妃有可能在册封的同年就去世了,至于原因暂且先卖个关子。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4)

张贵妃的兄弟

张贵妃逝世后,朱棣给她赐谥为昭懿,这两个字都是美谥,而懿这个字本身就是“美”的意思,足见朱棣对张贵妃是十分认可的。

自古红颜多薄命,来自藩国的权贤妃

册立张氏为贵妃,权氏为贤妃,任氏为顺妃,命王氏为昭容,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明太宗实录》

在永乐七年的大封六宫中,地位仅次于张贵妃的是权贤妃,不看其他,光看这个姓氏,想必很多文友就能猜到这位权氏很有可能来自明朝的藩属国李氏朝鲜。

说起“权”这个姓氏,现在确实是朝鲜半岛居多,但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本土姓氏。由此也可见,至少在明初,权姓在朝鲜王朝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册封的张、权、任、王、李、吕、崔七人,除了张贵妃是勋臣之女、王昭容祖籍苏州外,其他五位全部都是李氏朝鲜进献给明朝的贡女。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5)

假装是权贤妃

这次进献发生在永乐六年,权氏当时18岁,那时已经49岁的朱棣一见权氏就喜爱得不得了。

俨方求权氏绝色,欲速见之,文毅托其女有疾,迟留不肯发行。—朝鲜王朝《太宗恭定大王实录》

根据朝鲜王朝史料记载,权氏乃是绝色美女,自古英雄爱美女,也怪不得朱棣对这位权氏一见倾心了。(小注:朱棣原庙号为太宗,成祖乃是嘉靖帝追改,故而明朝只有《明太宗实录》,而恰好当时李氏朝鲜君主李芳远的庙号也是太宗,所以会有两本实录都是“太宗”的情况。)

朝鲜王朝的史料记载权贤妃为“显仁妃”,说朱棣命她管理后宫,这显然有些给权贤妃贴金了,毕竟管理后宫的是张贵妃,但不能否认的时候,权贤妃或许也被授予了协理之权。

命贤妃兄权永均为光禄寺卿,昭仪父李文命、婕妤父吕贵真为少卿,顺妃父任添年为鸿胪寺卿,美人父崔得霏为少卿。—《明太宗实录》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6)

演员冯绍峰饰演的朱棣

权贤妃虽然是贡女,但也得以荣耀家族,他的兄长被封为光禄寺卿,在诸妃嫔中属她家得到的恩惠最多,由此也可看出朱棣的确十分宠爱于她。

权妃的父兄不仅在明朝受到了优待,连其在母国的家族也受到了其王李芳远的特殊照顾,这可真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朱棣对权贤妃十分宠爱,就连出征讨伐漠北也要把爱妃带在身边,这次北征,朱棣大获全胜,自然是龙心大悦,可是正当大军撤回,朱棣带着爱妃和将士返回南京时,或许是爱妃水土不服,亦或者在北征途中一应供养不足,导致权贤妃在路上就病逝了。

车驾次临城时,贤妃权氏侍行,以疾薨,赐祭,谥恭献,权厝于峄县。—《明太宗实录》

爱妃的离世对朱棣打击很大,他下令暂时把爱妃安置于当地,赐爱妃谥号为恭献,根据朝鲜王朝史书记载,朱棣悲伤落泪,希望爱妃能和徐皇后同葬于长陵,日后都陪伴自己长眠地下。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7)

权妃墓

虽然明朝史书没有记载,但从权贤妃后来没有迁葬来看,这似乎还真有可能,权妃墓在今山东省枣庄市榴园镇西10公里,该地依山傍水,是块宝地,原本朱棣是想“权厝”,看来确实只是暂时安置,那为何后来没有迁葬呢?

笔者根据史书推测,朱棣的确想把权贤妃迁入长陵,但以妃嫔入葬不合朱元璋定下的家法,定然也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此事虽然没有明文记载,但后来朱祁镇想把爱妃刘敬妃也葬入陵寝地宫,并且留下遗诏让敬妃入葬,可朱见深刚即位,此事就被朝臣顶了回去,这两件事虽然相隔近半个世纪,但性质完全相同。

朱棣要么当时就被朝臣劝阻了,要么就是留给朱高炽后,朱高炽被朝臣劝阻了。

所以,明廷只能把权贤妃的权厝地改为妃园寝,来安葬他这位薄命的贤妃娘娘。权贤妃虽死,但朱棣对她的娘家人依旧十分照顾,权贤妃之兄病逝时朱棣已经驾崩,新皇朱高炽依旧遣使前往吊唁。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8)

帝谕永均曰: “吕氏不义,与内史金得谋买砒礵,和药饮之,再下面茶,以致死了。朕尽杀吕氏宫中之人。”—朝鲜王朝《太宗恭定大王实录》

关于权贤妃的死因,明朝的官方说法是病逝,而《朝鲜王朝实录》却称贤妃是被吕婕妤命人毒杀,可是这个说法十分奇怪:

首先,《朝鲜王朝实录》在最初记载权贤妃之死时,也是说病逝,后来突然假借权永均之口转述了所谓“朱棣玉言”,说贤妃是吕婕妤买来砒霜毒死。

其次,朝鲜史料的记载说此事发生在宫中,可明朝各种史料明确记载,权贤妃死在回京途中,这是此记载一个巨大的破绽。

及权妃卒,诬告吕氏点毒药于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馀人。—朝鲜王朝《世宗庄宪大王实录》

再次,到了后来,此事再度反转,竟然是有人诬陷吕氏。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9)

朝鲜太宗李芳远画像

这朝鲜王朝的史料简直把朱棣当成三岁小儿,谁骗他他都相信,而且每次发现自己上当都要大开杀戒,简直把朱棣描写成了一个反复无常、喜怒不定、狂暴好杀的狂人形象,这抹黑手段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太子仰仗,皇帝盛宠的王贵妃

妃有贤德,事上及仁孝皇后恭谨始终。—《明太宗实录》

前文已具,王氏来自烟雨之地的苏州,因为她的父亲在京城做官,故而跟随父亲来到了应天,后来被选入宫中。王氏入宫后,侍奉朱棣与徐皇后十分恭谨,帝后二人都很喜欢她。

在永乐七年二月的大封六宫中,王氏被册封为昭容,地位仅次于张贵妃、权贤妃和任顺妃。这里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点。

王昭容后乃是李昭仪,昭仪、昭容之号乃自汉唐而来,都是昭仪尊于昭容,可是《明太宗实录》所载的朱棣册封旨意却是王昭容排在李昭仪之前,这种旨意是要严格按照受册人身份地位排序的,前面三个就是如此,按说这里也不例外,只能推测明初的后妃制度较前朝有所变革,到了这时,变成了昭容尊于昭仪。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0)

假装是王贵妃

前文留下了一个悬念,说张贵妃很有可能在被册封后同年就去世了,原因其实和另一位贵妃的晋封有关系。

永乐七年,仁孝服阕,进贵妃。—《胜朝彤史拾遗记▪后妃传》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明史▪后妃传》

这两条记载,前一条来自一部可信度较高的野史,而后一条来自清朝修成的正史。

笔者初以为这是它们记载有误,毕竟根据实录记载,永乐七年封的贵妃明明是张氏,王氏仅为昭容,这种时间错乱在历朝史书中十分常见,几乎每部史书在细节上都出现过这种错误。

但因为《明太宗实录》上没有记载王贵妃的册年,而《明史》在编撰时还汇编了一些其他的明朝官方史料,所以笔者不敢确定是这两条记载错了,也有可能是实录上没有,但在诸如谕旨、国史上记载得有。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1)

《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此事时说“仁孝服阕,进贵妃”,意思就是“徐皇后丧期满后,王氏进位贵妃”,而朱棣大封六宫发生在永乐七年二月,当时徐皇后丧期还未满,直到永乐七年十月,徐皇后27个月的丧期才满,虽然省去了具体月份,但从这里也能看出,王氏是一年之内两次晋封,不是记载有误。

除此之外,“进贵妃”意思就是在原有的位分上提升,如果原本没有位分,何来“进贵妃”之言呢?故而综合几种史料可知,应该是:永乐七年二月封王氏为昭容,当年十月后的某日王昭容晋封贵妃。

明初妃嫔晋封比较随意,跨级晋封乃是常态,这一点倒没什么。之所以猜测张贵妃死在册封的同年,正是因为王氏于徐皇后丧期满后得以晋封贵妃。

这话说的,难道明初不允许有两个贵妃并存吗?非要死一个才能再封一个?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史料缺失,张、王贵妃之事确实有些混沌,不过,根据现有史料,在嘉靖帝进行后宫改制之前,明朝的确没有出现过“双贵妃并立”。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2)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因为皇后之下的贵妃、贤妃、淑妃等号实则都是位分,这与唐朝的四妃其实是一样的,一个位分只能有一位妃嫔担任,比如朱元璋有孙贵妃和赵贵妃,但赵贵妃应是孙贵妃去世后才册立,亦或者赵贵妃是死后追封,明太祖时期唯一一位有明确记载正式册封的贵妃只有孙氏。

朱棣之后的仁宗有郭贵妃;宣宗有孙贵妃、何贵妃,而何贵妃是殉葬前才加封,孙贵妃此前已被立为皇后;朱祁镇有周贵妃,因她是太子生母,故而地位尊崇,她占着贵妃之位,刘敬妃再得宠也没办法封贵妃;朱祁钰有杭贵妃,杭贵妃扶正为后又崩逝后,才册立了唐皇贵妃;朱见深册万氏为贵妃,后晋封为皇贵妃,万氏薨逝后才册立邵氏为贵妃。孝宗无妃嫔,武宗无贵妃。

直到嘉靖帝进行妃嫔位分改制后,多贵妃、多皇贵妃并立才出现,所以嘉靖帝之前贵妃是独一份的,只有一位贵妃离世或被废,才能册立一位新贵妃。

由此猜测,张贵妃在受封后不久就去世了,而王昭容在徐皇后丧期满后即进位为贵妃。

处宫闱之内,肃雍有礼,蔼然和厚,综理庶事,丝毫不紊,甚为上所重。—《明太宗实录》

根据史料记载,王贵妃接替了张贵妃来管理后宫之事,而且王贵妃也着实是一位贤内助,她处理起事来“丝毫不紊”,由此也能猜出王贵妃的家学必然是极好的,难怪能够得到朱棣的看重。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3)

朱棣画像

当然,朱棣那可是一位“颜控”,光有能力和品德可不行,还要有样貌,在王贵妃薨逝后,朱棣亲自编写的悼文中说她“资容粹美”,足见王贵妃还是一位美人。

长得好、品德高、能力强,这样的女子有几个男人不爱呢?

上晚年有疾,间或急怒,宫人惧,谴妃委曲调护。盖自皇太子、亲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明太宗实录》

王贵妃不仅要管理后宫,还要负责协调皇帝与太子、亲王等人之间的关系。朱棣晚年因疾病原因时常暴怒,身边宫人无不畏惧,每每此时都是王贵妃前往劝慰朱棣,王贵妃得宠又会说话,朱棣听了她的劝解总能舒缓不少。

渐渐地,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等都很仰赖这位庶母,这也是王贵妃愿意看到的,毕竟根据朱元璋规定,如果妃嫔无子,又不是功勋之后,是要被殉葬的,可是一来王氏得宠,朱棣或许可以特诏免其殉葬,二来,她帮助朱高炽也是在结善缘,即使朱棣没有留下恩旨,朱高炽感念庶母当年的维护之恩,也可以不让王贵妃殉葬。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4)

影视剧中的朱高炽

综合来看,王贵妃这位贤内助不仅做到了善理家中庶务,又做到了爱护子女,在很大程度上对永乐朝的政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朱棣能成就大业离不开徐皇后,而朱棣能够继续创造丰功伟绩也有王贵妃的功劳。这两位贤内助也是永乐盛世背后的大功臣。

至是以疾薨,上恸悼之,辍视朝五日,赐祭谥昭献,命丧葬悉如洪武中成穆贵妃故事。—《明太宗实录》

永乐十八年七月十日,王贵妃病薨,根据明朝选女入宫的年龄推算,当时的王贵妃应不足40岁,朱棣对爱妃之死十分悲痛,下令辍朝五日,赐谥号“昭献”,献乃是“聪明睿智”之意,足见朱棣对爱妃智慧的嘉许。

不仅如此,朱棣还为爱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丧礼,比照着当年太祖孙贵妃之例举行,他下令为爱妃修《大斋瑞应录》一书,记载爱妃的仁爱功德,并亲自为此书作序。

皇太子朱高炽也感念母妃盛德,亲自撰写了《弥陀往生净土忏仪之序》,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对母妃的感念,这种感念不是装出来的。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5)

朱高炽画像

朱高炽在永乐中后期处境十分艰难,一方面要监国,另一方面还要经受父亲朱棣的猜忌,背后还有弟弟的窥伺和中伤,若不是王贵妃尽心维护,结果真的难说。

如今这个为自己说话的母妃去世了,以后自己再遇到困难,又能指望谁呢?所以朱高炽对王贵妃的离世,既有对母妃的感念感念,也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如此情绪交融,岂能不悲呢?

蔚鸾说:

张贵妃、权贤妃和王贵妃是徐皇后崩逝后朱棣身边最重要的三个女人,虽然在明面上永乐盛世与她们没有关系,但她们也是这个盛世的一部分,也为永乐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朱棣是一位英雄,但也需要美人来相衬,幸赖徐皇后之后,朱棣身边仍然有贤内助辅佐他、劝解他,所以盛世的产生从不是偶然,它是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

朱棣的徐皇后是怎么死的(朱棣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是谁)(16)

相关文章:

朱标二妃:元妃常氏早逝,继妃吕氏当上皇太后,却也没笑到最后

妾室被扶正之前所生的孩子不算嫡出?汉武帝隔空为朱允炆正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