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与品行端正的人走得近一点)

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与品行端正的人走得近一点)(1)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居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住处,不跟仁德者在一起或者毗邻,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这是在说,要多亲近那些仁德、仁义之人,不仅要亲近他们,最好住处也跟他们在一起,比如毗邻,做邻居等等。

这使我想起孔子的另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与上面的话,可以看成互相的映照,既要寻找有仁义之人去亲近他,另外你自己如果变成仁德之人,你也不会缺乏朋友的,必有支持和认可你的人。

人跟环境是互相影响的,你受环境影响,但你也深刻地塑造着环境。

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与品行端正的人走得近一点)(2)

而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在说明,环境和你与之交往的人,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巨大。

中国人崇尚教化的作用,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怎么描画,怎么引导,怎么塑造,他就怎么生长,怎么形成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话是说,与品性恶劣的人亲近,时间久了必然会受其拖累,与老成持重品德高尚之人交往,有危难时他可以帮助你。

品性恶劣的人,你如果跟他走得太近,今天没有什么事,明天也没有什么事,但说不定哪天就会有麻烦到来,因为他的品性决定了,总有一天会干出不好的事情出来,到那时你是他的朋友,他要么拉你下手,要么他也受到牵累,也脱不开干系。品性高尚而阅历丰富的人,你若跟他成为朋友,他可以从思想上、方法上、为人处世上,对你给予影响,都是正向的东西,你在不知不觉中,会得益于他。

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与品行端正的人走得近一点)(3)

这又使我联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什么人,远离什么人,不仅对于个人,对于一个王朝,其影响更为巨大,兴隆与衰败,在于你选择与谁交往,选择靠近谁,相信谁。

本来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没有人反对它,但为何不管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人们在实践中,却并非全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呢?

源于卑劣与高尚,第一难以分辨,第二卑劣者往往善于以言语之甜蜜谄媚,取得别人的好感,而高尚者直率而真实,屡有逆耳之言,你听了未必舒服,反而不喜欢。

因为难以分辨,所以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眼界,多读、多见、多经历,见多识广后,判断一件事一个人,就能更准确一些。

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四个层次(与品行端正的人走得近一点)(4)

因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反感指责之词,所以要自我清醒,自我克制,自我提升,自我修为,保持一颗理性而客观的头脑,不以好言而轻易地高兴,不以逆言而轻易地怨怒,冷静地看人,看己,看事情。

与有仁德之人相交、亲近,方是一种明智之选择。纵然我们不能说完全屏蔽掉品性低劣之人,但是可以做到敬而远之。在一定的范围内,人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自主选择权的,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