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的由来是什么(指阳渡与下阳)

刘沆,字冲之,永新县埠前三门前人,生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农历九月十八日。

相传刘沆出生时,天象异常,村子及周围被一团紫雾笼罩,人们感到很奇怪,奔走相告,猜测这种奇异天象,不知这是福还是祸。

刘沆家乡北面有座山叫后隆山,那里山清水秀、草木葱郁。唐代宰相姚崇在此居住读过书,后牛僧孺也在那里筑台攻读。

十渡的由来是什么(指阳渡与下阳)(1)

刘沆长大后,父亲刘素也在后隆山上筑台,取名为聪明台;且在台下面打了口水井,取名为聪明泉。刘沆就在那里发奋学习,秉烛苦读。

刘沆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位列榜眼。后历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8月,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

刘沆在朝廷鞠躬尽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能言善谏。嘉祐五年(1060)二月二十八日,刘沆因脑溢血而去世。宋仁宗听到他去世的噩耗后,心情非常沉重悲痛,待在宫内追思,一天内不接见任何大臣,并亲自为刘沆写下一首挽诗:

早富经纶业,终成辅弼功

立朝无党势,为国尽公忠

此日悲遗直,谁人嗣匪躬

深嗟亡一鉴,何以慰余衷

这四十字的挽诗道出了刘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和仁宗皇帝对刘沆政绩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宋仁宗还亲赐“思贤碑”一块作为刘沆的墓碑。

十渡的由来是什么(指阳渡与下阳)(2)

宋神宗即位后,追赠刘沆为“大师兖国公”,谥号“文安”。

刘沆死后的第三天,仁宗皇帝下旨朝廷文武百官沉痛哀悼刘沆七天,各州设立灵堂,以此来缅怀那位忠臣。

相传有一位姓金的州府官曾与刘沆有些过节,这位金大人心里不服,没有在府上设灵堂,而且还扬言说刘沆没有资格在全国范围内享受设堂守孝。

宋仁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下旨免去其州府官职务,降至一个小县当县令。

皇帝按照刘沆生前的意愿,下旨给礼部,尽早把刘沆的遗体运送回老家安葬,根据当时的条件选择了水路。

十渡的由来是什么(指阳渡与下阳)(3)

刘沆逝后,天下了一场大雪,有的人就说刘沆真是好官,连上天都为他披孝。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当运送遗体的队伍行至吉安一渡口时,天色已晚,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为了尽早赶回老家,刘沆的长女在此指着太阳说:“太阳公公,等我爹爹到家了,你再下山休息去吧。”还真是神奇,话音一落,太阳果真停住不下山,从此这个渡口就被称作“指阳渡”。

队伍继续前行,当船行至永新地段时,眼看快要到家了,刘沆的长女又指了指太阳说:“太阳公公,我爹爹已经到家了,您快去休息吧!”这时太阳才慢慢地落下山去。

相传永新县“下阳”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后来刘沆的长女在为其守灵的夜晚,旁边的青蛙总是在呱呱呱地叫个不停。

刘沆的长女觉得太吵了,于是就对着青蛙念了几句咒语,真是神了,从此四周的青蛙不再鸣叫。几天过去了,刘的后事也都处理完了。一天,有一位挑柴的樵夫路过刘流墓时,看见一只金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在啄食,农夫兴奋不已,就去抓。抓到一只小金鸡后,就高兴地拿去换钱;后来他就生病了,也把换来的钱全部用光了,村里人都说那是刘沆告诚后人不要有贪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