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为主题的剪纸非遗来了(非遗剪纸里孩子感受年味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天悦

1月11日,位于东城区的角楼图书馆里装点一新,国家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刘晓迪为家长孩子们讲解着中国剪纸的传统和春节贴福字窗花剪纸的民俗,并向大家展示出“吉兔献瑞”“牡丹福”“福禄寿禧福”等新春剪纸作品。在台下,十几名孩子围坐在四五张桌子旁,认真聆听着“不描不画”的剪纸工艺,期待着亲自“上阵”的时刻。

以文明为主题的剪纸非遗来了(非遗剪纸里孩子感受年味儿)(1)

“我们剪这个‘福’字要先选纸,剪多大的福就选多大的纸,然后把纸折叠成田字格,用剪刀在田字格里剪福字,首先从最下面的‘田’字开始剪,然后往上剪到折痕处剪‘口’字,再继续向上,整个福字是连接为一体的。先剪外轮廓,再剪里面的部分。”剪纸教学开始后,刘晓迪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技法,围坐在桌子旁的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有模有样地学习起来。

以文明为主题的剪纸非遗来了(非遗剪纸里孩子感受年味儿)(2)

“剪福字里面的细节需要剪曲线,绕圈,我们就要灵活地转纸,剪的过程中要注意两只手配合,让剪刀‘小步走’,用剪刀的前三分之一来剪。”刘晓迪把复杂的剪纸工艺讲得简单有趣,孩子们围坐在铺满红纸的桌前,听得入神。

和妹妹一起来参加活动的代卓茜,剪起纸来已经轻车熟路。她在学校加入了剪纸社团,但近距离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次能剪得比以前更好看啦,希望以后也能剪出和刘老师一样的窗花。”对于代卓茜刚上一年级的妹妹来说,这样复杂的剪纸还是显得稍微有些吃力,但她还是慢慢地把福字剪成了形。“原来剪纸还挺有意思的,怪不得姐姐这么喜欢。”

剪纸结束后,刘晓迪拿着特意准备好的智能电熨斗,把孩子们剪好的福字熨烫在抱枕上,把新年祝福带回家。“这次剪纸用了特意定制的服装材料,剪完熨到抱枕套上,这样既好看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种新形式的剪纸。希望可以把剪纸跟文创相结合,让更多人爱上这门传统艺术。”

春节临近,最近一段时间刘晓迪也比往常更加忙碌起来。除了在角楼图书馆教孩子们做福字剪纸抱枕,她还多次来到西北旺地区的各个社区街道,教社区老人们剪福字和窗花。角楼图书馆里每天也热热闹闹,除了剪纸,最近还将密集举行糖葫芦、脸谱、年画、糖画等多项民俗迎新春活动,让周边社区居民感受浓浓中国年味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