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

  • 当跟进很久的一个客户最终未能签约,是否身边有同事会说“我早知道......,就是不听我”。
  • 当你因为某事去责问你同事时,他是否会说“这不能怪我,因为........"。
  • 当同事打算去聚餐,可到了餐馆要排队,是否身边有同事会说“早就让你们提前定位子”。
  • 当同事约好去爬山,可下雨取消了,是否有同事会说“早就和你们说过,你们就是不听”。
  • 类似的情况,每天在职场,在生活中都不断的上演,似乎身边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有先见之明的高手,其实他们都是得了一种病-“后视偏见”。

    后视偏见-即事情发生以后,无论之前有没有进行过预测,都会觉得自己早就知道的一种偏见,俗称“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1)

    事后诸葛亮

    一. “后视偏见”的常见表现形式?

    怎么来验证是否得病?很简单,得病的人一定会有症状表现出来,对于抱有这类偏见的人来说,他们的症状有这些:

    1. 我早知道......

    如果你刚参加公司组织的考试,考完发现自己有几题做错了,你一定会拍大腿的说到“我早知道要选这个”。

    如果你的方案最终被客户拒绝了,你或许心理会说“我早知道会这样”。

    看到同事因某事被批评了,就会有人说“按他的这个做法,我早知道他会出事”。

    一句"我早知道”似乎把自己变成了未卜先知的大神,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可惜这只是假象,对现实于事无补。

    这类人的心理其实是极度空虚和自卑的,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刷存在感,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越缺什么越表现什么。

    他们缺少存在感,所以他们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既然事前无法证明,事后我也要证明。

    他们缺少自信,所以他们要证明自己的自信无处不在。

    他们缺少认同感,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此事来得到大家的认同。

    2. 这不怪我,都怪你们......

    "这事搞成这样,都怪你们,因为我已经......."这句话成了后视偏见者的惯用语。

    一句话把责任都推给了同事和伙伴,同时和自己撇清关联。

    一句话让自己和对方迅速的形成对立面,把自己置于道德高点。

    这类人的心理其实是懦弱和害怕,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小。

    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还能指望他去为家人,为朋友,为公司做出什么贡献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目前的结果都是别人造成的,都应该有别人来改变这个局面。

    一切归咎于别人,推卸责任的人,轻则毁掉一个人的可信度,重则可以毁掉一个百年品牌。意大利服装品牌D&G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8年11月17该品牌发布了一段宣传片,但该片暗含的意思有辱华的意思,这引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一时间抵制D&G产品,大批艺人也纷纷宣布和该品牌解约。

    最终D&G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出面发布道歉信,想借此降低负面影响。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2)

    G&G道歉信

    但该道歉信的主要意思就一个,推卸责任,这都是他们的错,这不是我们公司的错。

    至此一个百年品牌在中国就彻底沦为过街老鼠。

    以上两种表现形式是“后视偏见”者最常见的表现,仔细想想身边朋友或自己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吗?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有一些“后视偏见”的症状,不要对此习以为常和掉以轻心,因为这很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致命影响!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3)

    “后视偏见”的危害?

    二. “后视偏见“会带给你什么?

    既然是病,那得了一定会给自身造成伤害,轻则伤风感冒,重则病入膏肓,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危害有什么:

    1. 拒绝持续努力

    这类人对待努力的态度是排斥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方法和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因为别人的原因才导致结果的偏差,下次肯定不会这样了,我也不需要什么努力。

    它会给你一种错觉,表面让你觉得你都懂了,其实你还没有明白真正的原因,但潜意识里你已经放弃努力的想法了,严重者会产生自负的心理,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

    比如你考试没考好,但由于你的“后视偏差”,你会认为其实我早知道这些答案了,所以不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了。

    人在取得一些成绩后,往往会认为自己会算准一切,不听取任何意见,排斥任何的努力,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和认知。

    比如曾经的巨人大厦和史玉柱,早年靠卖电脑汉卡赚取了第一桶金,一时名声大噪,1994年时,随着电脑软件的竞争加剧,史玉柱投身保健品,第一款产品是脑黄金,通过广告迅速走红,仅仅4个月就回款1亿多元。

    同年,史玉柱决定在珠海建造一座巨人大厦,建成国内第一高楼,在一系列遵从本人内心感觉的行动后,1996年底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危机,1997年大楼停工,变成了烂尾楼,公司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好在史玉柱吸取了这次事件的教训,通过后期持续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4)

    早年史玉柱

    2. 拒绝自我成长

    史玉柱虽然犯过严重的错误,但他终于摆脱了“后视偏见”的束缚,学会了自我成长和突破,但像史玉柱这样的毕竟属于凤毛麟角,我们大多数人,依然受困于“后视偏见”,阻碍自己的成长。

    这类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不会去复盘和探寻真正的原因,所以他们难以从经验中学习和成长,他们典型的思维是固定型思维。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的逻辑是,我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成长,我是最聪明的,我对现状很满意,只有那些不聪明的人才需要成长和努力。

    他们认为成长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他们会把自己保护起来,喜欢一个人的世界,拒绝接受新事物,拒绝尝试新事物,拒绝学习新事物,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和外部的差距越拉越大。

    3. 拒绝承担责任

    如上文D&G的道歉信一样,这类人拒绝承担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同理心,所以难以公平的对待他人,公平的看待事情。

    世间百态,其实每个人对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衡量的标准可能是道德标准,可能是专业标准,也可能是普世价值观。所以你承认或不承认责任,是不会改变他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的。

    一旦有了拒绝承担责任的思维,你看到的身边所有人和事都是灰暗的,因为你会觉得他们都是罪恶的根源,都是你的敌人,长期以往,受伤害的只有你自己。

    中国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就是因为三个人都拒绝承担自己的责任,都指望别人来替代,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

    关于责任,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走进更高的境界”。

    努力,成长,责任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士都应该必备的基本要素,如果你对这些基本要素不重视,就好比盖高楼没有地基,哪怕你侥幸盖了几层楼,市场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可能把大楼瞬间摧毁。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5)

    成长伴随一生

    三. 怎么减少“后视偏见”的发生?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病的症状和危害后,接下去就看看怎么治疗。我们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去治疗:

    1. 事前-用感恩之心建立信任

    信任是合作的前提,信任也相互理解的基石,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方,评价事情,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多一分信任,少一分怀疑,多一分信任,少一分敌意。

    用什么来建立信任?从心态做起,用感恩之心来开始彼此的故事。有一句话叫,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所以你要心怀感恩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可能有些朋友会有个疑问,避免“后视偏见”难道不应该事前用白纸黑字把职责明确吗?当然,对于重大项目我们必须这么做。

    但这类思维的养成更多是在一些身边的小事情上,小到请同事帮忙买饭,请同事帮忙打印,和同事一起聚餐,和同事一起写文章等等,这些小事如果你要白纸黑字写好了再去做,显然不具有操作性。所以用你的爱去建立相互的信任,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1944年圣诞夜,两个迷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伤的同伴,行走在德国西南边境的亚尔丁,他们看见一栋小屋,敲门后,一位善良的德国女主人迎接了他们,双方没有丝毫的敌意,女主人邀请他们一同享用圣诞晚餐。

    过一会,门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两位德国士兵,女主人向他们说明屋内情况后,德国士兵也加入他们的圣诞晚餐。

    晚饭期间双方相互倾述,这里没有敌我之分,只有人与人的感恩和信任,于是,1944年的圣诞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特别的一幕,第二天早上,双方道别后,各自相反方向离去。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6)

    信任是一切的基础

    2. 事中-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责权利明确是成功完成某事的必备要素,一方面为了明确各自的职责,快速行动,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事后的扯皮,避免“后视偏见”的发生。

    体育比赛是一个竞技场,冠军永远只有一个,团队为了争取冠军必须发挥团队作战能力,形成1 1>2的力量才能获胜,哪怕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分工,不合作,依然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被誉为篮球之神的乔丹开创了公牛王朝,但这绝不是乔丹靠一己之力就能得来的。在一场公牛队的季后赛中,乔丹得分依然不可阻挡,但全队低迷,于是主教练杰克逊叫了暂停:

    杰克逊说:你看看场上谁有空位?

    乔丹说:约翰-帕克森。

    杰克逊说:我希望你一开始就信任队友,突破进去,就寻找有空位出手的队友,信任他们,你依然保持进攻侵略性,但信任队友好吗?

    可见对于完成一项任务来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才能实现最后的胜利。

    3. 事后-上帝视角的复盘总结

    优秀的人非常重视事后的复盘,因为这关乎成长,它决定了你能吸取多少经验,能学到多少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提高机会。

    复盘的能力靠什么决定?最主要是靠看问题的角度,即是否能脱离事情本身,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这也有助你能避开“后视偏见”的困扰,这个角度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

    一个优秀的人的复盘必定是客观,系统和全面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真正的原因。

    在巴塞罗纳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梅西错失了最后的一个点球,导致球队没有绝杀比赛,赛后很多媒体和球迷都抱怨梅西,但时任主教练恩里克对比赛的复盘十分客观。

    后视偏见是否会对你造成影响(你习以为常的后视偏见)(7)

    恩里克的发言

    恩里克说道:

    “只有那些有能力罚点球的人才能罚点球,我们继续信任梅西,他仍然是我们的头号点球手,相信他能带领我们继续取得胜利”。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把控,相信“后视偏见”在你身上的发生率会大大减少,但这毕竟是一个习惯一个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时间,所以如果暂时还做不到,不必着急,请多些思考时间,多些对照时间。

    至此,我们了解了这个“病”的症状,明白了这个“病”带来的危害,以及懂得了怎么防治这个“病”的发生,应该对“后视偏见”有了系统的认识,相信加以时日的刻意练习,必定能远离这个“病”的困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