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姓的起源与演变简短(湖北谷城的来历)

穀,即谷,汉字简化后,穀、谷已合并,但事实上穀和谷都有甲骨文,且意义完全互不搭界。“谷”来源于山谷,而“穀”是指一种农作物。周代有个以“穀”命名的国族,穀国,现在称谷国,嬴姓,与秦、赵同宗,为伯益之后。宋代《文献通考》载:“谷嬴姓伯爵。”穀国的记载极少,来历也只能靠推测。《史记·秦本纪》说,伯益后裔费昌在“夏桀之时,去夏归商”,投靠了商汤,强大的嬴姓部族在商取代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健作用,因此商汤革命成功后,分封或重封了许多嬴姓之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司马迁说,嬴姓之国在商代地位多为显赫。所以很有可能,出自嬴姓的穀国商代早期就已经正式立国。那么穀国的初始封地在哪?我们都知道春秋穀国在今湖北谷城县,谷城县的穀国究竟是从商代立国开始就存在的还是后来的改迁?《水经注》载其境内有筑水,筑水东南流径筑阳县,筑阳为楚附庸,说明春秋时谷城境内有筑阳,既有筑水,必有一支姓“筑”的族氏,说明谷城早前是筑氏的地盘。杜预注:“穀国在筑阳北。”但古籍中对这支筑氏的情况无迹可寻,穀国是不是在这支筑氏消亡后迁来的?


谷姓的起源与演变简短(湖北谷城的来历)(1)

湖北谷城


对于“穀”字的来历,甲骨卜辞中多有“受穀年”的记录,但方家对“穀”的定释多有说法,有释为稻、菽(豆类)、秬(jù 黑黍子)、穛(bó 谷类)等之分,贾文、贾加林《甲骨文中农作物之考辨》中释为“穀”。可以肯定“穀”是指一种农作物,但具体指哪一种农作物就不得而知了。古籍中“穀”即为“稷”,如贾思勰《齐民要术》说:“穀,稷也。”稷,稷米,北方主食,殷商时已大量种植。后来“穀”演变成了百谷之总名,稷也就成了百谷之长,即“稷谷”,古代帝王奉稷为谷神,称社稷,代指国家。穀氏族人擅长种穀、其地多穀怕是毋庸置疑的。穀氏出自嬴姓,与秦氏同族,有趣的是,“秦”也来源于一种农作物:来,即麦,从现在两字带“禾”看,确实有渊源。据说秦部族的发源地有一个叫“秦谷(穀)”(甘肃天水市西南)的古地名,后来秦部族的足迹发展到陕西,这个地名也跟到了陕西,现在西安市蓝田县灞源乡还有个秦谷村。说明早期秦、穀两部族的来往较为密切,照此推测,穀氏部族最早会不会跟秦部族隔邻为居?也就是说,湖北谷城之穀国是从陕甘地区改迁的。


谷姓的起源与演变简短(湖北谷城的来历)(2)


但也有说法穀国最早在山东,因为山东地区多有带“谷”地名,如阳谷(山东阳谷县)、谷山(山东枣庄市西北)、谷城(山东平阴县东阿镇)、谷丘(山东菏泽北一带)等一样不少,也同样有湖北谷城因神农氏尝播五谷而得名的传说。除此之外,还多了一条嬴姓之根起源于山东的说法(下次介绍秦国时会详细提到)。但无论哪种说法,基本靠传说。许多研究穀国文中都会提到邓国,这是因为《左传·桓公七年》有“夏,谷伯绥(suí)来朝,邓侯吾离来朝”的记载。春秋时,穀邓毗邻,于是有说法认为穀、邓两国都是从山东改迁而来。又同时受到来自楚国的危胁,穀邓两国也就显得同病相怜了。但细看春秋史官笔法,谷伯绥和邓侯吾离虽然在同一年的夏天朝鲁,却不是同一天到达鲁国的,说明谷伯和邓侯并非结伴而行,而是先后来到,显然这两个国家没什么交集。


谷姓的起源与演变简短(湖北谷城的来历)(3)

湖北谷城老街


谷伯朝鲁,只能说明穀国亲鲁或者之前有交情,春秋初期的鲁国是东方强国,受到远在南疆沉浸于楚国淫威之下的穀国青睐很正常。但鲁国的史官又这样说:“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贱”指轻视。鲁国为什么轻视谷伯?《春秋·榖梁传》的解释是:“其名何也?失国也。”意思是为什么鲁国史官要记载他们的名字以示“轻视”?因为他们是失了国家的君主。不过这个“贱”字应该没有贬义,而是出于周礼的需要。这一年是公元前705年,史书记载了邓国的亡国时间,与南申国同一年,即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所灭,那这里所说的失国又是怎么回事?或许这里是在说明穀国的失国,也就是说,穀国亡于公元前705年,谷伯绥是穀国最后一位国君。

不管穀国的根在哪,总之西周时期穀国就已经在湖北谷城立国了,它与众多的南方诸侯一样具有“镇守南疆,以蕃屏周”的功能。只可惜史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得知西周时期榖国的发展情况,它是否像附近的邓国、申国和吕国一样有过辉煌?榖国之后有谷姓,是后世谷姓的来源。

文/堰风

西周古国——单国,终身服务于王室,国君权力大过周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