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1)

对老建筑外立面的修缮精雕细琢、修复一扇扇老旧钢窗、打磨老房子的每个小小细节……位于衡山路53号的上海市基督教国际礼拜堂进入修缮阶段后,与市民睽违已久,目前主体建筑修缮进入尾声,在悉心打磨下,“修旧如故”让老房屋焕然新生的同时,又透露出历史的韵味。说起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其中的“匠心”不可或缺,此次国际礼拜堂项目修缮施工方负责人顾志峰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建筑“守护者”。

与历史对话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2)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3)

国际礼拜堂坐落于徐汇区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是一幢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1940年进行了扩建,整幢建筑呈现“L”形,这里曾以优美的圣乐而蜚声沪上。随着时间推移,建筑日渐老化,保护性修缮就此提上日程。在两年多的修缮时间里,由顾志峰领衔的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班组,从维护建筑安全入手,到追求保护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乃至科学价值,经历了层层打磨。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4)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5)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6)

老建筑修缮每每都需要“抠细节”,才能尽力还原时光。为了让老建筑修旧如故,顾志峰与专家不断研讨修缮方案,带领修缮团队进行了一次次技术攻坚,攻破修复难点,尽可能还原细节。比如国际礼拜堂外立面清水墙就经过了极其细致的打磨,顾及到每一块砖头的细微处。“外墙的砖块风化程度不一,有些保存得比较好,有些就风化比较严重,为此,我们成立的修缮小组专门来进行技术讨论,再来定型方案。”砖块风化程度不一,有些砖块长期风吹雨淋就需要精修,一个技术老道的工人一天修复的清水墙面积仅为1平方米左右。礼拜堂建筑外立面层层砖块间的缝隙较大也是其特点。此外,老窗也是礼拜堂项目修缮的难点之一。对于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老物件能用的就绝不换新,这就需要细致的修复。“有些五金配件的厂家都已经不复存在,老窗修复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少,可以说我们在这次老窗的修复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顾志峰说道。还有老建筑内涉及的地板、内设等等,都需要靠匠心呈现。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7)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礼拜堂经历过一次扩建,两者间有着20多年的差异,因此原建和扩建部分的差异,也需要通过修缮来还原感觉。L型的建筑连接处,跨越了一个脚步,越过的就是20多年的沧桑。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8)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9)

目前,国际礼拜堂主体部分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从外立面到内部已经颇为还原,更多的还需要细部的打磨。后续还将集中在外景观的修缮,需要进行梳理与施工,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对市民开放。

使韵味重现

喧嚣的城市里,历经时代变迁的老建筑承载着岁月的刻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见证的一切,顾志峰从小就成长生活于“有故事”的上海里弄巷内。对身边老房子的特殊情怀,让进入徐房集团所属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工作的顾志峰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致力于文物保护及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守护”成为了他工作的关键词。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10)

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初入公司的顾志峰对传统木作、泥作等历史建筑原有材料和工艺工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越来越深入历史保护建筑修缮领域。在顾志峰眼里,保护建筑没有大小轻重之分,老房子代表着过去的历史,写满了岁月更替的故事,修缮老房子,就是追寻历史的足迹,不忘初心,汲取勇气和热忱;修缮老房子,就是要满怀敬畏之心,用心打磨,完成一件作品,为传承建筑文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从“小学徒”开始做起,虚心好学,刻苦钻研,逐渐成为了领域里的“大工匠”。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11)

2014年9月,顾志峰主持修缮了黑石公寓。当时,饱经风霜的水刷石墙面已经出现了开裂、脱落等问题,而由于水刷石墙面使用的石料复杂,比例构造独特,修缮难度很大。对此,顾志峰带领修缮团队迎难而上,他先按照原有墙面标准制作了多份墙面修缮样本,对不同石子进行配比,并通过水泥浆调合矿物颜料还原石子的黑色包浆底色,最终实现了水刷石墙面原样恢复与保护。

2018年4月,顾志峰又主持修缮了武康大楼外立面,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他创造性地结合砖粉修缮和由上至下的修补手法,对墙面不同的风化程度进行了还原和平色修复,保留了清水墙因风雨的冲洗而形成的独特竖向纹理,从而让修缮完的墙面依旧保留着曾经的韵味与面貌。

让匠心传承

如今,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和钻研,顾志峰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企业文化特色和历史保护建筑特点的管理体系,并将这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无私传授给新人,努力为历史保护建筑修缮行业培育更多的人才,从而为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艺的传承作出更广泛的贡献。在顾志峰的指导帮助下,公司的两名项目经理已逐渐成为修缮领域的中坚力量。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12)

“修缮这个行业断档比较严重,但随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人们的关注,我们希望把这块工作重拾起来,培养年轻人,把工艺和技艺传承下去。”顾志峰说,他始终相信,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修缮理念,培养优秀人才,使一幢幢老房子永续保护下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为此他乐此不疲。

目前,这支历史保护修缮班组已经有22人,他们懂施工图纸、善协调管理、会工艺工法,平均年龄37岁,但已经验丰富,未来可期。对标最好水平、凝练最优标准,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留住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助力打造全球城市的衡复样本。

活化百年商埠老建筑的城市记忆(一位老建筑守护者)(13)

记者:耿洁玉、张俊学

编辑:陈思宜

校对:王冰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