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

#创作挑战赛#“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机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这番话说得实在是太狠了:花和尚鲁智深和浪子燕青、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混江龙李俊设计脱身,宋江心知肚明而不阻止,就是因为这五个人耍的不过是小丈夫花招,大丈夫不肯为之,忠义之士不屑为之。

对鲁智深等人出此恶言,尊称宋江为公明(字)的,是明万历年间历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郎中、云南姚安知府的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宗师李贽,也就是人们很熟悉的李卓吾。

有人为李卓吾的评语怒不可遏,但是在半壶老酒看来,这却是一个好评语,因为在这个评语里,藏着一个好消息。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1)

果然不愧是当过朝廷命官的著名文人,看问题就是跟咱们普通老百姓不一样。我们认为的梁山第一大侠鲁智深,在李知府眼里,就是不忠不义之人,当然更算不上男子汉大丈夫。

在半壶老酒看来,李卓吾大人的意思,鲁智深是不可以抛弃宋江,也不能不接受朝廷封赏的,他这样做了,就是对宋徽宗赵佶不忠,对好朋友宋江不义,只知道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绝非大丈夫所为。

李大人这样想也可以理解,别看他是王阳明心学传人,文人“读书做官(卖身为奴)”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自然不懂得“真英雄永不为奴”的道理。

鲁智深自然是真英雄,他一生所作所为,都是行侠仗义,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私利:拳打镇关西,暴打小霸王,火烧瓦罐寺,野猪林救林冲,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2)

鲁智深是否不忠不义暂且放在一边,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浪子燕青,他临走时跟玉麒麟卢俊义说了些什么:“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功成身退,这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燕青舍弃荣华富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以韩信、彭越、英布的前车之鉴,提醒卢俊义“祸到临头难走”,就是看清了蔡京不会跟卢俊义“一笑泯恩仇”。

读者诸君都知道,卢俊义是大名府头等富豪,名下有田宅无数,在被吴用坑上梁山后,那些不动产都被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充公(据为己有)”了。卢俊义回京受封,梁中书是不是得把吃下去的肥肉再吐出来?如果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他拿什么给老丈人置办生辰纲?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3)

皇家无亲,官场无情,要么不做,做就做绝。最好的政敌,就是死去的政敌。不管是太师蔡京还是大名府留守司留守梁中书,都不愿意有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卢俊义这样一个宿敌,他们一定会借除掉宋江的机会,也把卢俊义干掉。

卢俊义不听燕青的肺腑之言,还是跟宋江一起上了破船,结果一头扎进了水里,浪子燕青却挑着一担金银细软,从昏君奸臣的视线中消失了。

这里顺便要说一句,燕青绝没有带走李师师,除了鸡鸭不同笼之外,燕青还有更深层的考虑:如果他带走了李师师,就会成为赵佶的敌人,江湖同道也会嘲笑他重色轻友。

这样看来,燕青对赵佶还是有一点忠心的,并没有仗着年轻英俊而挖皇帝老儿的墙角,临走前奉劝卢俊义辞官归隐,也算仁至义尽,奈何卢大财主官迷心窍执迷不悟,即使燕青不走,也只能给他抬棺打幡,根本就救不了卢俊义性命。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4)

燕青抛下卢俊义走了,李俊带着童威童猛也走了,走了的这四个人都有了好结局:鸨儿爱钞,姐儿爱俏,燕青既俏又有钞,走到哪里都吃香,村村都有丈母娘,那日子过得比赵佶还滋润;李俊海外为王,在梁山聚会是上不了正席的童威童猛,咋也能混个暹罗国车骑将军或卫将军,怎么也是九卿级别的高官,可比到宋朝某个小军营当武奕郎、都统领强多了——武奕郎在宋朝五十三级军阶中基本垫底。

《宋史·卷一百六十八·志第一百二十一·职官八》写得很清楚:武功至武翼大夫,为正七品;武功至武翼郎,从七品。

这样看来,幸存的梁山好汉虽然都有个比较响亮的封号,但是品级却相当低,是个不折不扣的芝麻绿豆官,留在朝廷体制内,除了给数不清的长官磕头,也干不了别的。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5)

不是所有的朝廷都值得忠诚,也不是跟所有的“朋友”都要讲义气,燕青和李俊等人毅然决然地离去,就像半壶老酒总想离开现在所住的城市一样,实在是寒心了。

该不该对赵佶忠诚,该不该对宋江义气,知府大人李贽肯定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半壶老酒在愤怒之余,忽然发现李贽那另类的评语中,还藏着一个好消息:鲁智深坐化是假,诈死遁世是真,他和燕青李俊一样,都活得很逍遥快活,李贽那样的官僚对他如何评价,我们根本就不用放在心上。

按照李贽的说法,宋江对鲁智深假坐化真隐遁是心知肚明的,这说明李贽看书也很仔细,他也发现了鲁智深坐化的蹊跷之处,宋江的举动似乎也大有深意。

如果我们判定宋江对鲁智深的逃脱计划了然于胸并提供了一些帮助,那些不合常理的地方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宋江之所以把那个龛子一把火烧掉,就是为了掩饰鲁智深留下的破绽,也免得有心人去开棺检验。

鲁智深被某个人深爱过(鲁智深和燕青不忠不义不是大丈夫)(6)

半壶老酒凡事总喜欢往好处想,如果我们认为宋江还有一丝天良未泯,对鲁智深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那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鲁智深和武松留在六和寺,手里有花不完的金银,赵佶又送来十万贯赏钱,足以治好林冲的那未知真假的风瘫,兄弟三人在清风明月之下,又可以就着砂锅狗肉开怀畅饮了。

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鲁智深俯仰无愧于天地,燕青两袖金风笑傲江湖,李俊海外称王唯我独尊,这结局不但比宋江卢俊义强过千百倍,就是贵为知府的李贽,也是望尘莫及。

所以半壶老酒认为,李贽的评语等同放气,但是这股下气之中,却也藏了一个好消息,读者诸君也可以试想一下:宋江在鲁智深“坐化”后的一系列反常举动,是不是恰好证明了鲁大侠尚在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