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培训心得体会(驻村笔记走进美丽草原)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培训心得体会(驻村笔记走进美丽草原)(1)

那段时间村委办公室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就纳闷,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要开证明,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每天都会有牧民来开关于“边境生产作业”的证明,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从没接触过转场的我,开始对转场有了一点认识,直到那天和我们工作队的两位队长到了草场,帮助牧民们转场,才对牲畜转场、牧业队和草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已经是五月天了,可是这边境牧场才开始有了一点点春的气息,也就是在这个季节,要开始有规模性的春秋牧场转场了。为保证转场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早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专程去查看了春秋牧场,草的长势情况,了解转场牲畜的数量,结合天气情况,对转场规模、路线、时间, 进行合理安排,制定了详细的牲畜转场计划。

那天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曾经在冬季入户走访时来过两次的喀拉布拉克大草原,只是一个多月的光景没来看它,如今已面貌焕然一新,我惊叹,它竟然变得如此美丽。

还没来得及欣赏大草原的美景,一股浓浓的花草的清香味就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那清新幽香,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极目远眺,宽阔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绿油油的草覆盖着地面,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草丛中夹着黄色、蓝色、白色、粉红色的各种叫不出名儿的花,把草原装扮得像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活泼的小鸟儿唧唧喳喳地在草丛中跳跃,还有那漫游在草原上的牛、马、羊,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顾不上欣赏这醉人的美景,就投入了帮助牧民们转场的工作中,忙前跑后帮助把羊群驱赶集中到一起,防止遗漏或走散,帮助牧民们卷毡子、收拾衣物、做饭的用具和生活用品,放到小四轮手扶拖拉机或是小型货车上,同时又督促、协助对牲畜进行预防免疫。一切收拾停当,车启动了,牧民向我们挥手告别,在车的轰鸣声和牲畜的叫声中,我们大声叮嘱牧民要注意安全。望着尘烟中远去的队伍,才感觉到已是全身酸困。

这是我最近距离接触到的牧民转场,和曾经看到过的宣传图片完全不同,也正因此,激发了我想了解草原的浓厚兴趣。这里的草原是海拔落差较大的高山草原、近山草场,所以承包给牧民的草场并不是一整片,而是由相隔一定距离的围栏区牧场、春秋牧场、冬牧场(俗称为冬窝子)组成,牧民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

随着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阿克塔斯村多数牧民实现了“暖季放牧,冷季圈养”的方式,过上了半定居的生活,由于春秋牧场海拔较低,离居住点并不太远,这时期的转场基本是半机械化,拉着行李和一些生活用品,一天就能完成。这些都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草原和草原民族,他们从小就勇敢、强悍,能歌善舞、骑术高超,在很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主要靠天然草场放牧,畜牧业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资料。

各民族牧民们象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深深热爱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大草原,他们充分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资源养殖牲畜,不畏艰难险阻,在不同季节都要颠簸转场,让草原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从而很好的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这绿色的大草原也以它宽厚的胸膛包容了各民族牧民们,养育、回报了这勤劳勇敢的各族牧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