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旅游业现状(河池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抢抓机遇 整合资源 多措并举河池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河池旅游业现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河池旅游业现状(河池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河池旅游业现状

抢抓机遇 整合资源 多措并举

河池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

本报讯 (记者 罗昌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多措并举,通过实施“六大工程”,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40万人次,收入32.16亿元。

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全市乡村旅游景区布局,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等方式,完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加快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对乡村旅社、旅游厕所、民族民居、环卫设施进行改造,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全市统筹各方投资130.6亿元,滚动建设262个旅游项目。

实施乡村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工程。通过推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极大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休闲农业体验型、山水生态观光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乡村度假型、长寿养生度假型、加工基地参访体验型、红色文化教育型等7种乡村旅游品牌,扩大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标准化示范建设工程。自2013年以来,每年开展对旅游扶贫示范乡(镇)、村(屯)、点的评比表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提质发展。目前,全市建成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7家,比2012年增长12.5倍; 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3家,比2011年增长3.3倍,巴马、凤山被列为广西开展旅游扶贫合作试点县。

实施旅游商品研发工程。2011年起,每年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制作大赛,对历年来在全国、全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产品进行收集整理,目前初步形成了金属制品、民族刺绣、玉石雕件、竹木藤编、特色食品等5类旅游商品,延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有效扩大了就业,增加了从业人员收入。2014年,河池传世壮锦绣等8种商品被评为首届广西旅游必购商品,获评数量位居全区前列。

实施乡村旅游市场拓展宣传促销工程。采取组团推介、展会推介、媒体推介、重大节庆推介、文化旅游节庆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的拓展。2013年,在河池电视台开办《寻游河池》栏目,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宣传促销覆盖面,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各级各部门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2011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08期,参训人数达4193人次。2014年成立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同年国家旅游局将河池列为定点帮扶培训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