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模语文答案及解析(受权发布合肥市二模语文试题详解)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合肥二模语文答案及解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合肥二模语文答案及解析(受权发布合肥市二模语文试题详解)

合肥二模语文答案及解析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项不符合文意,缩小范围。选项出自第1段,原文“艺术主体对自然客体现象的认识与归纳”,其中“自然客体现象”被选项表述成“自然风景”。需要强调的是“客体”有三种基本类型,即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其中自然形式的客体既包括与人的对象性活动发生关系的自然物,也包括人们用某种方式改造或制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物。可见后者表述属于缩小了对象的内容范围。

B项符合文意,是正确选项。选项是第2段“它有着中国艺术精神里迥异于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平淡天真的另一极审美特质……反映了艺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感应所激发出的积极有为的品格”等相关语句的整合,属于同义转述。

C项不符合文意,曲解文意。选项出自第4段,原文“作为画迹形态的工笔画,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帛画”,只是强调工笔画可以“追溯到战国帛画”,“追溯”和“始于”意义有所区别,选项曲解文意。

D项不符合文意,改变关系。选项出自第5段,原文“工笔画的复兴,绝不限于语言形式的变革,而是上承……”文章只是强调工笔画复兴“不仅仅在于语言形式的变革”而选项却变成“不在于变革语言形式”,将原文的肯定表述变成否定表述,改变原文意思。

参考答案:B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出自第1、2段,文章第1段“工笔画区别于国外重视装饰性的细密画”、第2段“工笔画亦区别于主张‘尚意轻形”的写意画”,在点明工笔画与其他两种画的不同的观点之后,紧接着阐释工笔画的定义内涵与审美特质,自然有助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项论证方法与论点的不一致,不符合文意,是正确选项。出自第3段,文章第3段“工笔画若一味追求工细谨严,便丧失了艺术的本质……若过于繁琐……因此放逐了情感的凝聚以及思想的锐度”中,两处“若(假如)”的表述是假设论证,但只能得出“由是可见,有所不及方能有所及”这样的观点;“工笔画创作以渐行功夫由技入道的重要性”是该段落“进而言之”后的论证内容,即使和上面的假设论证存在关系,也无法得出“直接论证”。

C项符合文意,出自第4、5段。文章第4段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按照历史顺序简要梳理工笔画的盛衰历程,第二层次是指出20世纪中叶,工笔画的再次勃兴以及其题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第5段指出“工笔画的复兴……上承传统思想文脉,下接世界艺术资源”,强调工笔画复兴与传统和世界艺术资源的紧密联系。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D项符合文意。出自末段,该段开头直陈新时期工笔画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势,指出二者的紧密联系,接着阐释“工笔画对现实的建设性介入”是“以开放姿态对传统进行重塑”并富有审美之外的多重观念塑造功能,隐含着对工笔画创作者的期待鼓励。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参考答案:B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该选项既考查学生对教材诗歌《诗经·关雎》诗意诗境的理解,又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孔子对《关雎》思想内容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道德上的纯洁崇高、情感上的平和节制,而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则体现诗歌的浪漫想象,因此符合文章首段对工笔画“端庄而浪漫”这一特征的表述。可知选项正确。

B项符合文意。是对文章第3段“画家创作工笔画时……在细致的绘制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对象与画面……营造出一个镌刻着工匠精神的写意世界”相关内容的整合与理解。

C项符合文意。是对文章第4段“工笔画题材进一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和发掘内心,工笔画也广泛汲取其他绘画形式的技法:不仅勾勒渲染,亦有涂刷拓印;不仅具象写实,亦有装饰抽象、现代构成”的理解及合理推断。《武汉方舱战“疫”图》贴近时代生活,符合工笔画的题材特征,“涂刷拓印和装饰抽象”是工笔画对其他绘画形式的合理借鉴。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D项不符合文意,无中生有,是正确选项。出自末段,由原文“工笔画中所蕴涵的缜密态度、理性精神及道德美感恰与新时代所需建构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相得益彰”,可知工笔画中所蕴含的“缜密态度、理性精神及道德美感”与当代青年所需要培养的“中国文化价值”相得益彰,即相互补充配合,使得双方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即使可以推断出它具备提升当代青年的理性精神的作用,但是也无法得出“当代中国缺乏理性精神”这一事实论断。选项属于对原文内容的牵强附会。

参考答案:D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检索、筛选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出自材料二第2段文字及第一张图表,是对图1第一行“19世纪初~20世纪初,基于港口发展商业贸易和加工制造业”和文字第二段“但随着其经济内涵不断丰富……之后会经历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这三个不同阶段……明确的产业分工”的整合,其中“实现了”可由图一第三行相关文字表述加以验证。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B项不符合文意,夸大程度,是正确选项。出自材料二第一张图表,由图1“依附著名大学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可知选项“由一个美国制造业中心最终发展成科技创新中心”中“发展成科技创新中心”夸大程度,表述不准确。

C项符合文意。出自材料二第二张图表,由图2其中“2.50%”与之前的“152%,189%”可知纽约当下经济增幅较低,而由“强盛期(2013至今)”可知现阶段纽约湾区正处于发展强盛期,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的发展演进路径并不一致。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增幅指的是纽约城市,发展时期指的是纽约湾区,二者有所区别,不能混淆。因此得出选项正确。

D项符合文意。出自材料二第三张图表,由图3“四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可以看出纽约湾区的高质量大学数量远超其它湾区,加之整合材料内容,可知纽约湾区的创新崛起需要科技发展与人才支撑,可以得出选项“为纽约湾区能够依附众多的著名大学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述正确。

参考答案:B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是正确的选项。由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占地面积超过旧金山、纽约和东京湾区面积的总和;港口吞吐量是以上三个世界级湾区总和的5倍,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动力强劲等优势”的表述,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纽约等世界湾区相比,在这些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合理推断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超越它们的潜力。其中对“潜力”的正确理解,是得出该选项正确的关键。

B项不符合文意,因果倒置。由材料一原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既有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也有强劲的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撑”,可知选项将“科技发展”作为“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支撑”因果倒置。

C项不符合文意,于文无据。出自材料二图3,虽然可以看出入选“TOP1468”的大学数量,旧金山湾区最少,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半的事实,但是衡量“整体经济实力”应有多个依据标准,难以从一个所占大学数量多少的指标,得出“整体经济实力”状况,选项属于于文无据,过度解读。

D项不符合文意,改变时态。出自材料三第一句和末句的整合,其中由材料末句可知选项后半句正确,但是由“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可知选项“业已重塑”将“正在进行”的时态变成“完成时态”,选项改变时态。

参考答案:A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应当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缩小材料筛选范围,梳理答案内容。其中材料一明确提到“从产业发展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地域可谓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内部均衡”指出其中各地域的产业优势以及内部之间的联系;材料三第一段指出当下四大经济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其中“加大高端产业研发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在未来产业领域中把握更多发展先机”等表述可以得出不同产业领域的发展策略;材料三第二段主要谈及受疫情影响,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回归和布局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转变趋势,由此可得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相应变革。其次“概括说明”指出答题的方式,提示学生对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进行筛选梳理、整合,用简明语言加以概括而不需要详细分析。第③点,如有学生答出“顺应全球发展变化趋势,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本土化”也应给分。

参考答案:

①发挥区内各地域独特的产业优势,并加强各地域之间的整合;(2分)②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把握未来产业发展先机;(2分)③顺应全球发展变化趋势,构建区域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2分)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小说将“俄博梁的雅丹地貌”比作“城堡”凸显地理特色,原是静态景象却以“升起”动词描述,化静为动,使得景物富有动态之美,“忽然”写出车中人物尤其是孩子在见到这样独特景观的惊喜心理,因此选项表述正确。

B项与文意矛盾,是正确选项。“冷静而克制”侧重表现人物或叙述者的叙述腔调。其中张霞在回忆往昔时,一个个“号码”在其口中,没有掺杂感情,叙述口吻体现一定程度的冷静客观特征;但是马安北在叙述冷湖兴衰时,无论是“越说越激动”还是“都为之自豪的日子”“这个世纪还会重现当年的辉煌,相信我”等表述,都饱含着人物的强烈感情,因此“冷静而克制”与文章不符合,表述错误。在这里也可以让学生了解“零点写作”与“沸点写作”的区别,加强学生对叙事学知识的了解。

C项符合文意。“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人物语言铿将有力,将荒凉沙漠与丰盈人生进行对比,体现冷湖开掘者那种为国奋斗、执着无悔的人生信念与高贵品质,强化了马安北坚毅豪迈的人物形象。同时“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虽同属小说语言,但风格特色可能有所不同,这在复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有所区别。

D项符合文意。小说开篇写佳智、佳慧因为参加火星夏令营而前往俄博梁,却在冷湖公墓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动于先辈为祖国开掘石油前赴后继、奋斗终身的可歌可泣故事,由“找不到任何语言来描述心情。占据他(佳智)思维空间的火星人一时被甩到脑后,不重要了”表现他们思想上的洗礼与提升,深化了小说冷湖精神世代相传的主旨。选项表述正确。

参考答案:B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答题思路与角度,文本题干侧重强调“张霞心态转变过程”,这就指引学生要结合文章情节的发展脉络,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加以梳理、归纳。其次,细读文本,紧扣情节叙述与人物心理等描写,整合关键信息。(1)小说开端叙写张霞面对孩子们“走青海看柴达木”的请求时,“找各种理由推脱”,但是又亲自送他们参加火星夏令营,而且只是“象征性表示不高兴”,这样前后矛盾的叙述,体现她对于冷湖,既不愿直接面对却又无法拒绝的复杂矛盾心情;(2)随着故事发展与场景切换,当意识自己重回冷湖时,张霞“觉得似曾相识,有些惶恐”“直觉得心脏扑通通跳”“吸口冷气”,通过这些直接的心理描写,可得出她内心的惶恐、紧张和悲伤;(3)再次打开车门,面对并踏上冷湖时,张霞从“踉踉跄跄走动着,寻找自己熟悉的墓碑”到“正给一些坟包重新垒土”行动以及结尾自述“我想回来。脚踩在这里,心里才有踏实的感觉”,体现她内心的巨大转变,从原先的矛盾纠结,抵拒,到现在的宁静与笃定,人物精神也得到洗礼升华。最后要明确答案的重点,落实到体现心理变化的相应词语,紧扣“心态转变过程”这一重点,注重答案的层次性与条理性。本题的出题形式、答案设置均借鉴2019年全国3卷高考《微纪元(节选)》第8题,侧重对人物心理(态)活动的梳理、概括。设题的目的,一方面强调对近年来关于人物形象心理变化这一考点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高考试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强化对高考原题的解读与练习。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斟酌赋分。

参考答案:

①离开冷湖后,张霞找各种理由不愿回去,内心纠结而矛盾;(2分)②意识到所看见的是公墓后,张霞觉得惶恐、紧张和悲伤;(2分)③在缅怀先辈过程中,张霞找到了宁静的力量和踏实的感觉。(2分)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和主旨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怎样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解题的关键,但看似两个问题,实际上在作答时,答题角度与答案呈现并不需要截然分开,这需要学生有所注意。“怎样叙述”强调对小说叙述特色的考查,是学生平时容易忽略也是难以掌握的一个知识重点。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需要了解小说叙述特色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叙述的人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线索、叙述方式、叙述节奏等方面。从知识体系建构来看,学生要依据储备知识,理解并分析在本篇小说中,相应的叙述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尤其要紧扣“怎样叙事”这一核心问题,这里隐含着故事是怎样展开,怎样集中叙述,怎样解决矛盾冲突等问题。因而在结合叙述特色的同时,要紧扣叙事的引出、展开等要点。(1)从叙事人称视角来看,小说没有采用统一固定的人称视角,而是主要在张霞与马安北之间交替转换,因此是以“石油开拓者后人”的第三人称视角加以叙述开拓者故事,所以在客观现实的叙述之中,又含有崇敬之情;(2)从叙事的展开来看,小说由“火星夏令营”引出“冷湖公墓”再引出“开拓者故事”,由生动话题较易引起人们阅读兴趣,且叙述脉络清晰;(3)从叙事内容来看,小说主要围绕“冷湖公墓”而回顾“开拓者故事”,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加以展开,故事内容集中紧凑,不枝不蔓;(4)从叙事的方法来看,小说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穿插了有关俄博梁奇特的地理特征、冷湖“肃穆”的自然环境等相关描写,从而赋予故事独特的美感,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当然如果学生能从叙述顺序(顺叙与插叙的交织),叙述线索(冷湖公墓)等角度回答也可赋分。本题的出题形式、答案设置均借鉴2014年全国卷高考小说《古渡头》主观题,侧重考查小说的叙述特色,重视作品的文学形式之美,旨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斟酌赋分。

参考答案:

①以开拓者后人的视角来叙事,使故事在客观真实中融入了温情;②以参加火星夏令营为切入点引入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以开拓者后人的对话展开故事,使叙事更加集中紧凑;④情景描写与故事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肃穆悲壮的诗意美。(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断句文本内容为人物语言语句,B中“比体中不佳有妨朝事”有误,“体中不佳”和“有妨朝事”构成前后因果关系,且“比”表示“近来”的意思,也不能成为“有妨朝事”的状语,应该分开来,这样D也不正确。C中“殊无一利/国之事若一朝行一事”断句错误,“利国之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语言单位。D选项在这里也出现了断句的错误。

参考答案:A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亭集序》原文相关语句为“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根据文章“修禊”时间点应该在“暮春之初”,和“上元”的“正月十五”不在同一个时间点。

参考答案:B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文意,原文“冀闻谠论”“卿等宜体朕意”体现“世宗希望朝臣们敢于在朝堂之上发表正直的言论,这样才是真正领会他的用心”;原文“百僚善恶邪正,当审察之”体现“并且他要求御史台要严查朝廷百官,以区分善恶邪正”。

B项符合文意,原文“诏滦州饥民移于山西赡济,仍于道路计口给食”可以体现世宗“关心受灾百姓的饥苦,诏令沿途官府给前往山西的滦州灾民提供必要帮助”。原文“今亦不复劳建矣”体现“反省自己因兴修宫室而损害宫人利益的行为”。

C项不符合文意,原文“女真人径居达要,不知闾阎疾苦”体现“女真人不知民间疾苦却能够直接担任朝廷要职”。但是原文“汝等自丞簿至是,民间何事不知”只说明世宗认为来自基层的官员更了解民情,并没有选项中“更应当得到朝廷的重用”这层意思。

D项符合文意,原文“太平岁久,国无征徭,汝等皆奢纵以致贫乏,朕甚怜之。务当俭约,毋忘祖先艰难。”直接体现了选项表述的意思。

参考答案:C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首先要确定每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并能准确翻译,再结合句式等知识流畅表达出来。(1)“出外”是指京官到外地任职。“草莱”原指荒野之地,后来也可指平民。“者”在文中是定语后置,“草莱可助治者”翻译成“可以辅佐治国的平民”。(2)“要”本意就有“想要,希望”的意思。“干”类似于“干谒诗”中的“干”,谋求的意思。

(1)我想得到贤能的人才,从今以后朝廷大臣出京外任,就让他们亲自访查廉洁能干的官员和可以辅佐治国的平民并上报朝廷。

(语意通顺给3分,译出“出外”“草莱”各得1分。)

(2)凡是担任朝臣的,如果对上想求取君主的恩宠,对下想谋求百姓的赞誉,就必定损害忠诚与名节,你们应当警惕此事。

(语意通顺给3分,译出“要”“干”各得1分。)

【参考译文】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年八月,皇帝对宰相说:“唐虞这类的圣人,仍然追求(致力于)明察四方,才能获得天下的太平。我日日夜夜毫不懈怠,希望能够听到正直之言,你们应体会到我的心意。”对御史台说:“从三公以下,百官的善恶邪正,应该仔细观察。”三年春二月甲子,皇上诏令滦州的饥民迁移到山西接受救济,(沿途官府)仍旧在路途按照人口给予粮食救济。八年春正月乙丑,皇帝对宰相和大臣们说:“我想得到贤能的人才,从今以后朝廷大臣出京外任,就让他们亲自访查廉洁能干的官员和可以辅佐治国的平民并上报朝廷。”又说:“你们举荐人才时,凡是自己所认识的人,一定让其他人举荐上报,我十分不喜欢(这样)。如果人才十分贤能,何必计较亲疏远近。”皇帝对侍臣说:“我兴修宫室,都是减少宫人每年的费用来补充兴修费用的不足之处,现在也不再兴建了。像宴饮这类事情,只有太子生日和正月初一(举办宴会),近来上元、中秋也停止宴饮,且我从来都未曾醉酒。至于佛法,我特别不相信。梁武帝舍身成为同泰寺寺奴,辽道宗把百姓赐给寺庙,赐给他们三公这样的高官,他们被迷惑得太深了。”告谕敬嗣晖说:“凡是担任朝臣的,如果对上想求取君主的恩宠,对下想谋求百姓的赞誉,就必定损害忠诚与名节,你们应当警惕此事。”皇帝对李石说:“御史台官员本职就是区分邪恶正直,然而朝廷内外百官,难道没有好人吗?只见你们弹劾他人,没听说你们举荐好人。”十年冬十月甲寅,皇帝在霸州打猎。听说固安令高昌裔不称职,罢免了他。司候成奉先奉行职事谨慎诚敬,授予固安令一职。皇帝对石琚说:“女真人可以直接担任重要职位,(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民间的疾苦。你们这些人从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开始做到今天的职位,民间的事情有什么不知道?凡是其中的利害关系,应当全心罗列,不要当面听从,退朝又有别的言论。”又说:“我最近身体不好,有碍处理朝中之事。现在看你们所上奏的事情,都依照典制文献,根本就没有一件利国之事。如果能够一天施行一件事,一年计算下来,那么这些做的事利益是丰厚的。我住在深宫,怎么能完全知道宫外的事情。”二十五年四月丁丑,皇帝在皇武殿宴请宗室、宗妇,按照不同品级赐予官阶、银绢。己卯,皇帝从上京出发,亲戚都来行告别之礼。皇帝说:“国家太平时间长了,国家没有赋税与徭役,你们都奢侈放纵以致贫穷困乏,我十分怜爱你们。你们一定要勤俭节约,不要忘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因此流下了几行眼泪,众人都感到悲怆,退下了。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A项符合原文语意。诗歌第一句中“阿香”“丰隆”是神话中的人物,“一笑”直接表现了欢快心情。B项符合原文语意。诗歌第二句“雨遍平畴万顷中”直接体现了B选项的内容。C项曲解文意,是正确选项。“旧喜樊迟知学圃”可以体现“曾为儒家弟子想学习农耕而高兴”;“今看许子快论功”中“快”与上句“知”相对,都是动词,是意动用法“以……为快;感到快乐”的意思,指在讨论和畅想农事收获之时感到快乐,充满了对前景的期待和渴望,而不是“不可急于事功”的意思。D项符合原文语意。尾联直接表现了D选项的内容。

参考答案:C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题干中“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明确了答题的基本角度,即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字词使用)等角度展开赏析。“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侧重于景物描写,“遥怜”“预想”明确提示诗人借助想象,虚写了秋收之时的美景。“郁郁”“垂垂”使用叠词,既增强了音韵感,也突出果实的繁茂与丰硕。“翻”“弄”明显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这里用来修饰景物,明显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参考答案:

①“翻”“弄”赋予自然以人格化,写出稻浪翻滚的远景与稻穗低垂的近景;(2分)②“郁郁”“垂垂”运用叠词,凸显果实的繁茂与丰硕,摹写逼真,音律和谐;(2分)③诗人借助虚写,想象秋收之时的美景,强化了春日雨后种粟的喜悦之情。(2分)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命题有两篇文章在大纲规定的64篇范围内。(1)出自初中教材;(2)出自高中必修教材,难度均适中;(3)仿照新高考全国卷出题形式进行命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认为仁人志士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如果禁不住物质诱惑”这两处对答题区间的提示明显。(2)“分别夸饰了山峰之高,凸显了绝壁之险”提示重要,必须是两句相连且前一句写山峰后一句写绝壁。(3)处出题看似自由开放,实际上还是作了一定的限制“辛弃疾也留下了”限定了范围。

参考答案:

(1)舍生而取义(者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或: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1)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此处根据语境,应选“别具一格”。(2)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此处用于“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出等活动”,应选“应运而生”。(3) 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根据语境,这里应选用“顾名思义”。(4)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用“珠联璧合”。

参考答案:C

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判断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而非“修改恰当的一项”。原句有三处语病:(1)“围绕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句式杂糅;(2)“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之中”前面缺少“让”。(3)B项“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介宾短语的宾语残缺,应当与前半句中的“空间造境”在语意上形成照应,应当改为“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的营造”。A、C两项同时存在第(1)(2)种错误。A、B两项存在第(3)种错误。

参考答案:D

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B项侧重点“就无法创造”、D项侧重点“离不开感官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三者融为一体的活动”,与括号后面“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状态”不连贯。C项“也不能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语意与前后文相悖。根据上下文“沉浸式体验所提供的,既有以视觉、听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和“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状态”,A项最恰当。

参考答案:A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①根据横线前后的“当下很多年轻人接触过信贷产品,这似乎强化了某种道德判断”“消费便是消费,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一旦加上‘主义’二字,好像便具有了价值判断的特征”和“那当然会觉得年轻人正在陷入消费陷阱”等提示,可以补写出“正在陷入消费主义陷阱”。②根据“我们如果将审视的目光置于动态框架之下,就会发现……”一句,结合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补写出“于动态框架下审视”,但由于下面紧接着的一句“如果还将其理解为基本的吃穿用度,那当然会觉得年轻人正在陷入消费陷阱”是从反面假设的,从衔接连贯的角度,把补写的句子调整为“不能在静态框架下审视”。填“于动态框架下审视”可得1分。③根据前文“年轻人敢于借贷、直面风险的底气来自对自身能力和社会前景的判断。年轻人消费或许时有冲动”等提示,可以补写出“却并不缺乏理性”。

参考答案:

示例:①正在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②不能在静态框架下审视 ③却并不缺乏理性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第二自然段共6句话,大体可以分为三层。前两句是第一层,指出年轻人的消费图景是后发国家的正常现象。3、4两句为第二层,提倡以动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新现象。5、6两句为第三层,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指出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题目要求“包含因果关系”,所以要选择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将这些信息组织成简洁流畅的句子,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65个字。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因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图景是后发国家的正常社会现象,所以需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以动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

示例二:

之所以要以动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图景,是因为需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也因为这是后发国家的正常社会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