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刘晓凡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在五月天的歌曲《倔强》中,多把弦乐合奏急促开场,MV的画面带入了一群迷茫的年轻人,随着音乐的行进,主唱阿信逆着人群穿梭,暗喻着面对压力与否定的不屈。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1)

而周杰伦的《稻香》开头则以悠闲的虫鸣引入,MV描述了在城市工作的白领,因为种种压力回到家乡,寻找最初的安逸和美好,用另一种方式生活。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2)

“逃离北上广”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

无数的年轻人想留在大城市,寻找机会,实现梦想,但面对高房价和996,以及各种压力,总在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意志力。

如果选择回到家乡,轻松地生活,又要面对内心的不甘,以及相对较低的收入。

当然,还有大小城市之间的人群以及风俗文化差异。

到底是留在这里,面对种种压力,勇往直前,“倔强”下去?还是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生活?

无论如何选择,我们都需要某种职业,进入到社会系统之中,但个体又来自于最初的家庭系统,最初种种的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社会系统里的感知和表现。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3)

埙作为最古老的乐器,据传是6000多年前的先祖,在制作一种叫“石流星”的狩猎工具时,发现有些空心的石球或泥球,抡起来的时候,可以发出声音。

当时的人们觉得好玩,就拿起来吹,慢慢地发展成单纯的乐器。

在原始社会中,随着部落的发展进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需求,然后就有许多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的人,慢慢地发展成一种职业,在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中,多少都有些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在利益循环的链条中,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但在进入社会系统之前,早年的经历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

有些在公司中很容易和领导对抗的个体,往往和自己的父亲,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冲突,这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去重复对抗权威的模式而已。

而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那些有父亲高质量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逻辑性都比较突出。

这就好像原始人的父亲,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配合打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增长了各方面的能力。

从系统角度看,负责家庭外部安全的人,往往具备这些相应的品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和母亲的功能有时候会反转。

一位女士在父亲的暴力下长大,这显然影响了她对外的社交能力。

她在和陌生人相处时,有非常大的紧张和恐惧感,但在高中毕业后,她却鬼使神差地选了人力资源,这样一个和人打交道的专业。

结果,她工作后的压力可想而知,每天需要极大的勇气,强迫自己和别人沟通,但每次都收效甚微,进而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这个职业,是潜意识为了自我疗愈,而做出的选择,企图修复她这方面的创伤,但除了工作,她还要和自己的创伤对抗,搞得非常的疲惫,被动躺平。

有时候,选择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只是表面的迷茫,有一些未被解决的创伤,影响了自己对系统的适应性,就算回到小城市,依旧要面临这些情况。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4)

命运交响曲

在人生行进到25到35岁这个年龄,普遍是职场中非常关键的阶段。

刚毕业不久,或是已经工作几年,如果没有相应的突破,很可能就会在后续的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这个时间也会面临父母催婚的问题,命运似乎到了十字路口。

其实这就是和人的亲密,以及和工作亲密的问题,有的人两面都可以恰到好处,两者的内在有微妙的关联。

如果想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迅速判断自己和工作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先尝试觉察: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是否具有相对而言的不可替代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技术、经验或者综合能力等方面,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在整个公司的系统运作中,当下的职位是否处于较为关键的环节,一般来说,这是和回报呈正比的。

  • 而公司的人文环境,领导有没有给予学习和升迁的机会?
  • 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具有成长性?

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各方面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而这种能力的性质,是关键甚至决定性的。

比如:熟练地操作各种表格,这种能力虽然有短期的不可替代性,但成长性不强,而且会被锁定在这方面,反复地做类似的事情,看似可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并可以创造一定的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被替代,本事的护城河不够强大。

在大城市做表格,和回到小城市做表格,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很多无形的能力,是知识、经验、直觉以及性格的结合,随着工作的不断进展,也会不断地拓展在这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这几乎是留在大城市必备的要素。

除非做的是那些非常基础性,但不可或缺的工作。比如:快递、外卖或是其他的服务类型的行业。

如果自己的价值,只是年轻,可以拼体力,那么到了35岁左右的年纪,就要面临被优化的风险。

尤其是在大城市,每年的毕业生不断地涌入,剧烈的竞争一直都存在。

当然,有些人会选择创业,来实现梦想,或者一开始就打算赚够了钱再回老家,这就需要另外的视角了。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5)

破碎的乐章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观察过一位婴儿,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彩色的羊毛被很感兴趣,喜欢把被子上的线头扯出来,然后按颜色分类。

这种爱好一直存在,他在成人之后,成了某家纺织工厂的色彩专家。

如果将人生看做一首歌曲,这位男士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旋律,并将自己的天赋,在职业中体现。

而他之所以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并不断地成长,是父母在童年给予了相关环境,并没有打击或者强行改变。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挫折,经历过创伤,有些创伤反而能激发创造力。

在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时候会在游戏中想象出一个人物来保护和陪伴自己,在观看那些漫画和影视作品,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英雄来保护地球和人类,这和小时候的游戏没什么两样。

有位男士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高超的绘画天赋,攒了许久的钱,买了些很贵的画笔,并偷偷把作品寄到相关的机构,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母亲发现了他的秘密,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把一根根笔掰断,把画撕碎甩到他脸上,并威胁到以后不许画画。

这种创伤压抑了天赋,这位男士需要成为家长理想中的各种样子,但一定不是做自己。

他需要成为另一个人进入某种职业。

大城市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现状)(6)

1、同一种调调

在过去系统中被压抑或者渴求的部分,会在新的系统中以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式,投射出去,这在某种角度讲,影响了命运。

所谓的“出身”,就是一个人早年成长的轨迹。

比如:对父母压抑的那些愤恨和不满,常常会在当下的权威上体现,潜意识里希望他们是完美的,就像理想化的父母那样。

只要对方表现稍有“瑕疵”,潜在的攻击性就会出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又要压抑这些信息。

个体在此时,就需要先处理这些信息,或者说潜意识里要处理这些信息,无法与工作单纯而直接的连接。

疲惫和焦虑就会出现,因为要面双重的压力,这时常会动摇自己的信心,或是稳定性。

但去觉察和转变这些早年的过往,似乎是唯一的路。

2、轨迹

如果说可以在心理层面,觉察自己身处系统之中的各种模式和变化。那么,在职业层面,可以尝试理解本身所在的位置,和上游以及下游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整个经济链条的循环中,以何种方式获益,并且是否有可持续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获益的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些职业,因为科技原因,受地域限制较小,或者是回到家乡后,依然有机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有着不错的发展。

甚至在当地形成某种认知上的优势,依然可以在整个系统的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城市所谓的资源或者人脉,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一般来说,对系统的影响越大,回报率就越高。

3.找自己

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如果被父母恰当地回应,那么这方面的发展,就会成为他们内在核心的部分。

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展现出来的特点被忽视或者压抑的话,成人后的自己,就需要某种方式,去找回自己。

曾经有人问曾奇峰老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呢?

简单的说,就是要搞事儿,搞各种各样的事,见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些事情中间,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大的存在......

这是曾奇峰老师的回答。

如果有什么外在的标准,就是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将这些内在的部分,通过外界可以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创造实际的价值。

换句话说,就是用真实的自己,通过专业这个“外壳”,去展现一些东西。

当真的能找到自己时,个体就在世界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出发,不管是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家乡,就会根据这个位置,做出相应的决定。

年轻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所以,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