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小品报幕词(开年上班第一天)

《坑》只在讽刺躺平式干部?如果这么认为,就真的小看这部作品了。除了躺平式干部,其背后讽刺的东西连中纪委在评论中都不敢直接指出来。

半年未填平的“坑”在何处?小品中郝主任有交代,这个坑在自己区6米,在隔壁区有20cm,这里交代了一个重要的设定,郝主任是区级道路养护部门的中层干部。

中国的区有两种,一种是直辖市的高配区,区领导是厅级干部,另一种是地级市管辖的区,区领导是县级干部。(不考虑区领导在上级有兼职的情况,如市委常委兼区委书记)

郝主任是什么级别?小品中也有交代,郝主任表示其在正科岗位披荆斩棘了二十余年。

郝主任在哪个“区”?对大多数县级区而言,正科属高级别了,都是进党组的存在,作为能决定道路填不填的大boss,分管的是业务部门。这时不应该叫郝主任,应该叫郝局长。既然叫郝主任,并且是中层管理人员,其应当是在直辖市的区道路养护部门。

直辖市的区级单位工作的公务员,按照正常的提拔进度,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下,从刚录入公务员一帆风顺的到正科要四到六年。不一帆风顺的话那就有的等了,没有突出表现论资排辈的话,七到十年晋升副科都有可能。

按照较快的速度计算,郝主任21岁进入单位,6年提正科,在正科岗位工作了二十余年,其目前应该50岁左右。

时间都去哪了小品报幕词(开年上班第一天)(1)

郝主任是天生躺平者?不是!小品中有一个年轻有干劲的人物艾伦,小品交代其两年后从一名小科员成长为180的大科员。从设定看,应属于刚进入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其表现?工作积极,一心考虑赶快把坑填好,工作成效也好,办了五件实事,是已公布数据两个人里面最多的。

表面上看,这是艾伦个人,其实他是郝主任年轻的时候,刚进体制,干劲十足,充满了主动做事的意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结果是干得也不错,得到了赏识,很快(到期)得到了提拔。

后面呢?郝主任正科一干就是二十几年,郝主任刚提正科就躺平吗?办了两件实事的杨子是郝主任刚晋升正科时的样子。干事依然在干,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外界干扰因素增加,没有刚进入体制的动力了。

下一步就是躺平的郝主任了,郝主任如何一步步沦为躺平者?原因之一是郝主任在正科的位置上坐了二十余年。二十余年是什么概念?二十年前非典都没出现,而去年官方已经半宣布新冠疫情结束了。十八大后,公务员的工资就完全取决于行政级别了,除了常规调薪外,郝主任行政级别没涨,工资没涨。二十余年,会消磨任何一个人的进取心,任何一名冲劲十足的人都会变得消沉,选择躺平。

这背后讽刺的是官僚体制,受制于名额限制,普通公务员出现了晋升天花板,这层天花板又把工资压的死死的——两个死死的就导致绝大多数人选择躺平,这甚至不是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了,这是人在无力与天斗后的妥协。

能者上不代表能者都能上,上面的位置是固定的,三个能者抢一个位置,总有两个能者被淘汰。

郝主任是不是能者?是的。他知道填坑需要协调十几个部门,业务很熟练;他对东非大峡谷情况信手拈来,说明不仅阅读广泛,更记忆力强;他在镜头前镜头后两个样,说明能正确处理舆论事件,智商不低。业务熟练加智商不低,这种人在任何场合都不是默默无闻之人,郝主任前几次提拔恐怕也因有过人之处。

时间都去哪了小品报幕词(开年上班第一天)(2)

自己工作都算自己绩效的话,通过绩效对比,组织部门是可以通过最基本的数据模型识别、选准、用好干部的。这种私企按件计费的模式在体制内却难以真正提现。实际中确存在领导“抢夺”下属工作量的情况,小品中也通过了相当的笔墨来提现。艾伦、杨子和常远的实事被薅的一干二净,郝主任本来没做啥工作,但向领导汇报的实事却是部门最多的。就笔者熟悉的领域而言,就存在法院院领导“挂名办案”的情况,挂的是领导的名,体现的是领导的工作量,但大部分工作都是下属做的。看起来不科学,泯灭人性的社会现象,确少人反对。因提拔的提名权在领导手里,下属不仅不反对挂名办案,反而抢着被挂名,以获得领导的赏识。

领导也会反驳“没有我的牵头协调,这事能办下来?”,这就涉及到小品中另一个讽刺点“九龙治水”下的工作分工。郝主任在小品中表示“把坑填好,需要协调十几个部门”,就填坑而言协调十几个部门有点夸张,但因坑在两个辖区的交界处,协调另一辖区的道路养护部门是必须的。协调的本质是责任的分担,故一个科室主任是难以跨单位协调工作的,郝主任躺平的背后是戴局长的不作为。

小品还有一个讽刺点,体现的不是很直接。常远在马局长到任后的第二天就将工作材料汇报上去了,说明马局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是要求下属将工作形成文字材料后报告。试想,马局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如果马局长没有实地调研,而是在办公室看材料,马局长会得到啥结果?郝主任办了8件实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位主任是值得信奈的,甚至是可以在下一步提拔重用的。这讽刺的是上级不喜欢实地调研,或者说喜欢在下属的陪同下实地调研,这种调研能发现啥实质性问题呢?得到的问题恐怕还没有市长信箱收到的问题多。最关键的是上级乐于这种调研方式,这是双赢的方式——上级调研了,发现了小问题,工作体现了,又没有和下级撕破皮;下级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大问题没有被发现,一定程度获得了“赦免”。皆大欢喜。

发现问题并提出很简单,难得是解决问题。指望通过问责减少避免躺平式干部的出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只会让躺平式干部变异罢了。郝主任如何在问责体制下完全摆脱自身责任?郝主任完全可以找十几个部门协调,有一个部门提出不同意见,郝主任就可以停下工作,并把责任推给不同意的部门,这就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促进人不停奋斗恐怕只有三种方式:物质奖励,精神刺激加问责。如何将这三点糅合好,才是真正对顶层的考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