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历史背景: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马上就到清明节了,大家是不是都已经安排好时间回去扫墓祭祀了呢?清明节这个节目的重要性,恐怕一点也不亚于春节端午这样的大节日。
而且这个节日,是所有节日当中气氛最为庄重严肃的一个,其他的节日大家都会相互说“节日快乐”,但是清明节却绝对不会。
清明
杜牧的诗里面很好地形容了人们过清明节的心情——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是“欲断魂”了,所以这个节日总是让人有种伤感而凝重的感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农村也有以“清明”这个节气为标杆,播种各种农作物的风俗习惯,那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说到清明这个节气前后,气温开始升高,那么就要开始“春种一粒粟”,到时候才能“秋收万颗子”。
清明
除开这些呢,我们还有在“清明节”去扫墓的习俗,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尊重与追思之情。
清明节的传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吗?
清明节习俗的来历,有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叫重耳,也就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在当上国君之前,曾经因为皇位继承的问题,被迫流亡逃命,只有几个忠心于他的亲信跟在身边。
重耳
重耳四处逃亡的生涯当然很难熬,经常是饥不果腹差点饿死,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其中有一位跟随的臣子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之后喂给重耳才让他活了下来。
这个割肉救主的臣子就是介子推。后来重耳当上国君之后,成为了名列春秋五霸的晋文公,重耳就想到了当年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想要对他进行封赏,但是没想到这个时候,介子推不但三番五次谢绝了国君的赏赐,还干脆隐居到一座大山之中,不愿出世。
介子推
晋文公也是个比较固执的人,你不要我的赏赐,那我就一定要报这个恩才行,为了逼介子推出来,他想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这样你介子推就不得不出来了吧?
但是没想到,这把火一放,反而活活把介子推给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十分后悔,从此以后每年都去这里祭奠介子推,结果发现当初那棵已经被烧枯的柳树竟然又发出了新芽。
清明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就给这棵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昭告天下,把介子推去世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意思就是不允许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因为介子推是因火而亡,而寒食节之后的第二天,就叫清明节,用于纪念介子推。
所以,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就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是晋文公强制性的命令,最早的清明节,其实与扫墓无关,只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是慢慢地,人们就把祭祀缅怀的对象扩大到了已逝的亲人和先祖,这才有了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所以又叫做祭祖节,此后人们就都是自发自愿地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追思先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