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林拍过什么电视剧(巩汉林如剧如戏上映)
文/马庆云
9月12日,电影《如剧如戏》正版视频平台上线。该片因为有巩汉林老师的主演,而备受专业影迷和戏迷的期待。该片在简介当中声称,是戏曲题材,又有巩汉林老师这样的戏骨加持,所以免不得让影迷期待值过高。不过,从该片的整体质量来论,《如剧如戏》更像是“挂羊头卖狗肉”。
不妨简述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男主是一个坚持文学写作的小作家,作品很难商业化,因此穷困潦倒,没钱租房,没钱吃饭。大街上,男主扶着一位崴脚的大妈去医院。结果,大妈收留了男主,给男主饭吃,给男主便宜房子住。大妈的女儿,也就是《如剧如戏》的女主,女承母业,坚持唱越剧,继而和男主发生了爱情故事。
可两个人都是“怀才不遇”。男主找不到工作,女主戏曲才艺表演,也让人轰下去了。继而,一段励志故事展开,两人要当自强。这个时候,巩汉林老师的诸多戏份出场。在这部作品当中,巩汉林老师饰演男二号,也是曾经的台柱子,和女主妈妈是当年的搭档。男二号戏份其实可有可无,但因为巩汉林老师的出演,而变得非常重要。巩老把一个老年戏曲演员的落魄演的非常不错。
男主这边,遇到当年暗恋自己的小师妹。这个时候的小师妹,已经是安总。狗血剧情开始上马。安总立马改变了男主怀才不遇的境遇,开始带着这位男主各种“上层消费”。最后,影片强行扭转,男主不喜欢安总,喜欢女主,喜欢越剧。然后,就是俩人终于在越剧的道路上成长了起来。然后,大结局。
说这部电影“挂羊头卖狗肉”,可能编剧和导演会非常伤心,“我明明歌颂理想、弘扬传统文化了嘛,凭什么就得不到正面评价呢”。《如剧如戏》的创作理念,很能代表一批烂片烂剧的创作思路。这批剧作,把一些非常优质的内容当做了自己羊头,比如,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实际上,因为自己拙劣的创作技能和粗浅低端的创作意识,而造成整部作品都是不入流的低端作品。问题没有出在戏曲文化上,而是出在创作者的水平低上。
一个烂俗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内容,其实对要歌颂的题材是起不到正向价值的。比如这部《如剧如戏》一直在喊口号,要弘扬戏曲文化,要继承老祖宗的文化传统等等。但整个作品的内核,一直没有上升到真正的戏曲文化的高度上,一直停留在烂俗电影经常用到的“实现梦想”的梗上。这种烂俗低端,反倒是让剧作当中那些正确的口号引发了剧迷和影迷的厌恶之情。
戏曲之美,戏曲当中到底蕴藏着哪些文化内容,戏曲对于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又是怎样的等等,这些才是真正优秀的戏曲题材的影片应该追问的。可是,在这部《如剧如戏》当中,影迷只能看到一个烂俗不堪的实现梦想的老梗,看不到基本的戏曲之美,戏曲品格之美。编剧不愿意真正深入到戏曲艺术当中,创作出来的内容,注定是非常浮华且浮躁的。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扶贫剧当中。扶贫题材,当然是好题材,但总是因为某些烂编剧的投机耍滑,活生生糟蹋了好题材。
对于《如剧如戏》而言,它的每一次故事转折,都缺少基本的信服力。这是最大的问题。说个他山之石。毕飞宇的《青衣》,每一次的戏剧性转折,其实都是戏剧人的性格使然,是戏剧人格的必然走势。也只有让性格决定剧情走势,影片才不会沦入到烂俗的境地当中。《青衣》显然可以算是戏曲题材当中较为优质的代表作品。而它的优质,仅仅是每一次的故事转折,都是戏剧人格带来的吗?
它的真正优秀之处,是让故事的转折发展,呈现一种人格的态势,读者、观众、影迷能够在这种态势当中,看到真正的戏曲工作者是怎样的精神层次,甚至于是怎样的不疯魔不成活。这种小说、影视剧的创作方式,才是和真正的戏曲文化相通的。中国的戏曲,重人物,不重故事。不努力塑造真实的戏曲人物,只拿着烂俗电影的梦想梗去套弄一个所谓的戏曲故事,实在是对戏曲艺术最大的侮辱之一了。
以巩汉林老师的艺术品位而言,这类情感虚假、粗制滥造的剧作,真的不应该参与主演。而于观众、影迷而言,只有对这类作品提出更为高级的要求,才能出精品,才能不败坏戏曲文化。打着戏曲旗号贩卖烂俗电影梗的作品,越少越好。
{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