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

5月5日,我在《北京市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北宫”一词是何来历?》一文中考证了地名“北宫”一词的来历,文后评论区中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还有个"南宫"呢?”今天我再撰此小文,讲述一下北京带“南宫”的地名来历。

北京地名中,以南宫命令为地方有三处。一处是大兴瀛海的南宫村。第二处是位于石景山区的南宫。第三处是丰台王佐的南宫村。

一、大兴瀛海的南宫村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大兴南海子(南苑)这一片还是荒郊野外,有湿地,并时常有野兽出没。这一带也已经建了两座小型行宫。康熙皇帝为了在南海子晾鹰台附近举行演武阅兵、狩猎等活动方便,即在南红门内敕命再修建一座行宫,定名南红门行宫。

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1)

行宫坐落在南红门内西侧,坐北朝南,宫门正对苑墙。北望,凤河水从行宫后由西向东潺潺流过;东望,小龙河由北向南将五个海子相连;远望,晾鹰台绿野台崎;近观,渔猎处波光粼粼。此外,行宫周边还建有“菩萨庙”、“ 圣关庙”、“望围楼”、“圣石桥”、“花影壁”等建筑。康熙皇帝晚年每次来南海子,就喜欢驻跸在这里,并御笔题匾额“景湛清华”。

南苑为禁苑,苑内几乎不住人,不耕种,只有一些维护的人,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五十二年,南红门行宫增设苑户三十二人”,南宫村就是由这三十二个苑户最初形成的,他们均为满族旗人。

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2)

康熙皇帝后,除乾隆皇帝到此驻跸过少有的几次外,其他清代皇帝几乎没有在南宫驻跸过的记载。因此,清中期以后,南红门行宫倍受冷落。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国变”,南宫村成为义和团的重要聚集点。史料记载,义和团在南红门外一个称七股道的地方,成功伏击了一支从天津过来的八国联军,使侵略者损伤惨重。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也洗劫了南海子。为了报“七股道”之仇,联军偷袭了南宫村,杀害平民三十多人,并放火烧毁行宫和苑户房一百多间。从此,南红门行宫成了一片废墟,仅仅留下了南宫村。

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3)

清末官准南海子招佃垦荒后,不少来自山东、河北的汉人来到南宫周边垦荒,使南宫村的人口逐渐增多,南宫村成为了满、汉民族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的村落。

二、石景山南宫(这里也有一个南宫村)

在石景山区西北部五里坨地区与门头沟区三家店相邻,有个叫南宫的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叫做南宫,是缘于一座满清宗室阿巴泰饶余敏亲王家族园寝。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年-164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20 岁起随太祖征战沙场,为清朝打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4)

爱新觉罗·阿巴泰

阿巴泰于天命十一年(1626)初封多罗贝勒,崇德元年(1636)封多罗饶余贝勒,顺治元年(1644)因战功晋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 薨, 年五十八,谥号敏,立坟于隆恩寺故址。康熙三年(1662)追封他为和硕饶余敏亲王。

满清刚入关时,满清宗室实行跑马圈地。史料记载:东起潭峪、南抵麻峪、西至搭拉峪、北达香峪山场皆为阿巴泰家族所占。其中潭峪在石景山区五里坨地区,香峪在现在的门头沟军庄镇,麻峪在石景山区,距石景山火车站不远。(这里的麻峪应该是石景山区的麻峪,而非昌平麻峪)。至于搭拉峪在哪里现在已经无从查起。这一大片的土地都属于阿巴泰家族领地,里面就包括现在的南宫地区及隆恩寺故址。

南宫市名称的起源(北京三处地名中)(5)

因饶余敏亲王其家族皆葬在隆恩寺之南,故此地地名曰"南宫"。这里“宫”指的是地宫,也就是饶余敏亲王墓。

三、丰台王佐镇南宫村

丰台的南宫村是王佐镇所辖的自然村,位于镇域的南部。

南宫村元代成村,曾名“公村”或“南公村”,据《永乐大典·四千六百五十卷·顺天府志·良乡县·乡社》中载“公村社”旧属“安仁乡”,为良乡县辖村。《房山县志》里即称“南公村”,后改称“南宫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