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

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1)

吴谋亮(左)和同事在检测管道安全,他们每半小时就要在寒风中巡检管道一遍,检查点多达近千个。/张弘弢

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2)

2月1日零时许,佛山西站上客区的公交车卡位,陈光裕在出发前收到车队队长送上的夜宵。/记者黎汉沿

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3)

急诊室医生和护士向病人了解 情况。/佛山日报实习生谭子豪摄

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4)

海巡员上船检查船舶资质。/佛山日报记者陈晨摄

守护寒冬里的温暖(寒冬暖色深夜城市守护人)(5)

大沥收费站发生交通事故,黄旭涛与同事在现场处理。/佛山日报王澍摄

开栏语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发出的最强音,开启了中国新时代的新征程。春节将至,沐浴党的十九大温暖阳光,佛山大地处处迎来了新气象,佛山日报今起特别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通过记者的笔触察寒问暖、感受民生,将最真实、最生动的基层新貌,向每位读者传递。2018,让我们与温暖拥抱。

寒风凛冽,夜色迷离。当城市远离喧嚣,万家灯火此起彼伏之际,城市一天忙碌过后的片刻闲暇,开始升温。

屋檐之外的每一处城市角落,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论严寒、不顾风雨,始终坚守城市工作一线,为守护你我平安与城市的井然秩序,默默承受着寒冬之苦:

西江风起,他是夜巡河道的巡航员;繁忙路上,他是指挥交通的春运值勤者;彻夜守护,他是全天候待命的燃气管道维修人;24小时待命,他是救死扶伤的急诊医生;走街串巷,他是保一方平安的巡逻民警……

昨晨前夜,佛山日报派出多名记者兵分多路,直击寒冬夜里这些身处城市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体验并见证着他们用执着的坚守,燃起一座城市的温度。

这个冬夜,因为他们,佛山不觉寒冷。

执勤就得在路上

1月31日20时人物: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大队民警黄旭涛

匆匆吃过晚饭,黄旭涛到装备室领取执勤所需的工具箱,开始晚班的工作。“晚饭要提前吃,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随叫随到。”

这时的室外温度仅为6℃,黄旭涛穿上单衣、毛衣、棉袄和外套四件装,便驾驶警车对管辖路段进行巡逻。广佛高速(沙贝-谢边路段)、佛开高速(谢边-九江大桥路段)近50公里的高速路段均属黄旭涛所在的大队管辖。

20时,黄旭涛来到张槎收费站,一辆半挂车停在高速路口等着货车前来卸货,他急忙摇下车窗,提醒车主赶紧离开。广佛高速上的车流量较大,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都必须要及时清走。

在他看来,这天晚上的事故量还在可控范围,“一旦遇到下雨的时候,仅是处理事故一个晚上都忙不完。雨天在路面处置警情,往往会全身湿透”。

“执勤就得在路上,湿透了也要继续干,干着干着就干了。”黄旭涛笑言自己早已习惯天气、节日对工作的影响。他拍了拍身旁年轻民警的肩膀说:“像你们这些新警,也是时候适应下我们的节奏了。”

江风水浪知艰辛

1月31日21时人物:海事夜巡员郑国辉

舰首的海事旗帜在寒风中嗖嗖直响,郑国辉看了看手表,此时已是20时20分。

紧张而忙碌的晚饭后,顺德海事处下属部门均安海巡执法大队的3名执法人员便开始对辖区海域进行每周两次的例行检查,海事夜巡员郑国辉亦在其中。

夜晚航行的船舶顺潮而行,主航道上的七滘大桥像个安静的哲人一般伫立,顺德新港上装卸集装箱的暖光缓缓地打在江面上。

均安海巡执法大队辖区范围包括西江佛山段的下游、东海水道和马宁水道,管辖范围超过25公里,与中山小榄、江门水域交接。因交界地带易造成“三不管”,这也是执法人员重点监管区域。

21时,江风凛冽,郑国辉与江面一艘油船对讲,并要求靠船。这是一艘并不适合在临时停靠点抛锚的运输危险品船只,郑国辉向对方推荐了危险品锚泊点。这里不仅航道窄小,还有桥梁、礁石需要避让,水上交通隐患不少。

随后,海巡船又靠近一艘运载砂石的货船。郑国辉抓住货船栏杆,一撑,一转,一跃,人便到了货船上。几名执法人员穿过三层楼梯,来到船舶驾驶室,针对船舶资质进行例行检查。“天这么冷,你们比我们更不容易!”船员忍不住感慨夜巡工作的辛苦。

夜巡船继续在西江行驶,只有江风水浪与深邃夜空作伴。22时,夜巡结束,郑国辉在智慧海事监管平台APP确认:今夜暂无船舶被处以行政处罚。“今天的情况不错。”郑国辉说。

警灯也是一种安全感

1月31日23时人物:澜石派出所民警唐建波

23时20分,港口路一家健身房门外,历经近两个小时的艰难谈判,唐建波与搭档顶着低温,初步调处了一起劳资纠纷。望着一众讨薪者渐渐散去,唐建波心中悬着的大石方才放下。

当晚21时20分,正在值晚班的唐建波接到报警,港口路一健身房由于经营交接发生劳资纠纷。当晚,20多名老员工来到健身房,清走会员并拔掉电源,健身馆新员工只好报警求助。

唐建波到场后,除了安抚员工情绪,还及时联系了街道及劳动部门到场。一个多小时过去,在各方努力下,新经营者表示将积极配合解决薪酬及货款问题,但现场不少人仍有疑虑“大家记住劳动部门的要求,如果再出现问题及时报警”。唐建波安抚道。

众人这才放心离去。

迎着寒风,唐建波上报警情处理情况之后,继续深夜的路面巡逻。此时夜深,路面已无行人,但警灯依旧闪烁。

22时到凌晨3时,唐建波和同事需要沿着既定路线巡逻,实在累了可以到执勤岗点稍微休息一下。“对市民来说,见到警灯也是一种安全感,总有夜归人。”

温暖夜归人的回家路

2月1日零时人物:G1路公交车司机陈光裕

“还有最后一班车,开完就回出租屋。”时钟指针指向零时,给家人发完微信后,陈光裕收起手机,吃过一份八宝粥,便绕着G1路公交车跑了起来。寂静的蓄车场响起了“哒哒”的脚步声。

“最近天气冷,趁休息时间下来跑跑步,活动活动筋骨。”他笑着说,偶尔兴致来了,还会拉着车子尾部的单杠做几个引体向上。

“没有漏油,没有滴水,车胎够气,车尾没事,灭火器,安全锤……”他绕着车子,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弯腰检查。确认车子性能完好后,陈光裕回到驾驶座,将写着“尾班车”的牌子靠在车窗上,系上安全带,静静等候发车。从13时30分地铁金融高新区站发车前开始,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重复10次。零时16分,陈光裕和他的G1路公交车从蓄车场开出。

来自罗定的陈光裕,到佛山已有12年,今年是他成为G1路公交车司机的第二年。每一次行车都让他乐在其中:“每天看到的景象都在变化,每天遇到的人也在变换。”

行车时,陈光裕始终目视前方。他说,这份职业虽然平凡,但一点也不简单。“肩负着整车人的生命安全,把每一位乘客都安全送到站,就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经过1个小时的运行,G1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南海车站,全程平稳,尽管没有一名乘客。

熄火,拔匙,巡视车厢,填写安保档案表,关灯关窗,再环视车厢一次,陈光裕这才走下公交车。这时已是凌晨1时54分,他已连续工作12个小时,完成了11个班程。

白衣天使夜色中更动人

2月1日1时人物:市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凌晨1时,一辆救护车从禅城区新虹村小区驶出。亮光划破黑夜,迅速驶向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分钟前,一名女子洗澡时,煤气中毒昏迷摔倒在浴室里。

护士丁水娣身上只穿着两件单薄的工作服。凌晨的气温只有7℃,冷风从车厢缝隙挤进来,她打了个寒颤,哈气搓了搓手。运送部的汤正斌坐在车门旁,车一停,他马上跳下车,一手夹着轮椅,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四楼出租屋。他自封“火线工人”——“救援比救火还急,早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

屋内,一名女子仰面躺在浴室门口,边哭边喃喃自语:“救我,救我……”回想起10分钟前的那一幕,求助的市民杨先生心有余悸:他的女友躺在地上,眼球上翻,咬着舌头,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

救护组仔细观察,不足2平方米的浴室,液化煤气瓶连着热水器搁在角落,窗户紧闭,唯一的通风口被衣物严严实实地堵住。随行医生肖晓文当即作出初步诊断,女子系一氧化碳中毒。丁水娣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保持通风。

女子脱离危险后,肖晓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算上这次抢救,这已是肖晓文当晚值班跟的第四趟车。

寒夜坚守安全岗位

2月1日1时人物:沙口LNG储配站站长吴谋亮

凌晨1时2分,在位于张槎的沙口LNG储配站,站长吴谋亮的夜班才刚刚开始。吴谋亮穿上橙色的防静电工作服,戴上头盔,把一部对讲机别在胸前,手里拿着一台天然气检测仪和一瓶肥皂水,开始巡查。

占地面积18亩的沙口站最多可储存约400吨液化天然气,是佛山市主要的应急气源。吴谋亮说,为了保障安全供气,公司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夜里每半个小时巡查一次。

“值班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万一有泄漏就会很危险。”吴谋亮说,“我们的检测仪非常灵敏,浓度超过50ppm就会报警。”吴谋亮身体稍微往前倾,将检测仪伸到金属接口处,仔细察看数据。对于重点位置,他和其他值班人员每次巡查都要检测一次,以防有疏漏。

寒风将记者吹得手脚打颤。吴谋亮坦言,这么冷的冬天,每半个小时要外出巡查一次,确实很考验人的意志力。“特别是凌晨三四时,当困意爬上眉头,是最难熬的时刻。”

说完,吴谋亮搓了搓冻僵的双手,走进中央控制室,认真查看设备管网图。“天虽然冷,但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要坚守在这里。”

城市变美离不开他们

2月1日2时30分人物:环卫工人朱秀花与李土金

凌晨2时30分,室外温度6℃。城门头西路,冷风吹过,枯叶从树上飘下。一辆闪着橙色灯光的环卫作业车缓慢地向前移动,车后,2名环卫工人拖着高压水枪,冲刷路面的泥沙和枯叶。

37岁的朱秀花和32岁的李土金都是负责晚上清洁路面的环卫工人。虽然戴着手套,身穿风衣,但工作4个多小时后,两人的手套早已湿透,靴子也沾满了水,鼻子被冻得通红。

“这水枪喷出来的水很大,一不小心就会把裤脚打湿。”朱秀花一边用水枪冲洗地面,一边告诉记者,她每天晚上10时半上街清洗马路,一直工作到凌晨5时。凌晨时分刮寒风时最冷,感觉手脚都冻僵了,“冻得像石头一样”。

对于工作的艰辛,已经做了21年环卫工的朱秀花说:“一开始确实常常感冒,不过做了这么多年,也不觉得很辛苦了。”朱秀花16岁加入环卫工人队伍,常年上街清扫马路,无论是华灯初上的夜景还是空旷寂寥的街头,她都见过。“晚上刚出来时比较冷,但一干起活来就不冷了。”旁边的李土金腼腆地笑着说。

凌晨4时半,天色还是很暗,朱秀花和李土金不知不觉已在大街上扫了两个小时。寂静的城门西路不时传来“沙沙”的扫地声,湿漉漉的马路上明显干净了很多。半个小时后,将有另一批同事来接班,两人即将结束整夜8个小时的工作。但等到晚上10时半,他们又会准时来接班,迎接另一个深夜。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庞文彬

采写/佛山日报记者李晔至、林嘉慧、陈晨见习记者周珊莹、韦娟明

实习编辑 | 刘心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