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刘圩历史(淮安和泗阳一带)

睢宁刘圩历史(淮安和泗阳一带)(1)

刘须随/口述 刘岳/撰稿

在我们刘氏祖辈中,有个叫刘观砚的太祖(具体年代不祥),是泗阳县原葛集乡刘圩人,他曾荣获文武双进士的光荣称号。因家谱书上没有记载,只是祖辈人代代口传,出生年代已记不清了。

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就是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进士是学历,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历。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同级别的官。

封建时代,读书人凡中进士,无异已入官籍,所谓跃登龙门,就因为他们从此属天子门生,因而身价百倍。进士除少数出身寒门外,大多属望族子弟,所谓望族是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这些人家常常是名人辈出,名声遐迩。

睢宁刘圩历史(淮安和泗阳一带)(2)

由于他佐政有功,深得皇上信任,因此皇上特赐他在老家门前竖起“刘”姓大旗,直到1944年以后才消失。从此葛集的刘圩“旗杆刘”远近闻名,有姓刘的人聚到一起,首先问:“你是‘旗杆刘’,还是其他刘?”“旗杆刘”人走到哪里,外姓人都敬重三分。皇上还赐刘观砚8字匾额:“学种明经,玉种胶墙”,挂在姓刘的祠堂里,以示皇恩浩荡。这8个字的意思是:学习这个种子,像四书五经一样明亮,又像玉胶注的墙一样坚实。主要是夸奖刘观砚知识丰富扎实,出类拔萃,在皇上的宏图伟业中,写下了他忠君的篇章。可惜这个匾额在文革时,因拆祠堂盖学校被毁。

据说,有一次,他回家探亲,正好村庄上有一老人去世,大家都知道刘观砚有才,就请他为逝者写点悼念性文字,他知道逝者喜欢垂钓,而且喜欢和朋友游山玩水、喝点小酒。大家都想看看刘观砚才华和他的墨宝,急忙为刘观砚磨好墨,铺好纸,奉上笔。只见他拿着笔,面色凝重,笔走龙蛇,挥毫写出四个“一”,围观者面面相觑,不懂其意,全把目光投向他。

就在大家冥思不解时,只见他行云流水般写道:一丈鱼竿一寸钩,一人独坐一孤舟,一人单饮一杯酒,一人二目看春秋。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随之爆发出阵阵掌声。字字遒劲有力,浑然天成,短短几句话,画面般地概括了逝者的一生和他从此在阴间过着寂寞的单调的生活。

不是龙飞凤翔地,何孕帝王将相才。景与时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只在部分老人中留下残存的记忆,我们只能根据老人的记忆,简略追寻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留给我们后世子孙作为家族荣耀的资本和励志的经典。(责任编辑/刘厚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