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

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我爱我家》情景喜剧的外景拍摄地。年轻人对这个地方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70后80后的眼中,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圣地。具体地址网上相关的介绍非常多,有心人是不难找到的。但还是要注意文明探索,不要打扰小区居民。

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1)

关于《我爱我家》的基本情况相信不必做过多介绍,不了解的话说明您应该还是小鲜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自行搜索。在我看来这部剧有这么几个特别之处:

首先,它第一次将室内情景喜剧这种艺术形式引入了中国,当时观众们对于这种又像话剧又像电视剧的形式感到很新奇,而演员们和导演摄像等工作人员在拍摄的时候也觉得很陌生,似乎限制条件太多,不如传统的电视剧得心应手。不过也正是种种的限制条件下激发出了他们极大的灵感和创作激情。《我爱我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讲,他们最早就是被剧中密集的笑点和欢乐的氛围所吸引过来的,他们是把这部电视剧当做一个加长的小品来看的。在采访现场观众时曾有人边笑边说“我还以为中国人拍的喜剧,我绝对不会笑”。实际上片子中的背景笑声基本都是完全真实的现场观众笑声,而不是像现在的综艺节目一样,是提前录制好的。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视剧帮助当代中国人树立起了现代家庭的观念。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那么在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中,家庭关系应该如何处理,邻里关系是什么样子,家庭又会面临什么样的矛盾和挑战,这些问题在电视剧中都有所体现,或是给出解决方案,或是披露了一种现象矛盾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冲击下,逐渐向小家庭过渡。剧中老傅一家正是在经历着这样的过渡阶段,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普通家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我认为一代人的现代家庭观念就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启蒙的。

另外这部剧大胆直面是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止刻画了人们对于、促销、分房、买空调、炒股、下海、走穴等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反应。更是借助傅明老人等人的表演对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进行了暗暗的讽刺和批评。以至于当时有领导曾经批评这部剧“损害老干部形象”。但不得不说,广电系统审片的领导还是非常开明的,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经典的情形喜剧。

前几个月我把这部剧翻出来,利用每天吃饭的一点点时间又看了一遍。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看的是电视剧,而回味的则是自己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在寻找的是情怀,而不是情节。

所以我才会冒出来这里“朝圣”的念头,其实也是借着这种形式来怀念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感觉。从地铁出来,走了一会儿,顺利进入小区。

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2)

小区是国务院的家属区,身处闹市却极为幽静。由周总理在五十年代亲自批示建设,整个小区的建筑隐隐呈“国”字形结构。里面共有500多户住户,所有楼房统一编号分为40组,也就是40个单元,如今基本都是以老年人为主了。像一般的单位宿舍一样,小区也是分为多种户型的,根据级别统一分配。傅明老人所在的是其中最大的一种户型。小楼共有三层,据说是局级以上领导居住的,这也符合电视剧中的设定。

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3)

电视剧拍摄的地点在小区的最深处,是第11组。这个单元是凹回去的,单元门向北,显得比其他的单元更加幽静,单元门前就有面积较大的小花园,也就是电视剧中葡萄架的位置。在葡萄架下,剧中人曾经讨论过,买过金刚沙牌卫生纸,还挖地三尺寻过宝。不过当年的葡萄架现在已经没有了,葡萄架是剧组在拍电视的时候临时搭建起来的,拍摄完毕就拆掉了。三层的楼房,楼顶的小尖顶,雕花的阳台,整栋小楼带有苏联建筑的粗犷,又在细节处显示着中式建筑的精致。

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4)

不少住户,都安装了空调,更换了铝合金窗户。而二楼东侧“老傅家”还没有更换,保留着之前的木质窗框,而且连阳台也没有封。不得不说对我们这样的“朝圣者”来讲,这样原汁原味的外观,是一个心理上的慰藉。

当然这里并没有真住着傅明老人一家人。楼里的户型也没有电视剧里面的那么大。剧中2楼傅明老爷子的家,真实的主人姓钟。钟老先生是老红军,曾经参加过长征。据居民们介绍,解放后的钟老,在附近一家兵工厂担任领导。钟老先生已于几年年过世,去世已是近百的高龄了。他的老伴李奶奶曾经接受过报纸媒体的采访,“那时候都给我们家里统一换了100瓦的灯泡,让大伙一块开灯,据说是为了配合拍摄,取一组灯火通明的场景。”

其实不光是钟老先生家,整个大院的老住户基本都是从前各行各业响当当的人物和他们的家人。据说院里面住了原国家第一副主席李济深的女儿,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的家人,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后人,宋庆龄的秘书廖梦醒,中国第1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等名人。您在院里逛一逛,有可能遇到的大爷大妈就都是名人。正如此大院儿的氛围可以说是又红又专,茶余饭后大爷大妈们聚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一个个分析得那是深入浅出,视角独特,领域专业。一般人在旁边听10分钟就相当于上了一堂知名教授联手讲授的公开课。

天色渐晚,华灯初上,我在小区里发呆也够久了,再待下去,没准一会儿“于大妈”就来抓我了。看着楼里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我不仅又开始想象,或许时空错乱,现在走上楼去敲开大门,真的能够看到老傅一家,看到故去的文兴宇老先生,和仍然年青的宋丹丹,杨立新,梁天,赵明明等“儿女”,在里面其乐融融的生活着。而我自己,也会回到小学的时候了。

Q:亮点在哪里?

A:著名电视剧外景地。

Q:交通和时间怎么安排?

A:地铁一号线沿线,下车后走路或共享单车。如果不发呆,参观时间20分钟以内。

Q:吃什么比较好?

A:在闹市区,这个似乎不成问题。

一家三口回农民眼中的乡野公园(城市探索-中年大叔的我爱我家情怀)(5)

以前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喜欢写东西,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喜欢,现在打脸了吧

游记是个挺有趣的东西,旅行前查查资料有助于让自己玩的更有深度,旅行时写写拍拍能够帮助自己整理思路,旅行后写写则能够让自己再次神游故地

自己无数次受益于别人的游记,希望这些文章也能够帮助别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