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

《史记徇吏列传》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这短短的几个字虽然都是赞扬的话,却也是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谓是信息量之大。石奢是谁,为何史书上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之后楚昭王却对石奢既褒又贬,后世也是既敬畏和尊敬他,却又认为他太无情,那么石奢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楚昭王和后世对他如此评价。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1)

其实提及到石奢这个人,相信很多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他做了什么事,因为石奢所做的事情在法律界可是备受争议的事,也是被当成一种审判的典型案例,和西方的阿留西斯审判是一类型的。石奢是一个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被楚昭王拜为国相之后奉行执法严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其他人都是一视同仁,所以在石奢担任国相期间,楚国确实是秩序井然。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2)

石奢执法过程中既不向那些权贵低头,也不会认为这个人很无辜而徇法,他的执法严明程度甚至要比铁面无私的包公还要严厉,至少铁面无私的包公还有一些人情,也知道法外无情法理有情,而这个石奢却丝毫不跟你讲清,完全按照法家思想来实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自己徇法自杀的悲剧。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3)

石奢偶然机会下到地方执法视察,结果遇到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这个父亲还因此杀了人背负罪名,石奢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国法大义和孝义面前,石奢最后选择了孝而做出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徇私情,石奢也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回到朝中之后让人将自己捆绑起来去了楚昭王宫里请罪,楚昭王倒也是有名的明君,得知事情的原由之后并没有怪罪石奢,反而因为石奢的忠孝节义而感到高兴。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4)

石奢因为楚昭王没有怪罪自己而将事情摆到了朝堂之上,石奢还是希望楚昭王将自己处死,大臣们一听纷纷给石奢求情,并认为石奢虽然徇法但是事出有因,并非是故意徇法,楚昭王和朝臣都在给石奢找台阶下,奈何这个石奢一股脑的寻死,最后楚昭王还是没有处死石奢,石奢选择了自刎。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5)

石奢死后,他自己不知道因为他的死却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起起波澜,很多人认为法家思想太过严苛,严苛的法律反而会激起民变,甚至会导致冤假错案,相比石奢自杀,同样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国要比这严酷十倍,但凡是一个因为无法生活下去的小孩走上街头偷一个包子也会被砍手,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摒弃法家思想而奉行儒家的仁政。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6)

楚昭王也曾在石奢自杀的事情上觉得石奢糊涂但是又觉得石奢这样做是为全楚国人做榜样,但是后世却认为石奢是一个无情的人,石奢放在今天,虽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顶多也就是一个包庇罪,而他的父亲石奢却在没有弄清缘由的情况下私自放走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7)

石奢即使是有死罪,那也是因为忠孝节义之事而犯下的罪,放在今天也不会直接判处死刑吧,想到这里,也许我们会想到西方古雅典发生的最大的冤案,原本十将军本就无罪但是因为法律和人情舆论所左右导致十将军冤死,古雅典也因此被灭。纵观石奢徇法,法律和人情之间如何衡量,楚昭王选择法律和人情综合考量,石奢有罪但是罪不至死,奈何将法家思想奉为精神食粮的石奢并不认为法律有情。

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王恺斗富(刚正不阿的国相石奢徇法自杀)(8)

所以很多人认为石奢执法太过必然会出现很多冤假错案,就正如清代的文字狱一般。石奢因为包庇父亲而徇法最后选择自刎,他的这一做法真的好吗,孰是孰非还真的无法定论,毕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需要严格的法律来规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